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与你相遇在春天——《给青年的十二封信》阅读活动)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引子
第一章:认识您(作者简介)
第二章:走进书中(书籍介绍)
第三章:我们喜欢的句子(经典句子摘录)
第四章:初二(3)班级读书分享
第五章:初二(4)班级读书分享
第六章:结束语
引子
人生路漫漫,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对学习、对人生有着各种各样的困惑与不解,因为这些困惑和不解而纠结、停滞不前。在这个春天,我们与你——《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相遇。翻开你,我们在书中寻找答案。

第一章:认识您
作者介绍

????朱光潜(1897年9月19日-1986年3月6日),字孟实,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县(今安徽省枞阳县)人 ,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1925年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致力于文学、心理学与哲学的学习与研究,后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1946年后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 ,讲授美学与西方文学。1986年3月6日,朱光潜逝世。主要著作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谈美》等。此外,他的《谈文学》、《谈美书简》等理论读物,深入浅出,内容切实,文笔流畅,对提高青年的写作能力与艺术鉴赏能力颇有启迪,有《朱光潜全集》。美学大师经典作品精编《厚积落叶听雨声》、《一升露水一升花》。

第二章:走进书中
这本“青年的自我修养中”,我们会在朱光潜先生中肯的建议里,找到那些深入人心的良言。
这十二封信以有中学程度的青年为对象,并未曾指定某一收信人的姓名,谁是中学程度的青年,谁就是收信人,谁都应该读一读这十二封信。每封信以青年们所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项为题,如读书、修身、作文、社会运动、爱恋、哲理,凡此种种。自朱光潜先生笔下汩汩流淌的,是如长者劝导似的语重心长,如老友交谈般的诚恳真挚,读来亲切自然,受益颇多。作者虽随了个话题抒述其意见,统观全体,却似乎也有一贯的出发点可寻,就是劝青年眼光要沉,要从根本上做功夫,要顾到自己,勿随了世俗图近利。

第三章:我们喜欢的句子
1、相信世间有丑才能有美。不完全乃真完全。
2、愁来愁去,人生还是那么样一个人生,世界也还是那么样一个世界。
3、人生当皈依自然,不当存有嗔喜贪念。
4、做学问,做事业,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二桩事。人生第一桩事是生活。
5、真能恋爱的人只是为恋爱而恋爱,恋爱以外,不复另有宇宙。
6、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7、凡是第一流美术作品都能使人在微尘中见出大千,在刹那间见出终古。
8、人生是最繁复而诡秘的,悲字乐字都不足以概其全。
9、学原来离不掉问,不会起疑问就不会有学。
10、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
11、别的事都可以学时髦,惟有读书做学问不能学时髦。
12、从草木虫鱼的生活,我学得一个经验。我不在生活以外别求生活方式,不在生活以外别求生活目的。世间少我一个,多我一个,或者我时而幸运,时而受灾祸侵逼,我以为这都无伤天地之和。
13、文章是可以练习的么?迷信天才的人自然嗤着鼻子这样问。但是在一切艺术里,天资和人力都不可偏废。古今许多第一流作者大半都经过刻苦的推敲揣摩的训练。

