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月夜忆舍弟(杜甫 《月夜忆舍弟》 赏析)

杜甫月夜忆舍弟
《月夜忆舍弟》杜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诗名《月夜忆舍弟》,“舍she4弟”:【对自己弟弟的谦称。】还是秦州,杜甫在一个月亮之夜,思忆起自己的弟弟们。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月夜,它正好是白露这一天。好,我们来看原诗: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字词典故  “戍shu4鼓”:【边防驻军的鼓声。】

赏析  杜甫说,戍守的军鼓不停地敲打着,断绝了人们出行的道路。边塞的秋空中,传来一只孤雁的叫声。
    杜甫这首诗写得非常好啊,首先,“戍鼓断人行”点明了时代,这是一个战乱的年月,暗示了地点,这里是边塞。而“边秋”的“边”,与前面的“戍鼓”衔接呼应。为什么是“一雁声”呢?这天是“白露”,“白露”的物候之一就是鸿雁南飞。大雁一般都是成群的飞,杜甫写的是思念弟弟们的诗,此时的老杜就像一只离群的孤雁,在边塞的秋空里鸣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字词典故  “露”+“白”:【“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赏析  杜甫说,露水从今夜开始白,月亮还是故乡的更明朗。
    白露,天气开始转凉了,杜甫望着天上的月亮,思念起自己的亲人,思念起了家乡。“月是故乡明”成了名句。杜甫这样的描写确实蛮有意思,首先,他把“白露”拆开,成了“露”开始“白”,描绘了白露的过程。那他又怎么会想到去讨论“月”明不明的问题呢?也许露水本来也是明亮的,现在开始白了,就变浑浊了。而秦州这里,云气比较多,月就显得不是那么明亮了。月亮从来都是思念的寄托物,杜甫正好在思念故乡,所以就说“月是故乡明”。当然,也许老杜此时的眼睛也已湿润模糊了。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赏析   杜甫说,我是有好几个弟弟的,可是如今都已分开失散了。现在也都没有一个老家可以去问生死了。
    据说老杜有四个弟弟:杜颍,杜观,杜丰,杜占。他的老家在洛阳附近,此时又被“史思明”的叛军再次占领了。父母已然不在,他这个做老大的又跑到秦州来,所以也就没有一个家,可以让他们兄弟们彼此去探问各人的情况,究竟是死,还是生。“有弟”对“无家”,因“分散”而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字词典故  “况乃”:【何况,况且。】“休兵”:【停战。】

赏析   杜甫说,以前我给他们寄书信,都长期不能送达,更何况是现在兵荒马乱,还未休兵之时。

《月夜忆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按二维码点击关注可看历史赏析。
(李商隐82首,杜牧43首,李贺67首,贾岛8首,韩愈21首,柳宗元14首,刘禹锡60首,元稹40首,白居易50首,杜甫78首。。。)
本文图片为网上搜索。

杜甫月夜忆舍弟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