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的本义是(官的本义和引申义)

官的本义?

本义:官吏,官员

官 guān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宀”( mián), 以冖覆众,则有治众的意思。本义:官吏,官员)

(2) 同本义 [officeholder;government;official;officer]

官,吏事君也。——《说文》

有虞氏官五十, 夏后氏官百, 殷二百, 周三百。——《礼记·明堂位》

任官然后爵之。——《礼记·王制》

在官言官。——《礼记·曲礼》

官师一庙。——《礼记·祭法》。注:“官师:中士、下士也。”

举不失选,官不易方。——《左传·襄公九年》

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文官;武官;京官;地方官;清官;贪官;军官;教官

(3) 官府(政府机关) [government]

官,官舍曰官。——《字汇》

官,谓朝廷治事之处也。——《礼记·王藻》注

贼二人得我,我幸皆之矣。愿以闻于官。——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聊斋志异·促织》

有华阴令欲媚上官。

又如:官局(官署。政府所设的机构);官寺(官署、衙门的旧称);官项(官府的钱项);官休(纠纷经官府裁定了结)

(4) 通“馆”。房舍,馆舍 [house]

官乃馆之古文,闲官即闲馆,谓馆舍之空虚者。——俞樾《诸子平议》

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论语》

(5) 官场,官吏阶层及其活动范围 [officialdom]。

如:官俗国体(官场习俗,国家制度)

(6) 器官 [organ]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正而神欲行。——《庄子·养生主》

又如:五官;感官

(7) 官职,职位 [government position]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后汉书·张衡传》

位卑则足羞,官盛而近谀。——唐· 韩愈《师说》

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又如:官秩(官阶与俸禄);官守(官位职守,官员职责);家父辞官回到省城来

(8) 古时用以称天子 [emperor]

官家难称,吾欲行冒顿之事,卿从我乎?——《晋书·石季龙载记上》《资治通鉴》 晋成帝咸廉三年译注:“称天子为官家,始见于此。”

又如:官里(皇帝);官窑(专为皇家服务的瓷窑);官院(王子所居的院子)

(9) 姓

什么职位才是官?

古代的官职有一至九品官都分别是:

正一品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职外官:无

从一品: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

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

文职京官: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

文职外官: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

武职京官:散秩大臣

武职外官:副将

正三品

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副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

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王府长史

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三品:

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

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

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正四品

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

文职外官: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

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

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

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

从四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

文职外官: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

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四品典仪、二等护卫

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医院院使

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

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礮官、分管佐领

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从五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

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

文职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

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 三等护卫

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副千户

正六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 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 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

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

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长官使、长官、百户

从六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 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

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

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正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鸿胪寺满洲鸣赞

文职外官:京县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按察司经历、教授

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

武职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

从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

文职外官: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土州判

武职京官:七品典仪

武职外官: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

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

文职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外委千总

从八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

文职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

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

武职外官:无

正九品

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

文职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

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

武职外官:外委把总

从九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

文职外官;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

武职京官: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

武职外官:额外外委

未入流:

文职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吏目、崇文门副使

文职外官:典史、土典史、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县仓大使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百长、土舍、土目

服饰俸禄

文官

一品仙鹤补,朝冠顶饰东珠一颗、上衔红宝石;吉服冠用珊瑚顶;岁奉180两;

二品锦鸡补,朝冠顶饰小宝石一块,上衔镂花珊瑚,吉服冠用镂花珊瑚顶;岁奉155两;

三品孔雀补,朝冠顶饰小红宝石,上衔小蓝宝石,吉服冠用蓝宝石顶;岁奉130两;

四品云雁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青晶石,吉服冠用青金石顶;岁奉105两;

五品白鹇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水晶石,吉服冠用水晶石顶;岁奉80两;

六品鹭鸶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顶砗磲,吉服冠用砗磲顶;岁奉60两;

七品鸂鶒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顶素金顶,吉服冠用素金顶;岁奉45两;

八品鹌鹑补,朝冠阴文镂花金,顶无饰;吉服冠用镂花素金顶;岁奉40两;

九品练雀补,朝冠阳文镂金顶,吉服冠用镂花素金顶。岁奉35两;