第四章:初二(3)班级读书分享
(一)篇章阅读
黄梓轩
理智如果没有情感驱使,那么很多事情将会格式化。一个人如果过于理智,说话顾前顾后,又怕得罪别人,那么这个人必定沉默,到头来连那些耿直的人都不如。故此,我们应学会控制情绪,在合理的、顾全大局中,随机应变。
刘珊铭
天赋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作者认为,后天的努力同样不可偏废。正如《伤仲永》的例子,其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正是因为后天没有用努力使天赋更上一层楼。没有后天的努力,天赋只能付之东流。因此,对于文章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这对于初学作文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方法。
黄宇旌
朱光潜先生指出,静和闲不同,许多闲人不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一定是闲人。人生快乐的秘诀生在偶然偷闲,闲中偶然觅静,体味生活中的静。
李想容
作者着重讲了“恋爱的宇宙”这一方面。作者批判了一些以“道德至上而禁锢爱情的人,和一些“恋爱至上”而牲牺道德的人。他认为,这两种说法都很笼统,因为这“道德的宇宙”和“感爱的字宙”的价值观标准是不同的。在所有宇宙中,能出众的人寥寥无几。作者劝导青年不左:一时,冲动而以恋爱之名泄欲,要懂得恋爱的神圣,要考虑是否承担得起责任。
郭碧瑶
无论是社会运动还是其他事情,只是凭着口号,凭着想法是不行的,更要付出自己的行动。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如我们中学生首先要做到好好读书,做什么事都不要忘之根本,否则其他事都是空谈。在人生中的重要环节,也不能只凭着满腔斗志来空谈,应该从根基做起,万丈高楼平地起,成功只能靠自己。
袁媛
这封信反映了学生在升学与选课普遍的不良现象:学生为了能够考上好的大学,找到好的工作,专门学习自己擅长的科目,而其他科目的成绩则一塌糊涂。这表现了当今读书功利化的思想,以及应试教育理念对学生们的不良影响。选学校不一定要选名牌的,而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选课不应该随波逐流,而应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
李子凡
我读的确实少了,本来以为要读书时,却去做了其他事情,不仅没有“浪费”在读有价值的书上,还浪费了许多好读书的年纪。确实,我的确将着书认为成看课本了,但朱先生却说课本是广泛的,是狭猛的,虽然明白,但是不透彻,还需大量的课外阅读来培养才行。
卢子淇
朱光潜先生对谈“动”、“静”的见解是万千纸舟之一,独特的见解往往会带来独特的感悟。先生认为“动”是一切创造性的基础,“静”是一切稳固性的基础。动静结合,动静分明是不可或缺其一的。顺其自然,便能享受快乐。带上一双眼睛,动起来,可以去观察星辰大海的奥秘,大自然的神秘。
(二)整本书阅读
刘珊铭

本书在言辞上并没有一般意义上的说教,反之,它亲切、自然、朴实而真挚,在朱光潜先生“你的朋友,光潜”的署名中,让人仿佛在与一位良师益友促膝谈心,情理之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从而排解彷徨、迷茫的苦闷心境,与心灵对话,获得启迪,获得美的享受。
本书在每一封信中都有富有哲思的建议与看法,很好地为青年指点迷津。有如在《谈读书》一文中,作者劝诫青年学子再忙也要养成读书的习惯,把精力放在读好书上,勤做读书笔记等,是对阅读方面的启发。在《谈写作》中,作者强调学写文章刻苦钻研、多写多练,态度诚恳真挚,学会模仿,是对写作的指点。而《谈人生与我》中,作者指导我们用悲悯之心观察生活,在悲喜剧中品人生百态,《谈摆脱》中让我们懂得人生路上有取必有舍,《谈动》《谈静》则让我们领路内心情感宣泄的方式,是对人生态度的启发。还有对升学选课、恋爱宇宙、学生运动、十字街头等诸多富有现实意义的话题,作者都通过环环相扣,引出关于人生、生活、社会、抉择、美学等看法,让我们展望一条全新的路。
夏丏尊先生曾在序中写道“这十二封信啊,愿对于现在的青年,有些力量!”,是的,这十二封信给诸多青年人生道路的指引,给予了无穷力量。
当你对未来感到渺茫时,翻开这本书,相信你会在白纸黑字间,邂逅你想要的答案。

