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王重扬/麦积(散文)

麦积
胡先生死的那天,我母亲和村里其他很多人一样知道了一个名词:麦积。
胡先生是村里的教师,一日与友同游北道,登上了麦积山石窟,因石窟地势高峻危险,惊吓出一身病来,回乡不久便不治而亡,成为十里八乡流传的一件奇事。
多年之后,母亲曾跟我们说起过这桩往事,我还非常怀疑:知识渊博的老师怎会被一个石窟吓得如此模样?疑惑也罢,不解也罢,麦积山这个名词,便生根在了我的心里。
大学期间,同学之间聊天会问一些家乡名胜之类的问题,别人问我时,我不假思索地便说出了麦积山这三个字,在陇东南一带,最具说服力的名胜的确非它莫属。可惜,我却一直未曾攀登过。
今年春节过后,天水一带阳光明媚,温煦非常,我跟爱人一拍即合,决定全家人一起去麦积山游览一番。一家五口人,在轻柔的音乐和丽日春风的沐浴下,驱车前往,真有逸兴遄飞的感觉。
一到郊区,心情更觉舒畅。麦积区的山青翠、挺拔,与黄土高原上的其他沟梁坎坎迥然不同,峰回路转,总让人有世外桃源的错觉。很快,在云海红日蓝天群山交错绵延的大背景下,一座孤峰突然推移到了视线之中。
一、静当你穷尽了想象,熬尽了渴望,终于一步步走近麦积山时,人,山,风,日,心,都湮灭了行迹和轮廓,寂静在了刹那间。
我们没有惊讶,没有欢呼,没有激动,没有言语。只是静静地跟随着车轮,让这种感觉更近一点。父亲和母亲的眼神里都微微泛着一丝光芒,两岁多的女儿则睁大了眼睛,妻子也平静地收敛着余光,将视线迅速地聚焦着。
如果不是公路曲折的身姿,这种奇特的感觉还能持续好一阵子。最终,我们抵达了停车场,开始排队买票。
母亲放弃了登山,我劝说了几次后没有再纠结。
也许,她仍记得胡先生的往事,也许,她不想多额外的麻烦。
排队的人多的超出了想象,偌大的广场上人们摩肩擦踵,但人们没有城市广场中的那种躁动,都显得很平静。
初春的秦岭余脉的山林是清静的,没有太多的飞鸟和乱花,没有狂风和烈日,徜徉其中的,只有流水的冷清和日光的温情。道路两旁挺拔高峻的松树一排排直插云天,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的任何激动和兴奋都显得微不足道,只是巨大水彩画中微微泛起的褶皱。
二、净我们没有选择乘坐景区观光车,五个人背着包缓缓步行。上次经过这里是夏日去曲溪游玩,为了寻找目的地,我们走错了好几个路口,耽误了很多的时间,虽然终于赶到了曲溪,但时间的局促让那次旅途多了些急促,少了许多真正的享受。
所以我们决定,一直步行,放慢这难得的好时光。
虽然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但是顺着丛林溪水缓缓前行的时候我们还是会感到很新奇而喜悦。我和父亲轮流抱着小女儿,不停地逗着她欢笑,山谷里常常传出一老一幼清亮的笑声。
唐代诗人杜甫曾在《江村》中写道: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看着一家人其乐融融地与山川天地相融在一起,我的内心是温暖而静谧的,心中的杂芜也清净了许多。
物境的清净往往能牵引人心的洁净,这也是为何有那么多的古代高士喜欢避闹市而择僻峰,弃繁华而亲田园的原因所在。对于心安心净的追求,中国人素来是孜孜不倦的,正所谓“眼不见心不烦”,远离世事,跳出藩篱确实能让人心安然而体康健。