御史、提刑按察使獬豸补。

武官

一品麒麟补,朝冠顶饰东珠一颗、上衔红宝石;吉服冠用珊瑚顶;岁奉81两,加支528两;

二品狮子补,朝冠顶饰小宝石一块,上衔镂花珊瑚,吉服冠用镂花珊瑚顶;正二品岁奉55两,加支444两;从二品岁奉53两,加支324两;

三品豹子补,朝冠顶饰小红宝石,上衔小蓝宝石,吉服冠用蓝宝石顶;岁奉39两,加支204两;

四品老虎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青晶石,吉服冠用青金石顶;岁奉27两,加支114两;

五品熊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水晶石,吉服冠用水晶石顶;岁奉18两,加支72两;

六品彪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顶砗磲,吉服冠用砗磲顶;岁奉14两,加支35两;

七品犀牛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顶素金顶,吉服冠用素金顶;岁奉12两;

八品犀牛补,朝冠阴文镂花金,顶无饰;吉服冠用镂花素金顶;岁奉23两;

九品海马补,朝冠阳文镂金顶,吉服冠用镂花素金顶。

历史沿革

三公

司马:汉武帝(刘彻)废太尉设大司马,光武帝(刘秀)又废大司马为太尉,故大司马即太尉,为掌管军政和军赋的最高官职,即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东汉时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

司徒: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教化,三公之一。

司空: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水土及营建工程,三公之一。

九卿

大司农:秦时称治粟内史,景帝改称太农令,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更名为大司农。魏初设大农,文帝(曹丕)黄初二年(221年)改称大司农,蜀、吴亦各有大司农。两汉时大司农掌管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而到了三国时期,由于权力的分散则只能负责这些物资的保管工作了。九卿之一。

大鸿胪:秦时称典客,汉初称大行令,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为大鸿胪,掌管接待宾客之事。九卿之一。

卫尉:秦时始置,汉景帝(刘启)初更名为中大夫令,不久即恢复原名,掌管宫门警卫。九卿之一。

太常:秦时称奉常,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更名为太常,掌管礼乐社稷、宗庙礼仪。其属官有太史、太祝、太宰、太药、太医(为百官治病)、太卜六令及博士祭酒。九卿之一。

太仆:秦和两汉均设太仆,王莽一度更名为太御,掌管舆马及牧畜之事。九卿之一。

少府:秦和两汉均设少府,王莽称共工,与大司农一同掌管财货。不过大司农掌管国家财货,而少府则管供养皇帝。其属官有掌管御用纸、墨、笔等物的守宫令、掌管刀剑弩机等物的尚方令、掌管衣物的御府令、为宫廷治病的太医令。九卿之一。光禄勋:秦时称郎中令,汉武帝更名为光禄勋。王莽称司中,东汉又称光禄勋。曹操为魏公后设郎中令,黄初元年(220年)又称光禄勋,掌管宿卫宫殿门户。其属官有掌管宾赞受事的谒者、掌管御乘舆车的奉车都尉、掌管副车马匹的附马都尉、掌管羽林骑的骑都尉,而大夫、中郎将等官是否是光禄勋的属官尚有争议。九卿之一。

廷尉:秦时始置,汉景帝更名为大理,自后或称廷尉,或称大理。廷尉掌管刑法狱讼,是各地上诉的最高司法机关。“廷”字系直、平之义,治狱贵直而平,故以为号。廷尉的属官有大理正、大理平、大理监,成为廷尉三官。九卿之一。宗正:秦时始置,王莽称宗伯,东汉复称宗正,掌管皇族与外戚事务。两汉皆以刘姓宗室充任。九卿之一。

其他官职

丞相:战国时始置,为百官之长。东汉不设丞相,建安十三年(208)复置,曹操自任丞相。“丞”与“承”相通,“丞相”就是承君主的旨意来处理国家事务的人。

大将军:战国时始置,是将军的最高封号,东汉时多由贵戚充任。具体名号有建威大将军、骠骑大将军、中军大将军、镇东大将军、抚军大将军等等,除骠骑大将军之位稍低于三公之外,其余均在三公之上。三国时夏侯惇、姜维等人皆为大将军。