给朱光潜先生的一封信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亲爱的朱光潜先生:
见字如面。
正是三月春草短,在我十四岁的春天里,有幸认识了您。
初闻有《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一书,大概是在去年。当时在图书馆,偶见此书,便心生兴趣。因为所借书籍有限,未能一并带上细细品读,仅是翻看了其中一二。原定一段时间后来阅,不料又因学业上的匆忙搁置至今,甚是惭愧。
上周学校分配漂流书后,得知领到先生的作品,自然是感到惊喜的,以为是莫大的荣幸,从后便是愈发的喜欢。还记得,初读您的信时,我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触动:那些生动的文字,全挨个儿敲打在我的心上,疏通着我桎梏已久的思绪。我的双眼犹如注入了一种神力,仿佛看见了世界本来的样貌。我完全沉醉于您客观理性的指点、您富有人情味的思想之中。
细细读之,才发觉您的每一封信都蕴含着宝贵的真理。像《谈读书》中建议青年及早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像《谈动》中劝慰青少年学会顺其自然、合理宣泄;像《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中提醒青年们保持清醒,长鸣警钟,要秉持本心,切不可本末倒置。每一篇都给予人自我完善的力量。
直到读了三四遍,才越发觉字里行间都是您对青年深沉又真切的关怀,像《谈十字街头》中向青年说明社会的本质后,因怕他们受挫,折损了勇气,于最后仍写了几段振奋人心的鼓舞的话,甚至一反常例地以“你的同志”结尾;像《谈多元宇宙》中以“多元宇宙”的角度告诉青年道德、科学、美术、爱情等是独立存在的,不能以不符的标准来衡量眼前的事物,以给予他们指点,使之不至走上错误的道路;又像在《谈摆脱》里,您见过太多不能释怀者的悲剧,所以产生劝解青年不必为一些事耿耿于怀。仁爱关怀无处不在,信中句句皆是真情!
光潜先生,您是我国现代美学的泰斗,就一定有着至真善、至高远的目光。您的话语中,自然也是促进我们成长的良方!感谢您!在中国青年最需要您的指点的时候,您亲近平和地教会我们面对成长与生活中的挫折,解答我们的困惑。您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您应当拥有我们的尊敬与爱戴!
碧落至此,信笺却也写满两页半了吧。虽未尽言,且当收笔了。望窗外已是夕阳残暮,但难掩枝抽新芽的春意。此情此景,不能不使我动容:您已离我们而去,但您的光辉,仍照耀温暖着我给了我喷涌着的生命的力量。祝您——我们青年的朋友,在天堂安好!
此致
敬礼!
您的青年朋友:马楠盛
2021年3月14日

剧本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书分享报告
(谨以读书栏目的形式进行此次分享,致敬朱光潜先生)
剧本小组
前一排 刘思跃
第二排左起 郭碧瑶 刘珊铭
第三排左起 黄梓轩 黄子军 曾睿豪

合:大家好!我们是第六小组!
主持人:“一书一世界,一卷一乾坤”,欢迎大家收看读书栏目。
主持人:做演员有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做神仙有一个神仙的自我修养,那么一个处于迷茫的青年呢,有没有一本自我修养指点迷津呢?这本《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就是。
主持人:这十二封信的对象是有中学程度的青年,原是朱光潜先生写给十九世纪的青年的,但因为现在的青年在人生、心理上的困惑不改,至今仍适用于广大青年。
主持人:让我们欢迎朱光潜先生!
朱光潜先生:(走上讲台)诸君,幸会,我是,你的朋友,光潜。
第一场
主持人:阅读没时间,听听光潜怎么说,让我们听听这位青年的自述。
同学1:现在中学生的压力真是太大了,我每天除了写作业,还是写作业,“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吾仍写作业”。我不是不想读书,而是没时间读书,要是可以,我也想做一个博览群书的文艺青年。
朱光潜先生:(朗读以下文字,摘自《谈读书》)“中学的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许多时间去读课外书。但你抚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功夫么?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你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何况你假期中每天断不会只能读三四页呢?”
同学1:那我什么时候休息呢?
朱光潜先生:“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你看手机的时候,跟我的年代的人抽鸦片的样子一样。
同学1:哦,我明白了。我们应每天抽出一些时间进行阅读,多读书,读好书,不动笔墨不读书。
主持人:先生所言甚是。古人言“开卷有益”。让读书成为我们生活的习惯,常有古今中外的书籍之中,获得不同的读书体悟。另外,正如先生所说,“读书不可学时髦”,我们更要踏实做好积累,做好读书笔记。

第二场
主持人:写作难,找朱光潜先生。看看下一位青年有什么问题?
同学2:作文是我学习路上的绊脚石,眼看别人“下笔如有神”,我是下笔如咬唇,我便心急如焚,而我的同桌不写则已,一写惊人。每每在考场上,我都是“搜肠刮肚,却词不达意”,我又不是作家,怎能写出意蕴深刻的文字呢?
朱光潜先生:我苦言劝你练习作文。
同学2:文章是可以练习的吗?您这样谈作文有些“蹩脚”。
朱光潜先生:(朗读以下文字,摘自《谈作文》)“文章是可以练习的么?迷信天才的人自然嗤着鼻子这样问(指一指黄梓轩)。但在一切艺术里,天资和人力都不可偏废。古今许多第一流作者大半都经过刻苦的推敲打磨训练”
同学2:(装作很懂的样子,读以下文字)有道理,正如您说的“文章像其他艺术一样,“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精微奥妙都不可言传,所可言传的全是糟粕”,看来,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主持人:在这封信中,作者认为,把写作与练习放在一起谈着实有些功利,但这对于初学作文的人来说,却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文中,作者举了莫泊桑向福楼拜请教,福楼拜让其从描写实景开始;文豪托尔斯泰在创作《安娜·卡列尼娜》竟然一字一句修改几个月,可见作文推敲语句的重要性,这也正是练习的过程。

