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为何成为“世界十大经典爱情之首”?)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凤求凰:琴挑卓文君洪烛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这段公元前的自由恋爱,有激情,有勇气,有智慧,有美感又有力量。到了今天,仍被公认为“世界十大经典爱情之首”。国外媒体评比时,中国有三对情人入选其中,除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位列第一外,唐明皇与杨玉环位列第三,徐志摩与陆小曼位列第十。  我知道有两个琴台。一个在武汉,一个在成都。

  我知道有两个知音的故事。一个是春秋时期的伯牙与子期,另一个是汉代的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我也就知道了有两个心心相印的乐曲。一个叫《高山流水》,一个叫《凤求凰》。
  一个是友谊的颂歌,一个是爱情的绝唱。

  汉阳龟山西麓月湖之滨的古琴台,与黄鹤楼、晴川阁并称武汉三大名胜,因为楚国的琴师俞伯牙曾在此抚琴,被路过的樵夫钟子期听出了门道:“美哉!巍巍乎志在高山。”伯牙继续弹奏,又被子期识别出弦外之音:“美哉!荡荡乎意在流水。”伯牙喜出望外,与子期结交为挚友,约好来年再会。第二年重游故地,子期却已不幸病亡,伯牙悲伤地在子期墓前再弹一遍《高山流水》,就扯断琴弦,摔碎琴身,发誓今后永不鼓琴。

  成都通惠门附近的琴台路,原先叫琴台故径,是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当垆卖酒所在地。据《蜀典·器物类》记载,司马相如善鼓琴,所用琴名为“绿绮”,系当初应梁孝王之约写了《如玉赋》,梁孝王读后心花怒放,而慷慨回赠的礼物。琴内有铭文曰:“桐梓合精”。“绿绮”,也就与“号钟”、“绕梁”、“焦尾”并称中国古代价值连城的四大名琴。

  司马相如尚是落魄书生时,仰慕临邛首富卓王孙之女卓文君美貌,加上知道她也是音乐发烧友,终于找了个机会去卓王孙家作客。当主人见司马相如名琴在怀,要他展示琴艺时,他就在客厅里别有用心地自编自演了一曲《凤求凰》。“卓王孙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藏在屏风后面窥探的卓文君,见司马相如一表人才,弹拨的琴曲有求偶之意,分明是在表白暗恋,似乎还挑逗自己中夜私奔。“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这就叫一见倾心。卓文君  曲终人散后,贴身丫头捎来司马相如托交的字条,果然是邀约在临邛城门口自己住的都亭会面。卓文君在丫头陪伴下赴约,发现司马相如早已雇好车马等候,拉上美人就连夜赶回老家成都。

  蜜月还未过完,为了支撑起小小的家,文君就把自己的头饰当了,夫妻开店,在如今的琴台路一带卖热酒熟食。文君亲自坐在垆边沽酒算账,相如也系上围裙,用写字弹琴的手端盘洗碗,当起了“服务生”。“文君当垆”、“相如涤器”的典故,由此而来。

  只有在忙碌一天、关门打烊之后,相如才搬出琴来,为同甘共苦的爱妻重演一段《凤求凰》,安慰并感激她付出的辛劳。虽然俗话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却举案齐眉,琴瑟相和,过着苦日子,心情却是甜美的:只要两个人形影不离,一直都是“蜜月”。

  有人说按照汉代婚姻制度与婚俗,倡导“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义”,丧夫的文君不能“二适”(再嫁),要服丧、守寡,至少要三年。新寡的文君要再嫁,没法明媒正娶,只有采用“私奔”这种似乎显得极端的方式。“私奔”本出于无奈,因遇见真爱而不得不为之,却成为一种另类的美。我见过一篇文章,标题就叫《历史上最美丽的私奔:卓文君与司马相如》。

