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五服是哪五服(古代丧服五服是哪五服)

五服是哪五服?

五服,是由父系家族组成的中国古代社会,以父宗为重。其亲属范围包括自高祖以下的男系后裔及其配偶,即自高祖至玄孙的九个世代,通常称为本宗九族。

“五服论”则指以天子为核心根据距离和亲疏画五个同心圆,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成为甸服,环绕天子建立起来的列国为侯服,侯服之外为绥服或宾服,其外是要服和荒服。与五服论相匹配的制度为朝贡,其频率根据亲密程度而大有区别,甸服每日朝贡,侯服按月,绥服按季度,要服按年,而荒服则只朝贡一次

“五服”指什么?

现在主要指亲戚关系。这是我不出五服的兄弟。五服具体指的是斩衰(同 ,音崔,指丧服)、齐衰、大功(功同工,指做工,大功即做工粗)、小功(做工细)、缌麻。斩衰是用很粗的生麻布做成,不缝边,像斧斩一样,故名斩衰。穿这种丧服服丧三年,用于臣、子、妻、妾为君、父、夫服丧。齐衰则是缝边的生麻布做成。大功和小功则是用熟麻布作成,只是做工不同。缌麻是细的熟麻布做成。服丧时间依次减少,有一年、九月、五月、三月。 从自己开始上数五代到父亲、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下数五代到子、孙、曾孙、玄孙,同时还有上述亲属的旁亲,都是有服亲,叫内亲。一系叫外亲,服制只有一世,仅包括外祖父母、舅父、姨母、舅表和姨表兄弟。其他人则是无服亲。同时,期亲指父系亲属,大功亲指祖父系亲属,小功亲指曾祖父系亲属,缌麻亲指高祖父系亲属,母系亲属均列入缌麻亲中。 凡是上面举到的,有(五种)服亲关系的亲眷之间,就叫做“未出五服”,没有这种服亲关系的但有更远的血缘关系,叫做“出了五服”。

几辈算五服?

五服指的是上推五代,从高祖开始,高祖、曾祖父、祖父、父亲、自己,五代内所有的血缘关系都是亲属,也就是说,与一个高祖都是亲属,从高祖到自己就是五代,成为五服。 五服以后,没有血缘关系,也没有通婚。正常情况下,一个家庭有一段婚姻,都是五服之内的人参加。

现代实行一夫一妻制,除非父亲离婚、丧偶后再婚再生育,一二服之间的区别通常消失,因此计算起来会令人困惑,错以为五服就是五代,实际上五服只四代。从祖父开始向上,不再分别妻妾的子女。

什么是五服,五服是指几代人?

五服是中国礼治中为死去的亲属服丧的制度,指九代人:

由亲至疏依次是: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斩衰是最重的孝服,臣对君、子女对父母、媳妇对公婆都要穿斩衰。

齐衰用粗麻布制成,孙子女对祖父母、重孙对曾祖、高祖父母戴孝需尊此礼。

大功丧服质量比齐衰稍好,由熟麻布做成,堂兄弟、伯叔之间用这种大功丧服。

小功又轻于大功,材料使用更细的 熟麻布,这种丧服多用在兄弟之妻、已嫁的堂兄弟姐妹之间。

缌麻,又称漂孝,由漂洗后的麻布制成,这是亲属关系最疏远的一种丧服。“五服”的规定一般都是晚辈对长辈。

九族中,纵向有高祖父母、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己身、子、孙、曾孙、玄孙;横向有己身、兄弟、堂兄弟、再堂兄弟、三堂兄弟、姊妹、堂姊妹、再堂姊妹、三堂姊妹。围绕着纵横向的九族,形成了九族与五服的家族结构图。

古代五服?

古代的五服其实指的就是在过去中国的礼法中,人们为自己的亲属服丧的一种制度。九族五服,其中九族很好理解,古代有种说法叫做“诛九族”就是这个意思,指的是一个人他上下九代人。不过有些人也理解为另外一种意思,偶尔还会包括他的岳父母家,或者是有师生关系的人家。相比较于九族,五服的意思更加明了。

古代人去世以后,他的亲属都是要来凭吊服丧的。而在服丧期间穿的服装不能随意着装,是有很严格的规定的。他的规定依据的是人们和死者之间的亲疏关系不同,按照这个标准依次可以分为五个等级,也就是“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这就是五服。它规定了人们在服丧时要穿的衣服,其他人只要一看着装就明白了他和死者的关系,也不需要再询问。

一般来说,五服其实就是五代人。而五代人以外的亲属,就是“出五服”了。五服以外的亲属对着装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他们只需要到场凭吊就好了。那时候人们都认为五服内的人是一家人,五服外则基本上没有血缘关系了。也正是因为这个观念,那时候男女通婚,都不允许在五服以内选择配偶,和现在相比要求更加严格。

五服指的五代人是从自己开始往前推,直到高祖父那一辈才算完。放在现在来看,五代同堂是不可能的事,哪怕四代同堂也是可遇不可求。但是古代的人结婚早生育早,人们往往不满二十岁就已经有了好几个孩子,这样世代延续下去,五服内的亲人在世也不算十分罕见的事情了,所以说一般家里有喜事或者丧事,都会对五服内的人做规定。到现在,五代人几乎不会同时存在,这个规定也就渐渐消失了。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