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游记之四

泸沽湖走婚的摩梭人
因泸沽湖的景点中有参观游览“走婚桥”一项,我一到泸沽湖景区,几乎见人就问:你是摩梭人吗?如果得到否定的回答,我便再问:那你了解走婚吗?如果得到肯定回答时,我便不论男女都要问:你走婚吗?弄得队友都用异样的眼神关注我。加之我的微信昵称是“随随便便”,他们一定对我更会有了另一种概念!弄得我每次都要对我的昵称先解释一遍:“我就是随便起了一个‘随便’的名字,为防止网上重名太多,就又重复了一次,于是就有了‘随随便便’的昵称,而且一用就是20来年,一直没变过!”
我平时对民俗有些兴趣,旅游途中也一定都会顺便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而之前对走婚一词有所耳闻,来到走婚民俗的所在地,怎能不特加关注呢!毕竟这是一个极少群体的特殊风俗。
面对我的提问,摩梭人和非摩梭人的回答是不一致的。摩梭人的表情是毫不犹豫,更没有任何回避,因为那就是他们的真实生活,更是信仰,没什么见不得人的。非摩梭人的回答则大多是含蓄的,神秘的,有的还会有点猥琐的表情。因为他们知道游客的猎奇心理,专挑自己感兴趣的离奇古怪的事例说给你听,以显得他们见多识广。
非摩梭人甲
一个摩梭小伙伙有一天对他发牢骚说“没想到死了一个爹,多了三个哥”。进而解释道,平时与父亲联系不多的小伙儿父亲去世了,去参加葬礼时,发现父亲在生自己前,已经走了一婚,还有了三个儿子,等于自己有了三个同父异母的哥哥。但甲没说小伙的母亲在与其父亲走婚前,是否知道父亲已经走过了婚。更没说是否同时走两个婚。这就增加了故事的神秘感。
非摩梭人乙
谈情说爱后,男孩儿的父亲要带着三色礼(烟、酒、茶)去女孩儿家提亲。成亲后,按照“男不婚女不嫁”的婚俗,男人不负责女孩儿家的一切家务劳动,而只负责同胞姐妹的家务。没听说哪个走了婚的再离婚的。又神秘地说,也一定有例外的吧,那就要看他的财力和体力喽!非摩梭的人不也一样吗!但他没有具体的事例,也没有说明父亲带着儿子去提亲时,母亲是否也同往。这同样也给我留了悬念。
走婚桥边闲坐着的摩梭人老年男子
孩子平时由舅舅管着,对孩子的教育和日常成长,都是母亲和舅舅的事,自己什么也不管,只管自己的外甥。但自己的孩子有大事儿时,当父亲的还是要管的。这个大事就是上学、成婚等。
至于舅舅到底怎么管孩子,我没时间再问下去,后来也没有机会再问。这给我对摩梭人的生活习惯,留下了一道作业题。
走婚桥两侧的道路上,建有不少土特产品零售摊点,卖货的基本上是女性。因恰恰逢周末,几乎每个摊点都有孩子在跟着母亲一起叫卖,以提升游客的同情心。
民俗风情表演场外面的摩梭壮年男子
刚刚在场内作为演员,个子不高,民俗舞蹈跳的很好,很吸引众人的眼球。当我问他是不是摩梭人时,他性格开朗地回答,“是啊!”我问他也走婚吗?他也会痛快地回答,“我就是走婚的啊!”因为接送我们的车子要走,小伙儿也要离开,我没有更深入交流的机会。
烧烤饭点女服务员
40来岁,大概170公分的细高个子,相貌端正,给人以精明能干的感觉,本身也是摩梭人,有一个女儿。饭店老板是她的姐妹,有一个儿子在上小学,而且在饭店里写作业,是汉语版的教材。我问摩梭人有自己的语言吗?得到回答是“有”,但学校没有开民族语言课程。饭店里没见到男工作人员。
我:你是摩梭人吗?
她:是的。
我:能说说走婚吗?
她有些冷淡并带有调侃的表情回答:能,但要收费!
我感觉她有些反感,便解释说,我是游客,平时喜欢各地的民俗,也想写些东西。
她从嗓子眼简单地“哦”了一声。
我看她还是有些敌意,便进一步自我介绍在政府工作,没有不尊重走婚风俗的恶意。
当听说我在政府工作,她立即放松了警惕,露出了笑容,并解释道:好多游客也询问走婚,但总是不怀好意,总把走婚当成笑料,甚至有些邪念,好象我们摩梭人不是正经的男人和女人。
她向我简单做了些走婚的实质介绍。
泸沽湖四川一侧的蒙古族人口和云南一侧的纳西族人口,原本都是蒙古族的一支,自称是摩梭族,但又没被国家确定为一个单独的民族。他们目前仍然以母系社会为主,也就是女性当家。有老辈在,老人当家。老辈去世,小一辈中选出一个大家公认的女性主政。家族中的男子虽然不离家,但处于从属地位。(我没有询问什么时候才会分家,她也没有自述)
走婚是她们的婚姻习俗,就与汉族的婚姻习俗一样,共同遵守,世代传承下来,没什么不好。她的女儿已经上初三,如果将来离开当地,她会尊重女儿的选择,如果留在当地,她还会建议继续走婚,把这个婚俗传承下去。族群中人,家庭中对女儿的看重程度要高于儿子,毕竟是女人当家。她还指了指女老板说:她在家族中地位就不高,因为养的是儿子。
走婚,是以两个家族的信誉作担保,男女双方都处在众目睽睽的监督中,婚姻关系是很稳固的。如果一方没有遵守婚姻规则,那失信的一方,不用对方出头,自己一方家族就会对其处置。不然会让他自己并连带家族在当地抬不起头来。
女服务员的解释,让我对这种风俗有了大致的了解。联想到中国文化中“婚姻就是合两姓之好”的定义,只要一个群体中遵守同一种信仰,那就是公平的,也一定是合适的。这是文化,而且又没有违背一夫一妻的现代婚姻制度,社会应当对其有一正确的认识,也应当对其进行正面的宣传,不应当轻视。对那些猥琐的传说,要加大纠正的力度,还摩梭人一个清明。
我把民俗表演的相片拿给摩梭女看,她说其中的演员都是真正的本村摩梭人,她都认识,而且每一个人都是走婚者。
我与这名摩梭女加了微信,并表示在写完这篇文章时,一定会发给她,并征求她对文章的意见。
她和饭店女老板同时邀请我下次来时,一定去她们摩梭人的老寨子做客。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