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军机处为什么那么小(故宫军机处是干什么的)

故宫军机处为何这么小?

故宫军机处是清朝雍正皇帝设立的。雍正帝觉得军机处没几个人,不需要太大的屋子,小房间议事更方便,同时要距离皇帝寝宫近一点的。于是就选择了隆宗门内、内右门西紧贴着宫墙的小平房。

军机处的设立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也超越了内阁,成为绝对的权力中心。

军机处最初的名称 设置的时间 所在的地点和选择军机大臣的条件?

  军机处是清朝官署名,也称“军机房”、“总理处”。是清朝时期的中枢权力机关,于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而设立。雍正帝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泄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军机处是谁设立的?为什么设立军机处

  军机处,清代官署名。亦称“军机房”、“总理处”。是清朝中后期的中枢权力机关。雍正七年(1729),因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泄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十年(1732),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

  军机处没有专官,军机大臣、军机章京都是以原官兼职,皇帝可以随时令其离开军机处,回本衙门。军机大臣既无品级,也无俸禄。军机大臣之任命,并无制度上的规定可供遵循,完全出于皇帝的自由意志。

  军机大臣的职务也没有制度上的规定,一切都是皇帝临时交办的,所以军机大臣只是承旨办事而已。“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这些都说明军机处是皇帝集权的最好的工具。

  军机处实际上是皇帝的秘书机构,军机大臣职责是向皇帝提出建议,执行皇帝的政策,决策权完全在皇帝身上。因此军机处并不是中央的行政机关,充其量只能说是皇权的执行机关。

军机处的职责?

军机处主要职能如下:

军机处初设时,所掌仅限军务。《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说:“初只承庙谟商戎略而已。”但以后事权逐渐扩大,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於内阁而於军机处。 其具体职掌有如下几方面:

1、负责皇帝下达谕旨的撰拟和参预官员上报之奏折文书的处理。

官员上报的文书,凡折奏“请旨”者归军机处,照例的题本归内阁,直到清末未变。雍正帝每天召见军机大臣,有时一天召见数次,像在西北用兵紧张之时,张廷玉“内直自朝至暮”,“间有待至一二鼓”。

2、办理皇帝交议的大政,凡遇重要政事,皇帝不能裁决的,或交军机处议奏,或密议,或交军机处会同关系衙门议奏。

如大学士史贻直未入军机处,然在统一新疆战争中,乾隆每每与其商议,史载“公(史贻直)在政府,时从容承召对,移晷乃出,而公谨慎周详,虽子弟不得与闻。”特交的,由军机处查议其可否,密拟办法上奏;会同议奏的,或由军机处主稿,或由所会衙门主稿,临时酌定。

3、某些重大案件,皇帝特交军机大臣审理拟定,或由军机大臣会同三法司审拟。军机大臣可在军机处提讯,也可使用刑讯。应刑讯时,选用内务府公所或于步军统领衙门进行。凡秋审案件,军机大臣也参预。

4、重要文武官员之任免及各部尚书、侍郎、各省总督、巡抚、以至道、府、学政、关差、盐政以及驻防将军、都统、驻各边疆地区之领队大臣、办事大臣等官员的补放,均由军机大臣负责开列应补人员名单,交皇帝选择任用。

遇科考,也由军机大臣开列主考、总裁名单,奏请皇帝选用。复试或殿试,军机大臣负责核对试卷、检查笔迹或任命阅卷官。

5、考查行军之山川、道里与兵马钱粮:凡有行军,军机处根据有关图书,考查山川险要,道里远近,如系边远地区,图书中没有记载的,要考查新旧档案并加谘访。应用的兵马、钱粮,则由户部、兵部、理藩院等衙门取简明确数备查。遇有皇帝查讯的问题,即时呈递。

6、军机大臣可奉皇帝旨意,以“钦差”身分,往各地检查或处理一些政事。如嘉庆十八年(1813年),钦差大臣、直隶总督那彦成镇压河南天理教起义有功,嘉庆帝大加称赞,加太子少保衔,赏三等子爵。

军机处是康乾盛世里面的吗?

