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教学模式(如何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小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小学课堂教学模式
古诗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内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的古诗教学大都以诵读为,推崇在诵读中“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以诵为主的古诗教学虽然有一定的意义,在诵读中学生确实可以领略古诗某些意蕴,但是,这样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古诗课堂显得十分枯燥,学生并不能对古诗产生兴趣,对古诗是一知半解,不能真正理解古诗的魅力。笔者认为在古诗教学中只有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创新古诗课堂教学模式,才能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促使古诗课堂彰显生机。

一、结合故事,说古诗

每一个孩子都热爱故事,把古诗与故事结合一起,能够有效的激发小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教学手段。在古诗教学中,笔者首先会搜素古诗的背景资,然后根据古诗的意思设计故事的意思,并引导学生参与到故事的设计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赠汪伦》这首诗时,笔者就先与学生一起探究这首古诗的背景和古诗含义。这首古诗的含义是:“李白准备乘船离开的时候,忽然岸边传来一阵阵歌声,原来是汪伦和村民在岸边踏步唱歌欢送李白,于是李白感叹,及时桃花潭的水有一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自己的情谊”。这首古诗的含义如果就这样简单直白和学生讲的话,学生对于这首古诗是一知半解的,在教学中笔者就继续引导学生对古诗进行探究:“为什么汪伦会对李白那么好?李白为何会离开?当这两个问题抛出之后,学生都睁大了眼睛,问道:“为什么呢?”这时老师就趁机说:“这里面有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同学们的兴趣马上来了,“想,老师快告诉我们吧?”于是,就将汪伦对李白的崇拜说起,然后再告诉学生汪伦是如何接待李白的,将这首诗产生的前因后果都用故事的形式阐述出来。
通过汪伦和李白的故事,学生对这首诗都有了深刻的印象,这时,笔者就再引导学生在不改变诗意的基础上,为李白和汪伦的友谊编写续集,引导学生创编故事,加深对古诗的理解。以故事的形式进行古诗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對古诗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古诗的内涵,从而达到学古诗、品古诗教学目的。

二、结合音乐,唱古诗

古人不仅写诗,还经常会配上节奏唱诗,在古诗教学中,如果教师可以结合音乐,引导学生唱古诗,相信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由于古诗离当代小学生的生活较为遥远,如果采取传统的诵读来引导学生品味古诗的韵味与内涵,是比较难出效果的。笔者在教学中就曾结合音乐,引导学生以吟唱的方式去体验古诗的魅力。每一首古诗都有一定的节奏,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先教会学生去掌握这些基础节奏,然后再引导学生找出古诗的重音,并配上伴奏音乐,对古诗进行吟唱。

吟唱的方式让学生感到十分新奇,对古诗充满了兴趣。不同的节奏和吟唱力度都会使古诗焕发出不同的意境,音乐节奏让古诗呈现出不一样的风采。在不断的吟唱中,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也不断的加深,从而更好地感受了古诗的韵律美。

三、结合戏剧,演古诗

古诗具有独特的魅力,如精炼的语言,深邃的道理、优美的意境等,在教学中结合戏剧,引导学生演古诗,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还符合素质教育培养多元化人才的教学目标。要演古诗,首先教师要先根据古诗的背景内容撰写小剧本,然后指导学生进行课外排练,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演古诗的重点与难点就是编剧本,这个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从编剧本到排练都以学生的想法为主,这样就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参学习。
例如在排练《悯农》这首诗时,笔者就引导学生加入农民耕田的场景:“在一个夏日炎炎的下午,几个衣衫篓缕的农民在卖力的挥动锄头,汗如雨下。经过艰辛的劳作,最终的收成还不理想。”这个场景生动的展示了粒粒皆辛苦的来由,真实的景象让学生对这首古诗印象深刻。接着笔者再加入一个学生在生活中浪费粮食的场景,与刚才农民劳作的场景产生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对古诗的内涵有更深的了解。
将古诗与戏剧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演古诗,学生不仅可以从文字理解古诗的内涵,还可以在视觉上去理解古诗。剧情的设计有效丰满了古诗的艺术感染力,也有效拉近了学生与故事的距离。将古诗教学与戏剧结合一起,目的并不是让学生学会表演,而是要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古诗的快乐,在古诗学习中感受到成就感,从而爱上古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有很多,教师只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古诗的内容,进行创新设计,并合理运用教学手段,一定会使古诗课堂焕发生机。

小学课堂教学模式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