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去思考)

解决问题的策略

● SUMMER SEASON
解决问题的策略

——从条件出发去思考

教材安排: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去思考》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本单元主要帮助学生联系已有的解决问题的经验,进一步体会可以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困惑:
1.什么是策略,从条件出发去解决问题怎样在题目中运用?
2.如何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合理使用一些方法辅助思考,使策略运用的过程更具针对性?

基于“童心数学”思想的整体性教学思考
(一)有意义
从已知条件出发,想出由这些条件所能解决的问题,并最终与所需解决的问题建立起联系,这种由因导果的思考方法,我们称之为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习惯上这也被称为综合法。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几乎在每一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都会得到运用,因而理解并掌握这一策略,对于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二)现本质
从条件出发思考,是从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条件人手的,其关键是首先要能看出条件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换言之,只有看出已知条件之间所存在的数量关系才能有效运用上述策略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建结构
学生从三年级开始,每学期安排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单元内容,这是第一个,接下来,学生还会学习从问题想起、列表、画图、一一列举、假设、转化等策略,以强化学生的策略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
课前交流预习单。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课件显示:解决问题的策略)读一读。
提问:看到课题,你想问……(可能会问什么是策略、为什么要用策略、怎样使用策略等),对呀,策略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同学的想法。
师:没错,策略就是一种方法,一种想法,一种方式。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数学问题中的策略。(板书课题)
出示:桃子有6个,苹果有12个。(读一读)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交流汇报。
谈话:刚才几位同学提出的问题虽然不一样,但都是依据这两个条件出发思考的(板书箭头和?)。(出示:从条件出发去思考)
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种从条件出发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贴:从条件出发思考)
二、解决问题,学习策略
1、理解题意
师:我们预习单上也有两个条件,一起来看一看吧。 
谁再来把这两个条件读一读?
红色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大家通过预习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老师收集了一些同学的想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分别请这些同学来当小老师讲一讲吧)
①生:画线段图
请你说说你是怎么画的?/你为什么这么画?你是根据那句话来画的?

出示: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个。
追问:那第四天呢?还有呢?同学们看,这个条件看上去很简单,但却能从中找到这么多的隐含条件。谁能有序的说一说?(太多了,说不完)
师:这么多条件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
过渡:你们真厉害。
老师还看到了这位同学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出示:                                  
生:30,35,40,45,50……(看得懂吗)继续出示
总结:第一天摘的个数+5=第二天摘的个数。

追问:看得懂吗?谁能继续往下说。
师:这么多条件其实也是一个意思,“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
小结:看似简单的一个条件,给大家一挖掘,竟然找到了这么多连续的隐含条件,这就是数学的魅力之处。
②别急别急,还有呢。这位同学用了什么方法?(列表)
你是怎么想的?
③列算式
说说自己的想法。
你看,这位同学这样把算式一列,很多同学在下面提出的问题就都能解决了。
老师有疑问了,这些方法你们都是怎么想到的呀?(我们都是从条件想起,一步一步往下想的。)
同学们在下面也提了很多问题,老师从大家的问题中选择了一个,请你任选一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先自己用一种方法完成,再小组四人交流分享自己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小组讲解(一定要让学生说清楚答案是根据条件得到的)35怎么来的?从哪句话得到的?
4、引导反思
比较列式计算和列表求出答案的过程,你觉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是从第一天摘30个和以后每天都比第一天多摘5个,求出了第二天摘得个数,再根据第二天摘得个数和以后每天都比第一天多摘5个,求出第三天摘得个数……一步一步地往下求.)
小结指出:不管是列式计算,还是列表求出答案,我们都是从已知条件出发,一步一步地进行思考。像这样,从已知条件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从条件出发去思考来解决问题的策略。
通过解决预习单上的第二题,同学们都有了一些收获,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学完了这题,你的疑惑解决了吗?
三、类比应用,丰富体验
师:看清条件,分析问题很重要。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条件,提问题吧。
1、“想想做做”第1题。
①出示天平第一幅图,师:看出了什么条件?(出示:5个苹果重500克)
师:根据这个条件,能求什么问题?会解答吗?太简单了,口答。
师:现在(出示第二幅图)仔细看,又看出了什么条件?(一个苹果加20克是一个橙子的质量或一个橙子比苹果重20克)
师:一个苹果的重量我们已经知道了,是多少?那根据这两个条件,又能求出什么?(一个橙子的重量)
师:真棒!让我们一起回顾下刚才的分析过程:我们先根据5个苹果重500克求出了平均每个苹果重多少克;再根据一个橙子比一个苹果重20克求出了一个橙子的重量。(课件在条件添加框架的思路呈现)
②这种从条件出发分析的方法你掌握了吗?挑战一下,(呈现第二小题。)你能像这样(指黑板上和屏幕上的思路流程图)根据条件一步步分析问题了吗?先自己试着说说看(学生独立尝试)

反馈:学生上台边摆边说思路。
教师:你们会说么?和同桌说一说,然后再预习单反面列式计算。
(完成在预习单背面)
大家真厉害,从条件出发,一步一步的解决了问题。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常会先根据题中的两个相关联的条件直接求出一个问题,再根据这个问题和另一个条件求出下一个问题,像这样按着顺序一步一步想,就是应用了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读题后提问:题中有哪些条件, “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这个条件你读懂了吗,我请同学上来比划比划,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师:你知道第1次弹起的高度大约在哪儿吗?为什么是这里?(16米的一半)
师:球再落下,第2次弹起的高度大约在哪儿?
启发:根据已知条件能求出哪些问题?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独立思考填表或列式计算。
进一步追问:求第一次反弹的高度时,用到了哪些已知条件?求第2、3、4次反弹高度时呢?
3、“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题目,学生读题。先独立思考。
交流自己的想法。问:你为什么这么画?(从条件出发,一步一步解决问题)
小结:从条件想起,我们顺利的解决了问题。你认为画图对解决这个问题有帮助吗?
指出:有时难以理解的问题,根据条件画画图就变得容易理解了。
回顾:今天我们解决的这些问题,虽然条件不同,解决的问题也不同,但是在思考的时候,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4、“想想做做”第5题。
头脑风暴。
出示题目,学生读题。提出要求:根据题意,你估计从第几个正方形开始就画不下了?把你估计的结果悄悄的记在心里。
引导:每人估计的结果可能是不一样的,要想知道估计结果是否正确,可以怎样做?(动手画一画来验证)提醒大家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讲解:学生有可能会出现圆画的不一样大,也有可能出现+2的情况…(读清条件很重要)
提问:解决这个问题从哪里想起比较合适?你觉得还有哪些方法对解决问题是有帮助的?
四、全课小结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这个策略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我们在二年级就已经接触过从条件出发分析和思考来解决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师:当然,解决问题的策略还有很多,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探索。
扫二维码丨关注我们
文字|张平名师工作室
美编|何家豪

解决问题的策略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