第三场
主持人:鲁迅先生曾说“青年们多的是生力,遇见森林,可劈成平地的”,也正是在这充满生命力的年代,青年常常会对于人生的抉择产生迷惘无措的情绪,那么,翻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找到心灵的归属。谢谢大家聆听!

第五章:初二(4)班级读书分享
作为懵懂的中学生,我们的人生该如何规划?我们的情感该如何安放?我们学习时又该如何运用怎样的方法呢?朱光潜先生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良师益友,在这本书中已经迫不及待地要告诉你了。他让你今后的每一步都踏得坚实有力;让你拥有高尚的情操与品行;让你在未来的茫茫征途中自信前进……象牙之塔与十字街头、动与静、学习与读书,那些让你终身受益的问题,朱光潜先生也将与你一齐探讨。下面是我们的分享。

(一)光潜助我悟人生
王梓澄
当你步出那纯洁的象牙塔,步入十字街头之时,许多恶习跟风而来,如何去选择正确的路线?
当你身带许多学术思想来到十字街头,如果想把学术思想带到社会,又不受习俗的沾染,是很难的一件事。所以朱光潜先生在《谈十字街头》一文中,告诫青年们,在十字街头要戒备危险,抵抗诱惑,时时回首象牙之塔。
习俗虽可以维持社会安宁,但是又会让人们盲从附和,不假思索。比如过去的专制社会,压迫人们思想,它是守旧的,有时时打破的必要。打破习俗是件难事。社会时时需要改革,需要一定的突破与胆识。如果能聚集一个强大的力量,打破习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习俗打破者比习俗顺从者更难能可贵。我们需要大胆改革者,只有他们,才能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青年当自强,在十字街头,不要彷徨失措,打破市场偶像,方能取胜!如何打破市场偶像,自由伸张自我,要以冷静态度,看清存在问题,要以深沉思考,规划方案,要以坚强意志,征服障碍。

