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立“杆”想见影,可得留点神

本文发于《语文报》
在报纸新闻中读到一句话“公安机关的介入,对打击假药立杆见影。”
一扫眼,就一愣。“立杆见影”很别扭,我记得是竹竿的“竿”啊?是我记错了,还是“杆”“竿”通用?于是翻字典,找资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立杆”想见影,那可真得留点神呢!
字典注释,杆是多音字,有两个读音。一个读gān,指较长的棍,组词“杆子”,意思是一头粗一头略细的长棍,如旗杆、桅杆、电线杆。“杆子”一词在某些方言中也指揭竿而起造反的人或者是土匪,比如“拉杆子”就是组成土匪结伙抢劫。
电视剧《闯关东》中有一段对白,土匪头子老蝙蝠抱拳拱手对朱开山说:“老英雄大度,感恩不尽!”朱开山:“兄弟,拉杆子上山的为数不少,可哪个不是劫富济贫除暴安良?”杆的另一个读音为gǎn,这个读音有两个意思:一是器物上像棍子的细长部分,如杆秤、杆菌、笔杆儿;另一个意思是量词,指有杆的东西,如,一杆笔、一杆步枪、枪杆子……
“竿”只有一个读音gān,意思是竹子的主干,就是竹竿;也专指“钓鱼竿”,比如姜子牙钓鱼叫“渭水垂竿”;古书里还指代竹简,比如用“竿牍”表示书信。
“杆”和“竿”大不同,非亲非故,不能通。
“立竿”很容易,因为竹竿到处有,轻易能找到;二来竹竿轻巧,立起来不难,几乎三岁孩童、耄耋老人都能轻易办到。“立杆”可就有点悬。因为那“旗杆、桅杆、电线杆”,哪一个都不好伺候,都不是一个人轻易就能立起来的,硬要一个人单枪匹马去“立杆”,立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可能出事故,砸到人,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即便是“笔杆、秤杆、枪杆”这些东西,不仅古代就是现在,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可顺手抓过来,想立也不容易;要是把“拉杆子”当做“立杆”来玩,那就更不靠谱了,头脑里想想还行;如果想到就做,希望“立杆”见影起效快,那就更得留神啦!那家伙,弄不好,可是要脑袋搬家的啊!
再说“立竿见影”这个成语。它的意思是说在阳光下竖起竹竿,立刻就看到影子,比喻见效奇快。
东汉炼丹家魏伯阳所著《周易参同契》说道“立竿见影,呼谷传响。”意思是在太阳底下立竹竿见影子和空旷的山谷里呼喊传来回声一样,都是立刻就能见效果的事。宋朝大儒朱熹所作《参同契考异》中篇也说“立竿见影,呼谷传响,岂不灵哉!”这就更是明明白白说出了立竿见影的意思。《封神演义》第七十八回中写到“你说你莲花化身,清净无为,其如五行变化,立竿见影。”用的也是立刻见效果的意思。
“立杆见影”则来历不明,不见任何典籍,显然是李鬼张牙舞爪冒充李逵。而且,从“杆”的意思看来,无论是读gān,还是读gǎn,意思都虚得很,不如“竿”表达的意思明白无误。“立竿”很明白,也很容易,大人小孩都能轻而易举;“立杆”就很模糊,不知所云,是旗杆、桅杆、电线杆,还是笔杆、秤杆、枪杆、拉杆子?无论是那种,都要留点神,不是很难立,就是有风险,即使勉强立起,也难见影子。
所以,想随随便便立“杆”就见影,那可要留点神呢!
扩展阅读
纪实:火车上的小天使
给《人民日报》提个醒:“白衣执甲”要慎用
吐槽:焦头烂额兑汇款
我看老莱娱亲,兼与鲁迅先生商榷。
咬文嚼字:什么叫“不文一名”

版权声明

您可能感兴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