难怪会有许多人在面对生活的困扰和人生的艰难时会选择抛下一切,朝着诗和远方去求秘钥,往往能有所得有所悟,回归社会后处理那些疑难问题会柳暗花明起来。
麦积山悠然端坐在群山之间,如麦垛,却更像一座石塔,虽不算高耸,却胜在威严。山上的石窟开凿自北魏时期,先人们何以能在浩瀚的山海中觅得如此称心的凿窟之地,的确令人费解,须知麦积山远离秦州城区近40公里,选择在这里半壁之上凿窟,没有极大地愿力是很难完成的。
当然,佛教素来以“净”为追求,远离人间烟火,凿窟于悬壁之上,观日月星辰之变幻,览天地万物之枯荣,本就是参禅悟道的不二法门。身净不如心净,但身净对心净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其原理与“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般,不过换了一种说法而已。
三、竞在骑马登山和骆驼合影的地方稍作逗留之后,我们来到了麦积山下。
山下的瑞应寺门前的广场上聚集了上百名游客,他们正在摄影师的指点下拍摄照片。这个角度正对着麦积山东崖,距离又非常合适。拍摄效果的确很好,我们也拍了几张照片,感觉非常不错。很多人对于驴友们拍照打卡的行为表示不理解,甚至有人很鄙视这种行为。我个人还是喜欢拍照的,既为美来,何不留美而去?旅游本就是一种自娱自乐的方式,当今的打卡留影就和古人题诗壁上一般,都是物我相融的一种表达方式而已,着实无需苛责。
犹如百花争艳一般,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若缺少对美好生活、美好体验的追求,那生命又有何意义呢?是故,来到麦积山这种名山大川之前,我们就该摒弃腐朽之陈见,解放自我之天性,竞相展现生命最原始的冲动,只要不妨碍他人,不违反法纪即可。
昔有阮籍抚琴长啸哭不遇,今有游人麦积留影竞风流。人生就是一场竞赛,与天地争时,与万物争名,与自我争不负——不负时间珍贵,不负才情千里,不负人生际遇。
不论是大千世界的凡俗中人,还是缥缈若无的极乐佛国,都逃不开一个“竞”字。有人“竞”才,有人“竞”财;有人“竞”名利,有人“竞”风流。万物各有其累而各有其乐,各有其迷而各有其得。但须知一个道理:追求无错,但要尽力避免功利,否则烦恼无穷,终无一处。老子《道德经》有云:“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四、敬
修整一番后,我和父亲并肩朝着麦积山石窟走去。
石窟上的栈道只有一米来宽,一台一台从山底兜兜转转地将两百多座石窟全部串联起来。石壁上还残留着许多深孔,定是千百年前的古人们凿修栈道时留下的,麦积山山体呈淡红色,是典型的的丹霞地貌,看上去如同小沙粒般,但用手去摸才知道其坚硬异常,这也是石窟能留存一千多年的原因。从这些深邃的栈洞中,我仿佛看到了千年之前那些个毅力非凡的工匠们,轮着铁锤,挥汗如雨“叮叮当当”凿修栈道和石窟的壮观场面,我竟如同他们一般感受到了修建这样一座惊世骇俗的巨作带来的巨大震撼和无尽的喜悦,这些喜悦无关功名利禄,无关褒奖赞扬,只与信念与无上的“获得感”有关。
麦积山窟龛大多开凿在高20-80米、宽约200米的悬崖峭壁上,二百多个洞窟用悬空栈道相连,据说最高位置有十二层之多,故民间有“十二龛架”之说。与其并称“中国四大石窟”的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虽然都各具特色,闻名天下,但如同“华山险甲天下”一般,麦积山石窟是最为艰险的一处,洞窟绝壁开凿、栈道凌空飞架堪称天下奇绝。