杨紫璇
朱先生的著作让我受益不浅,在阅读的过程中向与一位老友在交谈,他在很亲切地引导我。《谈动》这篇让我非常喜欢的。烦恼确实生了许多苦闷于我心头。但与这相识不久的老友不必多言,他都说到我心坎里去了。哪有那么多烦恼和应该呢。把自己做好便足矣。
??? 在《谈静》中,我体味到了朱先生有趣的灵魂。也反思了自己对于美的心眼境界太窄,还是要多生活。在社会运动的那一篇中,我又觉得自己被批评了一顿,因为我就有过于自尊的毛病。但希望以后如先生所叙,妄自轻狂前念一句君子求诸己。
符善钧
谈到静,想起来初一上学期时班内张贴的“入室即静,入座即竞”,现在也有以四jing为主题:“竞、静、净、敬”。如果内心不平静,心情暴躁,想要把一件事做好是极其不容易的,就拿学习为例:考试时没有静下心来,看着一道题,字都会,但组合起来却又迷迷糊糊,没有找到答题点,得分也就会低了。
生活中如果不能静下心来,睡前仍可能会反复翻身睡不着觉;此外要修身养性,就如品茶也是一门修养,会喝茶的人一口一口地细啜,领略其中的风味,渴汉只管满口吞咽,回过头来只觉口中带涩,便也没什么特别的感受了。许多古人喜欢游山玩水,这也是生活中的清闲幽静,自身的视野也会变得开阔许多。
夏康驭
许多时候,在看一些学校要求看的书的时候,心中往往是无法平静。但当我拿起感兴趣的书时,却是津津有味。当我阅读量增加后,也渐渐能读一些大部头的书。个人喜欢的读书方法,是在书中做标注,可以加深记忆和理解。品位历经时间的经典,读蕴含哲理的文字。
读谈动有感:当你为眼前事焦急难耐时,不妨看开一点;灰心丧气的时候,就在阳光下走走。大可不必磨灭年轻的朝气,顺应本心而活,追寻自由而生。读谈静有感:领略生活中的静趣,在尘世中静下那颗喧嚣的心。让心静变得空旷,便不觉寂静与嘈杂,寻得静趣,便不觉生活平淡,也不觉人世吵闹。不仅要动,也要感受生活。
黄熙源
这本书记载的朱光潜先生写的送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这十二封信以有中学程度的青年为对象,并未曾指定某一收信人的姓名,谁是中学程度的青年,谁就是收信人,谁都应该读一读这十二封信。
每封信以青年们所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项为题,如读书、修身、作文、社会运动、爱恋、哲理,凡此种种。朱光潜先生根据这些写下了十二封信,这十二封信如长者劝导似的语重心长,如老友交谈般的诚恳真挚,读来亲切自然。
读到一谈读书,觉得文字颇好理解,并且都会有上句话的解释,这对于我这种头脑简单的人来说真是一件有益的事情,而后读到二谈动,同样的感觉,特别是谈谈笑笑,跑跑跳跳,多么朴实的语言,没有太多的装饰,现在一谈到好文章,便是文采较好,用字谨慎云云,其实对于我个人还是喜欢这种一说到底的文章,一遍读过,便能明白作者的真正含义,不需要像散文那样来回斟酌了。
“你如果没有一种正常的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东西,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说不定要被恶习惯引诱。”这是书中的一句话,虽然短,但却蕴含了许多道理。以前,在我无聊的时候总是漫无目的地看着网络的各种视频,借此来寻找乐趣。但人如果没有一种正常的嗜好,身体就会变得空虚,不良嗜好就会趁虚而入。人的心智空间是一定的,如果被正常的嗜好占满了,那么就不会被不良嗜好所影响。如果说我现在还不清楚自己所希望的正常嗜好是什么,也不知道用什么来打发自己的闲暇时间,那么就用用心思考一下自己所喜欢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着青少年都能看懂的那种简洁语言,也有着青少年所需要的人生导师般的语言。为青少年的人生而创作,这就是这本书的创作初心吧。作者虽随了个话题抒述其意见,统观全体,却似乎也有一贯的出发点可寻,就是劝青年眼光要沉,要从根本上做功夫,要顾到自己,勿随了世俗图近利。
(二)光潜教我善学习
陶珮之
升学要慎而又慎,选择学校不能当看招牌、名号,而是在应该看有无诚恳的良师和友爱的同学,如果能得到这些便己可心满意足。做学问,做事业全赖自己,与资格都无关系。选课应看个人兴趣,而不是关注于社会。
同时不能单攻某方面,应该多方面的发展,打下扎实宽厚的基础。

黄彦凯
本书让我明白了几点:
①写的作文一定要进行多次的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每次修改最好间隔一段时间,才容易发现问题。
②要有临帖的意识,在写作时要有意识地模仿名家文章的句型句式等。写作的对象最好是自己亲身观察体会过的。
要养成读者习惯,一日读的也许不多,但长年累月便会有所积累,读的书要有价值,更重要的是要适合自己,读书一般读两遍,第一遍快读,了解情节内容;第二遍精语,阅读细节,品味价值,而且读书要记笔记,记笔记能帮助记忆,刺激思考,益处多多。
感受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它关乎对生活的感应,情感的理解,它同时也会影响生活的点滴。内心是如何,世界就如何。人不一定闲下来才能静,一瞬的静也许就能让人感触颇深。静时才能细致观察生活,不至于错为过一花一草。

陈楚翘
读书于青少年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而来光潜愿意详谈无疑是非常好的。从他的来信可以知道,读书的时间是要挤得,重在积累,不要虚度时光,不要浪费青春,书要读有营养的,都要靠自己积累。

