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光杯 | 他们的生命轨迹因“新概念”而改变

编者按:
“华东师大杯”第十八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复赛入围名单公布前夜,我们送上《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的一则报道,“12月23日,《萌芽》与韩寒监制的文艺生活应用“ONE·一个”宣布以“资源共享,合作双赢”为宗旨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孵化由“新概念”赛事发掘出的文学新人。十几年来,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走出了韩寒、张悦然等一批活跃在当今文坛的青年作家。移动互联网时代,文学式微的叹息声不绝于耳,“新概念”的魅力是否依旧?”
主持人:
阿竹(星期天夜光杯)
嘉宾:
孙甘露(《萌芽》社长)、徐敏霞(《萌芽》编辑部主任)、周嘉宁(作家)、庞婕蕾(儿童文学作家)
新概念作文大赛
从来不是为了“造星”
  星期天夜光杯:最近,《萌芽》与韩寒监制的“ONE·一个”宣布结成战略合作伙伴。新概念作文大赛已经办到了第十八届,萌芽杂志明年也将迎来60岁寿诞,这次与“ONE·一个”的合作,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尝试吗?
  孙甘露:《萌芽》一直是以青年读者为主要读者群,希望能够影响青年人的阅读,培养青年作者。这些年,纸媒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萌芽》也不例外,虽然有困难,但是,我们仍然在努力。韩寒是“新概念”中走出的作家,《萌芽》与“ONE·一个”的合作,希望对新概念作文大赛、对文学人才的培养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
  星期天夜光杯:这些年文学式微的叹息不绝于耳,走过了巅峰期的“新概念”,如何定位在年轻人中的坐标?
  孙甘露:一本杂志有发展、变化、成长,一个大赛也一样。年轻人的写作热情起起伏伏很正常,如果一个社会许多年都一成不变,那是难以想象的。优秀的作家是应运而生的,是他用自己的努力响应了时代的需求。这些年里,有许多年轻的作家从“新概念”中走出来,通过《萌芽》为大家所熟悉,但是,《萌芽》的宗旨是培养青年人对文学的兴趣,从来都不是“造星”。
从升学到工作
每一步都和“新概念”相关
  星期天夜光杯:徐敏霞是当年从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走出来的,从学校毕业后,进入《萌芽》工作至今,“新概念”给你的人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徐敏霞:写作一直都是我的爱好,当时看到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宣传海报,我就投了稿。几个月后,我接到了复赛的通知,最终获得了一等奖。获奖后,复旦招办的老师和我聊了一下,表示欢迎我报考复旦,他们会对获得一等奖的学生重点关注。原本,我的高考目标是华东政法学院,在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让我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新的考量。我决定报考复旦。这个决定遭到了父母的反对。他们认为这样做风险太大。最后高考成绩出来时,我的分数离复旦的投档线差一分,想到复旦招办有过“重点关注”的承诺,我通过《萌芽》杂志社,联系了复旦招办,最后,我被复旦破格录取。
  星期天夜光杯:当年,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一等奖得主,是可以获得部分高校的保送机会的,对于许多人而言,这是“新概念”给他们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但是,对于徐敏霞来说,一切刚刚开始,对吗?
  徐敏霞:我进入复旦中文系后不久,导演彭小莲找到了我。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结集出书,彭小莲看到了书中我写的那篇文章。那是一个关于单亲妈妈的故事,故事触动了彭小莲,她问我,是否愿意和她一起把这个故事改编成电影。差不多在两年左右的时间里,彭小莲一直在和我交流改编剧本的事情,她教了我许多东西,最后,我们一起将一篇五千多字的作文,改编成一个电影文学剧本。最终它变成了大银幕上一部叫做《假装没感觉》的电影。后来,我又把这个故事写成了一个长篇小说。
  星期天夜光杯:进入《萌芽》工作也是一个自然而然的选择吗?
  徐敏霞:本科毕业前,我到报社实习,当时我们系的学生大多是进入媒体工作,一切似乎都是按照既定的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我在那时对未来产生了怀疑——难道一辈子就这样过吗?我又一次临时改主意,选择在本科毕业后去宁夏支教一年。支教结束后,我回来读研究生。在读研期间,赵长天老师问我,是否愿意到《萌芽》实习,就这样我读研期间就在《萌芽》实习,毕业后留在了《萌芽》工作。
  星期天夜光杯:曾经有好几年新概念作文大赛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参与的人非常多,后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纸媒开始衰弱,“新概念”也似乎没有那么热了,身在其中,你怎么看这样的变化?
  徐敏霞:大约是在2004年、2005年的时候,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参赛人数达到过7万,《萌芽》的发行量也突破了50万。那个时候的热,和当时高校的招生政策不无关系。在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意味着有机会保送进入名校。我并不认为当时那种热是理性的。这几年,大家获取信息的渠道多了,依然选择《萌芽》的读者,是真的兴趣所在。我们发现,最近一两年,报名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人又多了起来,这一届的参赛人数接近五万。我觉得,“新概念”正在进入一个新的稳定期。
  星期天夜光杯:被称为“网络原住民”的90后,会给“新概念”带来什么不一样的东西?
  徐敏霞:“新概念”一直都是我们了解青年人的风向标,在年轻人中流行什么,我们就会在新概念作文中看到什么,比如,流行的网络语言,流行的翻译作品的语言风格……对于90后来说,他们的生活已经不局限于校园,在他们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对性的困惑、有关生活的压力等一些内容。
寄出参赛作品后
职业选择从此改变
  星期天夜光杯:新概念作文大赛一定程度影响甚至改变了一些人的生命轨迹。周嘉宁可能就是其中的一个。那次大赛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成就了今天的你,是这样吗?
