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7类文章更容易在朋友圈形成传播!

哪类文章最容易刷爆朋友圈?
为什么说优质的内容要比做好传播更重要?
1 这7类文章,很容易刷爆朋友圈
● 热点类文章
热点类文章,历来受到大家的追捧和喜欢,除了许多自媒体人和机构追热点导致水涨船高之外,很大原因在于“热点”本身就是普通用户生活一部分,几乎每个人都会有了解时事热点的需求,以免自己与社会脱节。
常见的热点,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可预见性热点,另一种是突发性热点。
可预见性热点包括:
中外节日类热点,主要指中外的各种节日,如中秋节、父亲节、圣诞节等;
体育赛事类热点,主要指每年的各种重大赛事,如欧洲杯、NBA、奥运会等;
行业类热点,主要指各行各业的热点活动或话题,如京东618,天猫双十一等;
而突发性热点,主要包括:
娱乐八卦类热点,主要指娱乐圈的一些娱乐八卦新闻,如王宝强离婚,李晨范冰冰在一起等;
时事政治类热点,主要指的是国家层面的一些大事件,如2016年闹得很凶的“南海争端”;
灾难类热点,主要指的是非常严重的天灾人祸,如煤矿塌陷,南方多省洪水等。
每当发生以上这些热点事件时,跟进这些主题的文章,都会获得大量的转发和关注。据统计,王宝强离婚事件发生后,数十篇文章收获了10W+阅读量,刷遍朋友圈。
● 趣味整蛊类文章
趣味整蛊类文章,主要分为两种,一种就是非常具有趣味性的文章,另一种就是带有整蛊意味的文章。趣味性文章一般都是标题党的形式,吸引用户点击,然后内容让用户觉得十分有趣好玩,吸引用户转发。
整蛊味的文章,大家转发这类文章,一般就是为了开玩笑和捉弄好友。最常见的如之前广泛传播的标题为“深入分析,你为什么买不起iphone6的原因!”的文章,点开正文则显示一个大大的“穷”字。又如支付宝前两天的推文,都是这种套路。
● 利益类文章
利益类文章,也是朋友圈经常被转发的一类文章。利益类文章主要也分为两类,一种是送资料,包括各种学习资料、电子书、学习合辑等资料,一般都是转发文章,即可获得这些资料。因而促成了广大用户的转发,如之前领取广告文案的活动。
另一种是送福利,也就是大家常见的“有奖转发”,如转发送电影票,送爱奇艺会员等,一些吸引人的小礼物,也会是促发大家大量转发的动机。如之前刷爆朋友圈的免费领取55℃恒温杯的活动。
● 争议类文章
争议类文章,就像一场辩论赛,能够迅速将用户分为两个主流派别,双方各持不同观点,从而引起广泛的讨论。
这里的争议类文章,包括两种,第一种是伴随着一个争议事件写文章。如2014年的“少年不可欺”优酷抄袭事件,帖子称优酷和陌陌涉嫌通过欺骗手段,抄袭其“拍摄地球”的创意。当时文章爆发出来后,引起了网名的广泛转发。在事情真相没有确定前,到底是作者炒作,还是平台抄袭的争论层出不穷。
第二种是,价值观差异导致的争议。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咪蒙”的文章,比他他的一篇《致Low逼》,传达的价值观就容易引起人们的争议,同时因为这种价值导向迎合一部分用户的心理需求,从而得到广泛传播。
● 服务类文章
服务类文章,主要是指的关注账号或者转发文章,能得到一种特定的服务。如目前非常火爆的微课活动,通常是用户将微课活动的报名信息,转发到朋友圈之后,即可获得一次免费学习大牛分享的机会。比如“UC订阅号“官方微信,曾经举办写作类微课分享活动,也就是用户通过转发,获得一个学习写作技巧的服务。
从转发本身的逻辑来讲,之前“大字”活动也属于服务类,因为大家关注账号后,“大字”能给大家提供一种发大字图片的服务,从而满足用户的晒自己的需求。同样的,一夜爆红的“柏拉图”账号,是给大家提供一个性格标签的服务。
● 需求帮助类文章
互联网圈里,流行这么一句话,“最热心的永远是网友,最冷漠的永远是路人!到底是网友不上街,还是路人不上网”大量的网民,是非常有热心的,对于一些求助类的文章,他们纷纷原意伸手转发。
诸如捐助旧衣服去西藏类的文章和消息,每年都会被各种用户转发,不过据说几乎网上流传的诸多信息都是假的。还有一些文章则是描写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民众,恳请大家转发支持的内容,让“不良事件”让更多人知道。