登临半山,环顾四野,只见群山环抱、树木葱郁,艳阳高悬、游人如织,不登此山,何以知陇右有胜境;不访此窟,何以知天水有圣迹?难怪麦积自古就有“秦地林泉之冠”的美誉。
更为绝妙的是,麦积之美随着时空之变幻而大不相同。春秋雨季,瞅准了天气,每当阴雨霏霏或雨后初晴,山岚缭绕、烟雨蒙蒙之时,麦积奇峰在雨雾中时隐时现,我们便能看到千百年来为人所乐道的秦州八景之首的“麦积烟雨”。“麦积烟雨”之美,非可以言语表述,清翰林邑人吴西川在《麦积烟雨》诗中也有“最宜秋雨后,兼爱暮时烟”一说。而夏日炎热之时,去麦积山游玩则能美景与避暑兼得,是麦积山旅游的旺季。冬天,麦积山慢慢沉寂下来,但是雪落群峰后,玉砌冰雕中的石窟却又焕发着冬季独有的审美魅力,加上霜雪覆盖在丛林屋檐上,山后的瀑布也倒挂成飞冰,置身其中无异于迈步于冰雪童话世界,那时去观赏游玩,收获定然颇多。
我们的脚步和栈道一同被一排排石窟牵引成了“之”字形,仰望着悬壁之上高大威严的古老佛像,虽然不至于惊恐,却不得不感到肃穆,虽然麦积山石窟上的佛像们均以生活气息浓烈而著称,但身处其下,内心仍旧深感敬穆。
石窟中最壮观之处当属上“七佛阁”,大窟之中七个小窟,传说七佛阁本有八根石柱,是为“天龙八部”,但由于历史久远,风雨侵蚀,中间的六根石柱全部损毁,只有两边的石柱依旧支撑着偌大的佛国,七佛阁又称散花楼,是北周秦州大都督李允信派人开凿。50多米高的峭壁上,人间宫殿式的佛阁里面供奉着众多的泥塑菩萨,他们形态各异,却都栩栩如生,耐人寻味,仿佛和其他石窟中的雕塑一同都在仔细聆听,是在听佛祖讲经,还是在听仙乐天籁?传说中,佛祖讲经的声音就如同天籁一般,总是让千百信徒们无限欢喜,人人都不自觉地露出美妙的笑容,为了测试信徒们的虔诚,几位仙女提着花篮飞天而上,将花瓣抛洒下去,结果花瓣不落反升,足见信徒们的虔诚,这自然又是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了,但七佛阁又称散花楼,从这里洒下碎纸片,纸片会先升后降缓缓落地却是真实无疑的。“七佛阁”上佛龛门楣挂有四块匾额,分别为“西来圣人”,“菩提场”,“慧光普照”,“是无等等”,其余三窟上匾额应该是遗失损坏了,很是可惜。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雕塑非常精美,梁柱枚檩、斗拱门窗、帐幔帷幕都是按照汉魏宫阙精心雕凿的,飞天壁画更是才用了浮雕记忆,人物的脸部、手脚都要略高与石壁,真令人叹为观止,堪称“千年前的大国工匠之作”。
牛儿堂中的一名金刚踩在一头朝西南卧倒的小牛犊身上的塑像令人称奇。这在全国的雕塑中都极为少见,金刚为何会踩在牛犊身上?天水一带的人对此有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传说距麦积山以西六十里外的卧牛山,是这只小牛犊母亲化身而成,小牛犊任性活泼,常常在险峻的麦积山上觅食,四月八庙会那天,麦积山上人潮涌动,喧嚣声惊动了卧牛山的大母牛,大母牛怕伤到自己的孩子,便朝麦积山大力地吼叫。牛儿堂里的牛犊听到母亲的呼唤,起来要走,但牛犊一动,牛儿堂立马墙体崩塌,整个麦积山体晃动起来。佛祖急令金刚武士制服牛犊,一名金刚蹬上牛背,用力一踏,牛犊就再也起不来了,从此金刚永远站在了牛犊背上。天水有歌谣说:“卧牛山,麦积山,两山虽远山对山;大牛卧到卧牛山,神牛还在麦积山。”
