为什么你这次却不相信刷爆朋友圈的寻子启示了?

这是思维补丁的第70篇文章
社会的信任危机,每个人都是Loser。
图片截于网络。
(一)
今天我的朋友圈反复被一件事刷了三次屏,想必你的朋友圈也被这样一张寻子的图片刷屏了吧。
就像所有的刷屏事件一样,很快,所谓的“辟谣”出来指正这个寻子的信息是假的,即使理由是那么的牵强。
还有这种一看就是低俗信息集中地的野鸡微信公众号开始扩大谣言:
最令人难以忍受的,是不知道哪个无聊的人,用十分拙略简直一眼就能看出来的PS手法,做了一张央视新闻的假图片,然后,这张央视新闻的假图片再次在朋友圈疯传。
当我刚开始发现这组图片刷屏的时候,我也本能地怀疑这是不是一条假新闻,很自然地去求证。我用了一分钟就知道这事儿是真的了,其实我真的想说,类似的刷屏事件,往往你只需要一分钟,就能求证事件的真伪:
首先全国影响力最大的打拐寻子类公益组织“宝贝回家”在第一时间对此事进行了证实:
而且“宝贝回家”转发的是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副巡视员陈士渠先生的微博。
然后新华网、CCTV等也紧急出来证实,那张最开始刷爆朋友圈的寻子图片,是真实的!
有人质疑说孩子4年前就丢了,为什么现在才发动大家寻子。其实你不知道的是,这位父亲四年来一直动用各种形式在找自己的儿子,只不过,你之前不知道而已,而这次偶然的全民转发,让他“突然”出现在你面前而已。
当然,截止至我敲完这段话之前,我至少在朋友圈看到不下20个以上的人在转央视的那张假图!
求证完之后,我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条消息,然而底下的评论已经是一片质疑之声。
很奇怪,这次是“真相已经传遍了全世界,然后谣言穿上鞋子之后,迅速又把真相的路跑了一遍且反超了真相”。
(二)
今天琐事一堆,繁冗造成了情绪异常的烦躁,本来不打算更新的。但鉴于朋友圈连续被“真相—谣言—辟谣”所刷爆,我发自肺腑地想问各位一个问题:
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互不信任的呢?
坦白说,类似今天这样戏剧性的“真相—谣言—辟谣”的舆论麻花式反转,再一次让我感受到当下的社会早已深陷“全社会的信任危机”之中,这种危机的典型特征就是:在一个社会群体之中,任何一件事情发生,都会有人本能地选择不相信;任何一个人陌生人出现,都会有人本能地选择不信任;任何一次合作,都会有人将你当骗子来堤防。
可悲的是,每个人似乎都受过不止一次骗!
信任的确就像一张纸,把这张纸揉皱了之后,就再也恢复不到它原本的样子了。信任感是维系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信任缺失”早已成为大部分中国人的集体感知。
信任缺失早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而且事实上,中国骗子多简直已经是“世界共识”了。韦伯和罗素就一直将中国视作“非现代的社会”的标本,他们的一个坚实理由就是:中国这个民族一向缺乏互相之间的信任,因而整个国家的信任体系都尚未健全和夯实。试问一个国家连最起码的信任感和信任体系都没有的话,又怎么能称之为“现代社会”呢?
信任是如此的宝贵,以至于任何一次伤害信任的行为,都会导致一次“蝴蝶效应”——蝴蝶轻轻煽动一次翅膀,将有可能导致太平洋的一次海啸。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假如一个房屋中介骗了你的钱,那么,你将开始怀疑整个中介行业,怀疑整个中介行业的从业者,而不是仅仅怀疑只那个骗你的中介。下次当你再租房子的时候,你会本能地对中介人员带上“骗子”的有色眼镜,即使这个中介公司根本和骗你那家中介公司毫无关联。
很多时候,别人不相信你,或者你不相信眼前的那个人。往往并不是因为你们之间曾经出现过信任危机,而往往是别人曾经给你,或者给他带来过信任层面的伤害。这张纸永远在我们心中无法抚平,而褶皱投下的阴影之大,往往遮蔽了本来的阳光——就像红十字会出现负面之后,大家本能地觉得所有慈善机构都是骗钱的,而选择再不捐款。所以,我们会觉得:你不可靠,他不可靠,陌生人不可靠,中介不可靠,警察不可靠,医生不可靠,律师不可靠,商人不可靠,媒体不可靠,慈善机构不可靠,以至于整个社会都不可靠——最终,社会呈现全面的“信任危机”。
整个社会的信任危机,当然是一种双输。每个人都是受害者,而每个人都觉得很委屈,而每个人,都终将被骗。
就像我啰里啰嗦这么多,但依然呼吁:小心被骗,这社会的确有好人,但他们并不总是围在你身边——毕竟,目前这个社会的行骗成本是如此之低。
所以,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互不信任的呢?
大概是从他骗了你之后吧。
这里是思维补丁,谢谢你的阅读。最后,愿宝贝能尽快回家。
—End—
若觉可读,欢迎推荐给朋友,甚幸!
思维补丁只提供观点,不提供救赎!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