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硬盘的接口(固态硬盘接口什么样子)

一图看懂固态硬盘接口?

1.SATA接口。SATA接口是现在使用人数最多的接口,SATA接口具有很强的纠错能力,接口简单。

2.IDE接口,其实IDE是代表一个硬盘的类型,这种接口硬盘在时代的变迁中已经被淘汰了。

3.SCSI接口,SCSI接口硬盘不是给普通PC电脑使用的,广泛使用在小型机器上的高速数据的传输。

4.光纤通道硬盘接口,专门为网络而设计的,随着操作系统对硬盘速度需求,才开始逐渐应用到硬盘中去。

5.SAS接口,这种接口主要是为了改善存储的操作系统效能,提供可用性和扩展性,与串行ATA硬盘的兼容性。

6.M.2接口,是为超极本量身定做的新一代接口标准,传输速度巨快的硬盘接口,逐渐成为主流。

以上就是硬盘接口的类型啦

固态硬盘只要接口一样就通用吗?

接口只要一样,一般通用的。

固态硬盘接口的SATA/SATA2/SATA3通用,

 SATA接口标准的支持的一个功能就是智能的模式设置。SATA硬盘连接到主板上的SATA接口上后,SATA控制器会与SATA硬盘通信协商,使硬盘工作在SATA硬盘和SATA接口两者中最低的模式上,保证良好的向下兼容性。比如,SATA3硬盘连接在SATA2的接口上,会自动工作在SATA2模式下;SATA2硬盘连接在SATA1接口上,会自动工作在SATA1接口上。只要是SATA接口的硬盘,就无需担心兼容性问题,真正支持即插即用。

固态硬盘接口分类?

目前固态硬盘领域,能见到的不同接口主要有SATA、mSATA、M.2、SATA Express、PCI-E及U.2等,固态硬盘接口类型有哪些?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固态硬盘接口类型

  1、SATA 6Gbps接口:【SATA 6Gbps】其实是SATA Revision 3.0的一个参数标准之一,主要是用来表达使用的是SATA Revision 3.0标准,速度更快,相对SATA Revision 2.0。SATA是硬盘接口的标准规范,实际上SATA 6Gbps接口这个说法并不规范,准确的称呼是SATA III,接口速度是6Gbps而已,只是现在大家习惯这个说法了。SATA 6Gbps接口是目前最最常见的HDD/SSD硬盘接口,大部分人现在买的硬盘都在用这种接口;

  2、mSATA接口: mSATA接口是SATA协会开发的新的mini-SATA(mSATA)接口控制器的产品规范,新的控制器可以让SATA技术整合在小尺寸的装置上。同时mSATA将提供跟SATA接口标准一样的速度和可靠度,提供小尺寸CE产品(如Notebooks/ Netbook)的系统开发商和制造商更高效能和符合经济效益的储存方案,比较广泛的运用于超极本、商务本等追求小型化的笔记本电脑中;

  3、M.2接口:M.2原名为NGFF接口,它是为超极本(Ultrabook)量身定做的新一代接口标准,以取代原来基于mini PCIe改良而来的mSATA接口。无论是更小巧的规格尺寸还是更高的传输性能M.2都远胜于mSATA。随着SATA接口瓶颈不断凸显,越来越多的主板厂商也开始在自家产品线上预留M.2接口;

  4、PCI-E接口: 早在SATA接口的SSD发展之初,PCI-E接口的SSD就出现了,因为后者的优势实在太大了,其他SSD不论采用什么接口,都是从SATA 向原生PCI-E走进,而PCI-E接口的SSD直接是一步到位,省去了中间过程。不过PCI-E硬盘最初多用于企业级市场,因为它需要不同的主控,性能高的同时成本也高了,消费级市场也没多少需求,只是这两年来PCI-E硬盘才在高端消费级市场上崛起;

  5、U.2接口:U.2别称SFF-8639,是由固态硬盘形态工作组织(SSD Form Factor Work Group)推出的接口规范。U.2不但能支持SATA-Express规范,还能兼容SAS、SATA等规范。所以可以简单认为U.2接口是四通道版本 的SATA-Express接口,其理论带宽高达32Gbps与M.2接口无异,目前正式开卖的也只有Intel的750系列;

以上就是关于常见的固态硬盘接口类型相关介绍,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g固态硬盘有多少种接口?

g固态硬盘有4种接口

SATA。 它的传输速度是6Gbps,常常用于旧款的台式机,是比较早和老旧的一种接口。

mSATA。 比上面一种稍先进一些,其传输速度同样也是6Gbps,在小型的笔记本电脑、商务本以及台式机上应用较多。

SATA Express。 它的传输速度是前面的2倍,可以达到12Gbps,但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这种接口的固态硬盘其实是非常少的。

PCI-E。 这种接口分为两种版本,一种是PCI-E2.0,它的传输速度是10Gbps;另外一种是PCI-E3.0,传输速度达到了32Gbps,在台式机、笔记本上都有应用。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