从文章转发的角度而言,这类为他人提供帮助的文章,是很容易获得转发的,主要是利用了人们善良的本性,不过这种方法需要大家使用在正确的方向上。
● 眼界大开类文章
眼界大开类文章,通常会给人非常震撼的感觉,让人发出原来事实的真相是这样的感悟。
文章就是打破人们以往的认知观念的内容,常见的比如一些谣言以及辟谣的文章,都可以起到类似的效果。除此之外,那种深度剖析某一个现象和话题,最终得出一个结论的文章,也通常会让大家眼界大开。如大象公会的文章,经常就是这种写作方式。
以上内容来源大熊说(ID:daxiongshuo100)作者:大熊
23个注意点
● 选题独一点
这里的“独”,指的是独特视角,独家内容。
相信你一定有个感觉,现在同类型的账号的推送内容同质化越来越严重,有时候都让你怀疑谁在洗谁的稿,恨不得把双方都取关了。
如果你对内容上的筛选是有洁癖的,那解决这个问题的路子有且只有一条——那就是调动一切脑细胞和资源,去做那些自己有欲望去做的独家选题。因为只有你发自内心的欲望推动,你做出来的内容才能有人情味。
● 标题狠一点
“狠”,不是恐吓,不是道德绑架,不是打压竞品,更不是制造谣言。而是一个标题里,需要有戏剧感,有情绪点,甚至是一个洞察点。
这两天看美剧《新闻编辑室》,里面一个传统新闻人在辞退一个社交媒体编辑时的一段对话让我印象挺深的。
传统的新闻人坚持新闻专业立场,社交媒体编辑虽然是一时疏忽,但出发的动机却是为了转发量。
我自己也必须得承认,在「广告文案」的推送历史里,有不少内容我的初衷就是抱着转发量和阅读量的目的去做的。
比如像前几天《中国女排夺冠,但品牌们这次却分不出胜负》的热点稿推送,我知道其中的内容含金量不足,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只花30分钟时间来组稿发布,带来的关注量是比平时要高1-2倍的。
除了这种热点稿是可以通过几次训练来实现技术上的可操作,还有一种技术训练那就是标题的命名上——设置一个刺激点。
比如《蚂蚁金服出了一组说人话的广告》、《千万不要在晚上10点以后打开淘宝》这两篇推送,从数据上来看,前者阅读量超过了100000+,后者逼近100000+。除了作品本身的足够精彩之外,标题里面所拥有的那种情绪刺激到了大家打开的欲望。
再比如《我和支付宝背后的小编聊了聊,结果我们什么都没聊》这篇,我回头复查的时候,认为这是一个特别失败的标题,如果我把标题改成《和支付宝的小编聊完后,我打算退出新媒体圈了》,这样数据上的效果应该会好很多。
再重复一遍:标题狠一点,不是恐吓,不是打压竞品,不是道德绑架,不是制造谣言,不是把话说得太绝对,而是在里面代入情绪和戏剧感。
● 脸皮厚一点
如果你的公众号最终目的是抱着商业营收去做的,那有必要转化下自己的身份角色。我觉得内容输出者,同时也应该是一个内容传播者。
当你把自己当做一个传播者的角色时,你就会想法设法让自己花心思写出来的内容让更多人看到。这话翻译得更直接点就是——脸皮厚一点,要有自己的坚持,但一定要放下矜持。
所以,适当的“标题党”,适当的“自我营销”,都是有必要的。
于是这两个月内我开始把自己写的一些至少自己还能接受的内容,主动发到一些有目标读者在的群里,去看看大家的反应,这在以前,我是很少会去做的。另外,我还尝试着在朋友圈,把那些我认为值得看的内容,做一下预告。
还试着去知乎、脉脉这些垂直用户质量系数非常高的平台上,找到一些能够带出推送内容的问题,给出一些解答,效果明显。
以上内容来源广告文案(ID:adwriter)
作者:二毛总结:
自己写的文章,获得大量的转发,甚至是刷爆朋友圈,可以说是每一个新媒体运营者最希望看见的事情。然而即便知道了文章刷屏转发背后的7大逻辑以及需要注意的3个点,也不一定就能让文章刷屏,毕竟这是件可遇不可求的事情。
不过回归到根本,创作这件事,最重要的还是让文章有传递给用户价值和思想。内容优质性,相对传播性,更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因为留下来的往往都是经典。
木木老贼(公众号ID:mumuseo)
这是一个什么都谈谈的营销运营公众号,产品运营、新媒体经验、市场营销、广告文案,都谈谈。多一点真诚,少一点套路,给在理想道路上努力打拼的营销人,加点燃料。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