从“小有洞天”屈身而过,就完成了东崖到西崖的跨越。西崖最最动人的,当属133窟的万佛洞。此窟开凿于北魏晚期,是麦积山石窟内部空间最大,内容最丰富、精品最多的洞窟,匾额为“极乐堂”,洞窟之中有释迦会子、微笑的小沙弥、万佛影塑。可惜因为此窟被严密保护,我们难以一睹真容,只能在图片中窥得其貌,但小沙弥的独特微笑和微妙的深情,便足以动人心魄,击破前年的时空,直达我们的心间。
五、境论及赞美麦积的诗文,我独喜唐代王仁裕的《题麦积山天堂》,其诗云:
蹑尽悬空万仞梯,等闲身共白云齐。
檐前下视群山小,堂上平分落日低。
绝顶路危人少到,古岩松健鹤频栖。
天边为要留名姓,拂石殷勤身自题。
其诗之美,几乎可与麦积比肩,意境之高远,亦可与此山媲美了。麦积之美,除了其山、其窟之外,还跟一些人息息相关。1500年前西魏皇后乙弗挥泪高呼“愿至尊享千万岁,天下康宁,死无恨也。”自杀后“凿麦积崖为龛而葬”,这种历史的无奈令人惋惜;随后不久,南北朝文豪庾信写下了千古著名的《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1200年前,杜甫二百年后,唐代大诗人杜甫寓居秦州,写下了《山寺》:
野寺残僧少,山园细路高。
麝香眼石竹,鹦鹉咏金桃。
乱石通人过,悬崖置屋牢。
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
又是千年之后,天水著名学者冯国瑞无意间知道了麦积山,他带队寻路而至,沿着颖川河艰难行进,犹如朝圣一般寻找遗失在荒野中的麦积山。他和《麦积山石窟志》将这座佛国宝刹再次抛向世人,也让年久失修的麦积山石窟得以及时的维修,保存至今。
“美”是我能形容此山的唯一词汇。用雄壮、险峻、震撼、敬仰这些片面的词组远不能完美地概括麦积山。在距离山体五六公里的地方看此山,能摄取山之韵美;在距离山体五六百米的地方看此山,能统揽山之形美;在距离山体五六米的地方看此山,能感叹山之势美;在距离山体五六厘米的地方看石窟,能体味山之蕴美;而闭目游思,心神与山相依,方能感受此山之至美。
麦积山不高,却因为一龛龛石窟凿出了天下文明的文化高峰;麦积山不奇,却由于自然与人文的交融而令千万众生倾倒;麦积山不争,却以其麦垛般的平凡超越群峰成为西北地区无数名山大川中的珠玉。那绝壁之上纵横的不独为曲折的栈道与急切的脚步,还有自然的锲刻与人文的雕琢,亦有历史的风尘与时代的曦露。
曾有一位老者对我言:曾六上麦积,每次登临均觉非同凡响,辄有感悟,以文记之者十余篇,篇篇迥异而篇篇体悟颇深。
的确,登上麦积就如同跨越一段人生一般,有人超越了凡俗的狭隘,有人获取了心灵的清净,有人得到了灵光智慧,有人学会了感恩珍惜,也有人领略了执着之苦,选择坦然放下,生活切换成快乐模式。
总之,人生的喜悲我们无法主宰,但生活的苦乐我们却可以品尝和调味。登与不登,随缘随喜。
麦积。
附:诗云:
因缘何以度层峦,诸佛移座秦岭边。
扶风携影攀绝壁,观像欢喜取悠然。
虔心凿成窟两百,顿悟终得笑三千。
东西之间通一道,闲愁散尽好入眠。
作者简介:王重扬,甘肃礼县人,现就职于甘肃省天水市。《天水文学》公众号主编,有小说《营救》、《山村小戏》、《讨债》,散文《近乡情更怯》、《纸上人生》、电影剧本《侣历》、《乡官》、《逗进西藏》等作品若干。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