是的。军机处,字面意思来看就与军事有关的,它的本意就是办理军机事务的地方。在军机处是在1729年建立的,也就是雍正七年。在那个时候,清朝的军队刚好在整个内蒙古进行激烈的战斗,为了及时的整理战争情况,同时防止泄露军事机密,就开始设立了军机房。过了一段时间,又被改称为“办理军机处”。

战事结束之后,由于这一机构在战争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所以它并没有被裁撤,而是得到进一步的扩展。

渐渐的,这个机构开始成为真正的军机处,机构里面的人员主要是由皇上身边亲信的人所组成,包含大学士、尚书、侍郎、总督等官员。

而且这些人的人员数量没有限制,任职期限也是不受限制的。

军机处和内阁区别?

内阁,指明朝内阁制度,明朝内阁是明朝实际上的权力中心。军机处,是清朝的中枢权力机关。

内阁和军机处,从设立之初的本意,都是皇帝的秘书班子。后来逐渐成为约定俗成的权力机关。

明朝内阁是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皇帝咨政机构。起初,内阁大学士只具有顾问身份,皇帝为最终决定的权力,而大学士很少有参决的机会。到明仁宗、明宣宗时期,地位日益受尊崇。自此,内阁的权力日益增大,到明世宗中叶,夏言、严嵩等人执掌内阁,地位赫然为真正的宰相,亦可压制六部。然而,虽然首席内阁大学士(或称内阁首辅)有票拟的权力,但却不得不依赖于内部太监送达批红 。首辅大学士的职权如同以往的丞相,但必须与宦官合作。

军机处是清朝官署名,也称“军机房”、“总理处”。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同时,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其职权范围虽广,但不过是仅供“传述缮撰”,一个皇帝私人的秘书班子而已。

军机处算地标建筑吗?

军机处不算地标建筑。

军机处位于乾清门广场的西北角,紧邻着隆宗门,虽然这处原本因军务而建的临时机构所在地并不起眼,但是军机处一直延续了近两百年直到宣统三年才被废除。

目前军机处原址被分为了三部分,最西边是办公区,中间部分是原状复原,而目前开放的部分是原来的侍卫处,现在里面正在举办清代军机处史料展。

军机处是康熙晚年设立的吗?

军机处不是康熙帝在位时期设立的,而是雍正时设立的。

军机处是清朝自雍正开始设置的中枢决策机构。为了当时用兵西北的军事需要,以达到办事密速的效果,一开始仅是临时性机构,但因为它便于皇帝对国家政务的独裁,初设时仅为军事方面,后来发展成总揽军政大权的中枢决策机构。实权远远超过内阁。它的设置彻底清除了宰相制度的残余和影响。军机处不下属机构,所以权力虽大,但并不同于宰相,仍同皇帝的秘书班子。军机处是我国古代中央集权达到顶峰的标志。

军机处和南书房的发展历程?

  南书房,清代内廷机构。座落于紫禁城内月华门之南,旧为康熙帝读书处。康熙十六年(1677)始设,命侍讲学士张英、内阁学士衔高士奇入值。此为选翰林文人入值南书房之始,即内廷词臣直庐。翰林入值南书房,初为文学侍从,随时应召侍读、侍讲。常侍皇帝左右,备顾问、论经史、谈诗文。皇帝每外出巡幸亦随扈。皇帝即兴作诗、发表议论等皆记注。进而常代皇帝撰拟诏令、谕旨,参预机务。因接近皇帝,对于皇帝的决策,特别是大臣的升黜有一定影响力。故入值者位虽不显而备受敬重。雍正朝成立军机处后,撰拟谕旨为军机大臣等专职,南书房虽仍为翰林入值之所,但已不参预政务。有清一代士人,视之为清要之地,能入则以为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有《南书房记注》,系迄今发现的、为数极少的南书房档案。

  军机处: 军机处,清代官署名。亦称“军机房”、“总理处”。是清朝中后期的中枢权力机关。

  雍正七年(1729),因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泻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十年(1732),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

  军机处的设立是清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标志着清代君主集权发展到了顶点。军机处成立于雍正七年(1729年),初名“军机房”,不久改称“办理军机处”,乾隆以后省去“办理”二字,遂简称为“军机处”了。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