太尉:同大司马。曹丕即位后任贾诩为太尉。

太傅:辅弼国君之官,作为重臣参与朝政,掌管全国的军政大权。曹睿即位后人钟繇为太傅。

御史大夫:掌管弹劾、纠察的官员,其位仅次于丞相。

御史中丞:御史大夫的副手。

督军:高级统兵长官,位在相国、太尉、御史大夫之下。

都督:三国始置都督和大都督,为领兵官,其中大都督为最高军事统帅。

中常侍:秦时始置,东汉时由宦官担任,掌管文书和传达诏令,权力极大。

中书监、令:曹操为魏王时,设置秘书令以处理尚书章奏。曹丕于黄初初年改秘书令为中书令并特置中书监,使之排在中书令之前。

中领军:曹操为丞相后置领军,不久改为中领军,掌管禁卫军。

中护军:曹操为丞相后置护军,不久改为中护军,掌管禁卫军,地位略低于中领军。

征东将军:统领青、兖、徐、扬四州,屯驻扬州。

征南将军:统领荆、豫二州,屯驻新野。

征西将军:统领雍、凉二州,屯驻长安。

征北将军:统领幽、冀、并三州,屯驻蓟州。

长史:秦时始置,西汉时丞相下有两长史,其职务相当于秘书长,即最高国务机关中事务主管。将军幕府中亦有长史,为幕僚之长;可分令部队出战的称为将兵长史。东汉的太尉、司空、司徒三公府亦设长史,职任颇重。三国沿置不改司隶校尉:汉武帝始置,负责督率京城徒隶,从事查捕奸邪和罪犯,简称司隶。刘备在蜀称帝时以张飞为司隶校尉。

司金中郎将:曹操于建安十年(205)置,掌管冶铁、钱币和农具的铸造的官员。

执金吾:秦时称中尉,汉武帝更名为执金吾。王莽称奋武,东汉复称执金吾。曹魏先称中尉,黄初元年更名为执金吾,掌管宫外巡卫。卫尉巡行宫中,执金吾则徼偱京师。天子出行,执金吾为先导。“吾”当御讲。

尚书:战国始置,或称掌书,“尚”就是执掌的意思。秦汉时,尚书只是少府的属官,掌管殿内文书,地位很低。汉武帝时,设尚书五人,开始分曹治事,因在皇帝周围办事,地位逐渐重要。曹魏有吏部、左民、客曹、五兵、度支共五曹尚书。吏部又称选部,掌管选用官吏;左民掌管缮修功作、盐池园苑;客曹掌管少数民族和外国事务;五兵掌管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度支掌管军国支计。其中以吏部尚书最为重要。

尚书令:秦时始置,为尚书台首长,是直接对皇帝负责、掌管一切政令的首脑。尚书令的副手为尚书仆射,曹魏置尚书仆射一或二人,二人并置时称左右仆射。若尚书令缺,由左仆射代行令事。曹魏时以五曹尚书、二仆射、一令为八座。尚书郎:尚书台内负责起草文书的官员。东汉选孝廉中有才能者入尚书台,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

侍中:秦时始置,为丞相的属官,掌管拾遗补缺、赞导、陪乘、出而负玺以及照料皇帝日常生活等事。

刺史:秦时始置,掌管一州的军政大权。刺,检举不法;史,皇帝所使。

监冶谒者:三国时魏置,掌管冶铁的专官。

黄门侍郎:秦汉时,宫门皆黄色,故号黄门。黄门侍郎因在黄门内供职而得名。散骑常侍:三国魏置,即汉代散骑(皇帝的骑从)和中常侍的合称,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

什么级别才叫官?

所谓官一般叫干部。我们的干部级别一般是普通干部。然后再上格,就可以称为官了。通常来说科级以上(含科级)。一次是副科、正科、副处、正处、副厅、正厅、副省部、正省部、副国、正国级。由此以上,就可以看出,最低的官是副科。在县一级,这可是大多数干部努力奋斗向上的一级。

官的象形字?