(三)光潜引我品道理
“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是的,像小孩子那样,用一双无知幻想的眼睛看待周围的人、物和事,也会生出无穷乐趣,纵然这种乐趣在成年人严重极其无聊,然而独慰己心不已足够了吗!昨晚,一同学误把闪盘认作打火机,另一同学说:“你把闪盘插到电脑上,盘后面就会冒火,成打火机了。”我就说:“然后,电脑就轰地飞到天上了,‘神七’就发射了。”后来,想到一首歌《星星点灯》,想必是星星的一角上挂着一个喷火的电脑,成所谓的“星星点灯”了。自己想,自己笑,心里觉得很有趣。
“静与闲也不同。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在百忙中,在尘世喧嚷中,你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你心中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这就是忙中静趣。”
黎蕴贤
在人生之路上,总有许多道路供我们选择,人生,就是在一个十字街头奔向另外一个十字街头。而行走在十字街头中,免不了要作出选择。那么,在世间无数的选项中,我们该选择哪一个?《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的《谈十字街头》给了我们一个答案。
在《谈十字街头》这篇文章中,朱光潜先生告诉我们,走向十字街头有两种解释。
而在文章中,朱光潜先生又提到,走向十字街头就像是走出象牙塔,十字街头的空气中含有许多腐败剂,走出象牙塔的学术思想也免不了要流为俗化,故要常常回顾象牙塔,方能坚持本性。而后,朱光潜先生又提出应使习俗不断翻新,打破所谓偶像的禁锢。
总结来说,在十字街头中做选择,需要注意的是避免流为俗化以及打破所谓偶像的禁锢。
伦熙琳
众所周知,象牙塔指知识分子脱离现实社会可以进行自由创作的理想境界,十字街头指人世间,现实社会。作者首先阐明了知识或真理(象牙塔)到了现实社会(十字街头)会被流俗化的客观现实。进而引出十字街头的最大权威——习俗,被流俗化的产物就是习俗的一部分。总结出了习俗受众的主要特点是“盲从附和,不假思索”,也就说明了习俗的可证伪性。这就是习俗的最大漏洞,也就动摇了习俗所占有的巨大地位。
有可证伪性就说明习俗绝对不是真理,习俗在某一些方面也拖慢这个民族的变得繁荣昌盛的速度。比如说迷信思想,人们不尊重客观事实,也无暇顾及发展,于是在社会与国家变革的进程中速度最大限度上变慢了。某些旧时的习俗也与当今时代的面临各种的新挑战,新问题产生了巨大的矛盾。
但打破这些陋习却不是一件易事,在中国当时肤浅顽劣的社会中,相较于英国的雪莱、卡莱尔、罗素等,中国缺少敢于向习俗这一民众偶像发起挑战的“巨人”。但是作者激励青年们要积极对待这样的现实,要相信有战胜的可能性。
作者所指出的做法是:“我们要能于叫嚣扰攘中:以冷静态度,灼见世弊;以深沉思考,规划方略;以坚强意志,征服障碍。总而言之,我们要自由伸张自我,不要汩没在十字街头的影响里去。”
而我有一些预想能让我们更好的认清真理,打破偶像。
一.锻炼批判性思维,学会提问(工具)
??在认识论中,逻辑思维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工具与基础。要懂得在接收的信息中“淘金”与筛选,不能不经过思考就全盘接受,不能不经过证实就信以为真。
?? 二.博览群书,拓宽知识面(输入)
??我们掌握的工具后,要有内容。如果没有知识填充我们的灵魂,那么我们就只会是一个无脑的空壳。博古通今,吸取教训与经验,才能做到尽量客观地去审判眼前的事物。同时也可以通过阅读来借鉴更多事例来类比证明自己的想法的好处。
?? 三.锻炼表达技巧,提高写作水平(输出)
?语言是输出思想的最大媒介,若缺少了这个,我们也失去机会让别人来了解自己的想法,也就无法动用集体的力量,在打破偶像的路上平添了更多艰难险阻。我们要抓住演讲,小组发言,诸如此类的公开发表讲话的机会来锻炼自己表达能力。
??? 一个真正自由独立的人,不是可以不依靠他人帮助的行动的人,而是能够凭借自己的知识阅历与优秀能力来做出独立判断与进行独立思考的人。这样的人可以在十字街头建起一座象牙塔,而这象牙塔所发出的光芒,也许有一日能照清十字街头里的污秽,照亮十字街头的黑暗。
陈可为
情与理看似是相对的,但作者认为,理是情的变相。如果生活中只剩理性,有趣也会消失,只有冷酷,人与人间也会缺失爱的交流。但如果只有情,这个社会也会变得混乱天章,只有情没有理会失去正确判断的能力,必然也是不可。最佳状态,是情理相结合。理智与感性相合,理智时不能被感情欺骗,表达感情时也不必由过于受理智阻止(正确中传递美好情感时),不可被情所骗,不必被理所扰,两者各有其作用,相结合,才有巨大合力。
郑诗渝
作者的写作让我对“自杀”一词又有了新的认识,“绝我而不绝世”是一种决计要努力把这个环境弄得完美些,使后我而来的人们免得再尝受我现在所尝受的苦痛,我自己不幸而为奴隶,所以不惜粉身碎骨,努力打破这个奴隶制度,为他人争取自由的态度。
望我能真正做到“绝我而不觉世”的态度,虽然我好似还未落入苦海,只是尝到一点点苦头罢了。
像朱光潜先生说的:“中国学生们大半是少年老成,在中学时代就欢喜像煞有其事的谈一点学理”。我想这可能和我有些许相似吧,毕竟我也是十分的多愁善感。交友颇多,有所受益,却也因交友过多,看得清人情世故,处事间的真真假假,让自己日常心累,思所太多老师与父母口中所说的“不该想的事”,至于那些人的品质,我已然看不顺眼,之所以时常心烦,心烦之际,便予这篇文章所有精力,自认为已全然看懂,实则当中蕴含的哲理可能只了解了一星半点。
“烦恼究竟是一种暮气,是一种病态,你还只是一个十八九岁的青年,就这样颓废沮丧,我实在替你担忧”。这也是朱光潜先生所说,更何况我也才十三四岁,却总以为自己无所不能,自高自大,到了人群里又何尝不是不能引起别人半点注意?
歌德少时因失恋而而想自杀,幸而他的文机动了,埋头两礼拜著成一部《少年维特之烦恼》,书成了,他的气也泄了,自杀的念头也打消了。
你发愁时并不一定要著书,你就读几篇哀歌,听一幕悲剧,借酒浇愁,也可以大畅胸怀。
闲愁最苦,愁来愁去,人生还是那么样一个人生,世界也还是那么样一个世界,写到这里,我仿佛又找到了一份挚爱。
彭梓隽
在这美好自由的青春年华中,我们很幸运地遇到了博学而有趣的朱光潜先生,遇到了这本拥有无限魅力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希望在以后的人生路途中秉承朱光潜先生的思想观念,做一个有力量的青年!