  周嘉宁: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是太多年前的事情了。记得前两年赵长天老师去世的时候,很多当年参赛的朋友在博客上写文章回忆当时参加“新概念”的情形。我记得,我参赛的那篇文章是打印出来,然后邮寄到《萌芽》杂志社的。妈妈陪我一起去投寄这封信,把它投进邮筒的时候我还有点担心——担心它会不会被邮递员送到《萌芽》杂志社。可以说,这封信投出后,改变了我原本对自己人生的种种设定。
  星期天夜光杯:原本你对自己的人生是怎样的设定?
  周嘉宁:原本以为自己会去报考中文系或者新闻系,毕业后进入媒体,成为记者或者编辑。获得“新概念”一等奖之后,又有许多出版社找上门来,和和一些出版圈的朋友从此结下了友谊。在二十岁刚出头的年纪,因为一次这样的大赛,我受到了很多鼓励,发现自己也许更适合文学创作,而不是原先设定的做记者。“新概念”影响了我对职业的选择,将我的人生引向了一条新的道路。
  星期天夜光杯:周嘉宁最近几年参与了新概念作文大赛的评委工作。和自己当年的参赛文章相比,90后的文章如何?
  周嘉宁:我们当年能够看到的东西就一点点,现在的学生有互联网工具,对这个时代的了解非常宽。我们那个时候写“新概念”的作文,是和平时课堂作文不同的,我们会觉得可以摆脱束缚,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现在的学生在表达上是没有我们当时那些“障碍”的。
  星期天夜光杯:“新概念”还让许多人交到了志趣相投的朋友?
  周嘉宁:是的,一起参加复赛的一些人后来成为了朋友,经常会相约吃饭聊天,到现在依然还会保持来往,就像亲人一样。现在来参赛的90后,建立联系就更方便了。
一张补寄的报名表
改变了人生
  星期天夜光杯:如今深受小读者喜爱的儿童文学作家庞婕蕾,当年原本是个理科生,新概念作文大赛给她的生命轨迹带来了一些变化。还记得这一切是怎样发生的吗?
  庞婕蕾:那是1998年秋天,我读高三,是化学班里一个常常走神的学生。我喜欢阅读,喜欢写作,我想从事和文字相关的工作。但高二学期末,文理分科,当我表达了想选择文科的意愿时,遭到了老师和父母的劝阻。他们觉得你理科不差,为什么不选理科,选择理科意味着可以选择的专业更多,录取分数线相对也低。于是,我顺从了他们……他们安心了,但我并不快乐,我把那样的不快乐写成了《我是一只笨小孩》,投给了《萌芽》杂志编辑周佩红老师。当时新概念作文大赛开始启动,周老师给我写了一封信,夸我的这篇文章写得不错,让我补寄一张报名表过去就当参赛了。对于周老师的举动,我一直心存感激。
  1999年2月通过复赛,我得了新概念作文大赛二等奖,消息传到学校,引起了小小的轰动。从来没有教过我的一位政治老师找到我,并说服我的家长,让我选择读文科,走文学这条路。受到鼓励和支持后,我花了最后四个月的时间去学习我并不擅长的政治学科,记得进文科班后的第一次政治考试中,我考了不及格,压力很大……但那四个月是快乐的,因为我知道未来的路上等着我的是什么。后来,我读了喜欢的大学、喜欢的专业,并顺利成章从事编辑工作。
  星期天夜光杯:许多人知道庞婕蕾的名字,是通过《萌芽》杂志,新概念作文大赛让《萌芽》发现了一批好苗子,庞婕蕾无疑是其中的一个。后来是怎样开始文学创作的?
  庞婕蕾:新概念二等奖的作者不像一等奖,受到那么多媒体和出版社的追捧,这样也好,可以让我安静写作。从上大学开始,我在《萌芽上》发表了一些短篇小说和散文,毕业工作后,上海某家出版社编辑来向我约稿,他让我试试看写长篇小说。我把在《萌芽》上发表过的一部短篇小说扩展成了十万字的小说《穿过岁月忧伤的女孩》。不料,书稿完成后当初向我约稿的编辑生病请了长病假,选题搁置,我得自己找出路。这时,《萌芽》杂志和接力出版社正在打造一套“萌芽”书系,周佩红老师问我有没有合适的稿子,我便把这部小说给了《萌芽》,再一次谢谢周佩红老师,没有她,这部书稿的命运还真是不敢想。
  2005年1月《穿过岁月忧伤的女孩》出版,我的梦想之花慢慢绽放。因为第一部作品在读者中受欢迎,开始有其他出版社来向我约稿,于是就有了第二、第三到今天的三十多本书。从2007年开始,我调整了写作方向,专注于儿童文学的创作,我的读者群体慢慢发生了一些改变,但直到今天,还是会在一些活动上以及微博中遇见当年的读者。他们告诉我,曾在《萌芽》上读到我的文字,至今念念不忘,还有的因为我,从外省考到华东师大,毕业后留在上海工作。一个作者、一个故事让他们与一座城市有了关联,实在是一件神奇的事。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读者的喜爱、鼓励与支持,让我这些年一直坚守最初的梦想,写越来越多的故事,感动更多的读者。感谢《萌芽》,感谢“新概念”,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一个女孩的人生。
结束语
  曾几何时,新概念作文大赛是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它打破了应试作文的束缚,让那些富有才情的文学青年自由地挥洒笔墨,许多人的生命轨迹从此改变。移动互联网时代,青春的岁月依然需要文学的滋养,“新概念”以全新的姿态,连接起青年与文学。

萌芽微信公众号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萌芽杂志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者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