不是象形字,是会意字。

“官”,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guān,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字。

“官”的基本含义为在政府担任职务的人,如官吏、官僚;引申含义为属于国家的或公家的,如官办、官费。

在日常使用中,“官”也常做名词,表示器官,如五官、感官。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注音

ㄍㄨㄢ

结构

上下结构

部首笔画

3

仓颉码

jrlr

字源演变

“官”,初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一所建筑物高耸在小山上面,本义是“官吏的馆所”。也可说是“馆”的本字。

后来由“官府”引申为“官职”“官吏”等义,后来陆续在商朝金文、楚系简帛、秦系简牍、秦朝小篆中发现,“官”字简体版的楷书从《说文》演变而来。

官字拆开怎么解释?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宀”( mián), 以冖覆众,则有治众的意思。本义:官吏,官员)

同本义

官,吏事君也。——《说文》

有虞氏官五十, 夏后氏官百, 殷二百, 周三百。——《礼记·明堂位》

官组词有哪些一年级?

答案:官组词:五官,客官,官兵,器官,官府,官司,官方,官员,法官,收官,感官,警官,考官,军官,官场。

解释:五官:1.通常指眼、耳、鼻、口、舌。一说指眼、耳、鼻、口、身。2.古代的五种官职,即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

客官:旧时店家、船家等对顾客、旅客的尊称。

官兵:1.军官和士兵:正确处理官兵关系。2.旧时指政府的军队。

官同义词?

没有同义词。

“官”的基本含义为在政府担任职务的人,如官吏、官僚;引申含义为属于国家的或公家的,如官办、官费。在日常使用中,“官”也常做名词,表示器官,如五官、感官。

例句1、猴爷,你手里这个印不会是那块鬼见愁的‘天官赐福’吧?“天官赐福?”。

2、那个少年天官赐福一般微笑着,对他说掌柜的,我不买东西,倒是想卖点东西。

3、满嘴的天官赐福,一肚子的灭门绝户。

干部和官的区别?

干部,是一个外事词,它被许多国家采用,其涵义是指在国家机关和公共团体中起骨干作用的人员。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党章中,首次使用了“干部”一词。从此以后,在党和国家机关、军队、人民团体、科学、文化等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中担任一定公职的人员都称为干部。党的十二大党章明确指出:“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这是对我国干部本质特征所作出的科学概括,也是区别于任何封建官吏的根本标志。

干部干部,先干一步。干部是人民的向导,是引路人。在困难和危险面前,干部总是身先士卒,与人民同甘苦共患难。干部是“为人民服务”,而封建社会的官吏(指清官)则是“替人民作主”。“为人民服务”是指“服务于人民,使人民能更好地当家作主”??是真正的“人民民主”。而“替人民作主”则是典型的封建集权,体现的是家长制作风。

干部是“人民的儿女”,视人民为衣食父母。邓小平同志多次说过,自己是人民的儿子。而封建官吏则视人民如子女,并常以“父母官”自诩。干部视人民为衣食父母,将人民奉为己上,凡事必以人民利益为先,对人民心存感恩。而封建官吏则将人民视为子女,将人民置于己下,治民乃是施恩,要人民对其感恩。

干部总是与人民打成一片,对人民“俯首甘为孺子牛”。而封建官吏则对人民呼来喝去、颐指气使;出入必讲排场;见人必摆官架、扬官威;普通民众欲见之则难上加难。

干部工作的目的是当好人民公仆;封建官吏步入仕途的目的则是“权钱名利”,并厚颜无耻地叫嚷“千里为官只为财”,“当官不为财,请我都不来”。

干部注重的是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毛泽东同志曾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干部深入一线才能了解情况,发现问题,从而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而封建官吏则深居庙堂,发号施令,其结果往往是盲人摸象,闭目放枪,“站着说话不腰疼”。

干部是社会主义新婚姻制度的保护者,强调男女平等,对家庭负责,对婚姻忠诚。而封建官吏则推崇男尊女卑的腐朽思想,他们大都妻妾成群,终日纵情于声色犬马之中。

总之,明白干部的含义并不是一件小事。它关系到一个干部是否明白自己肩头的责任和义务,是否能够立志做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公仆。目前,党中央在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但愿那些把自己混同于封建官吏,一心一意当官做老爷,凡事讲排场,见人摆威风的“官”,能够早日摒弃不良作风,加强修养,严格自律,廉洁从政,成为真正的党的事业的骨干,人民的公仆。

版权声明

您可能感兴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