第六章:结束语
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利用业余时间(两周)阅读完此书,并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体会。在分享会上,台上的演讲的同学各抒己见,台下的同学时而点头,时而沉思,时而哄党大笑,充分感受到此书给大家带来的快乐和思考。
很幸运,在这个春天我们能遇到这本书,她给我们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在探寻人生道路时的种种迷茫、彷徨、苦闷的大门,带来了一缕阳光。她还结合文艺、美学、哲学、道德等,谈论了人生修养,陪伴我们一生。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阅读让我们摆脱喧哗和浮躁,消除恐惧和焦虑,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沉静下来,展望美好的未来!感谢初二级家委们,给了我们一个美丽的约会——与经典相约!

文案 ?19级03班刘珊铭 ?04班刘欣语
摄影 ?梁希蕾?黄成业
编辑 ?19级10班邓沐恒爸爸

第一时间给您华英19级资讯
扫码关注我们吧!

往?|?期?|?回?|?顾?

1.华英学校八年级语文“阅读漂流活动”(一)
2.华英2020篮球邀请赛,学生/家长/教工谁才是真正的王者呢?
3.武功篮球之巅峰对决 ——叫你一声“盟主”,你敢应吗?
4.青春飞扬,我为球狂 ——华英学校2020年初二年级篮球联赛半决赛出炉
5.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四强出炉携手晋级
6.华英2020篮球赛,小组赛精彩纷呈
7.华英2020篮球赛,激情永不落幕A
8.华英2020体育节,有你更精彩(视频终结篇)
9.华英论剑
因为你的分享、点赞、在看
我足足的精气神儿!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