  成都的琴台,是绿绮琴大放光彩之处。后来,“绿绮”甚至成了古琴的别称。成语“红拂绿绮”中的绿绮,借司马相如以绿绮琴挑文君的典故,指能于流俗中识名士、敢于追求自己幸福的古代奇女子。

  诗圣杜甫晚年在成都凭吊司马相如遗迹琴台,当场写下《琴台》一诗:“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野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归凤求凰意,寥寥不复闻。”有人评论:“言茂陵多病后,尚爱文君,其文采风流,固足以传闻后世矣。”(《杜诗直解》)

  成都,先有司马相如的琴台,后来又有杜甫的草堂。司马相如消失了的琴声,照样能给杜甫带来新的灵感。

  其实,在杜甫之前,名列“初唐四杰”的卢照邻,就写有《相如琴台》:“闻有雍容地,千年无四邻。园院风烟古,池台松槚春。云疑作赋客,月似听琴人。寂寂啼莺处,空伤游子神。”

  在杜甫之后,边塞诗人岑参的《司马相如琴台》,更是把千里明月、千古明月所照耀的名人故居,写得悲伤而又不乏一缕悲壮:“相如琴台古,人去台亦空。台上寒萧条,至今多悲风。荒台汉时月,色与旧时同。”

  琴台在唐朝,快成了同题诗大赛的擂台。田况《题琴台》:“西汉文章世所知,相如宏丽冠当时。游人不赏凌云赋,只说琴台是故基。”

  王素《题琴台》:“长卿才调世间无,狗监君前奏《子虚》。自有赋词能讽谏,不须更著茂陵书。”

  韩绛也有一首《题琴台》:“车骑拥客安在哉,绮琴何事有遗台。当时卒困临邛辱,异日宁知论蜀才。园令官闲多病后,茂陵书奏侈心开。文章光燄留千古,陈迹犹存尚可哀。”

  汉代刘歆著、东晋葛洪辑抄的《西京杂记》,没有遗漏“卓文君私奔司马相如”这个美妙故事:“文君遂相与谋于成都卖酒”,可见文君与相如夫妻开店的地点就在成都。梁载言作《十道志》,尊从此说,称成都的“琴台即相如与文君贳酒处”。唐代李商隐以诗赞美女主角:“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又有诸多诗人争相歌咏。卓文君曾在成都当垆之说,就此成为佳话。远山眉  《西京杂记》甚至连卓文君的眉毛都不放过,真是体察如微:“司马相如妻文君,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卓文君画的远山眉,就这样流行起来。该书还夸奖文君“脸际常若美蓉,肌肤柔滑如脂。”后来到了唐朝,才有白居易《长恨歌》对杨贵妃”温泉水滑洗凝脂”的描写。

  川菜中有一道“夫妻肺片”,跟司马相如、卓文君本无关系,可我每次听到这菜名,总下意识地联想到成都,联想到成都那一对最著名的夫妻。他们开的小酒馆,早就拆迁了吧。可走过因他们的故事而得名的琴台路,仍然能闻见酒香,不,我闻见的是爱情的味道,仍然能听见琴声,不,我听见的是超越时空的回音。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凤求凰》,即使成为绝唱了,仍然有深入人心的回音。每一对在琴台路携手散步的情侣,心里都会有一堵小小的回音壁。“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世传的《凤求凰》还有另一首:“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何时见许兮,慰我彷徨。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不得于飞兮,使我沦亡。”

  知音最知心。卓文君不仅是司马相如的知音,还是他生命中的红颜知己。司马相如哪是在弹琴啊,分明是在撩拨文君的心弦,以一曲《凤求凰》,一下子就抓住了少女的心。那一年是景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43年),相如大约二十九岁,文君十七岁。文君不仅有灵敏的耳朵,听懂了司马相如琴声里的心声,更有一双慧眼,慧眼识英雄。她一眼就看出了这个两袖清风的书生并非凡夫俗子,置身于一堆官僚与富豪中照样显得鹤立鸡群,日后必当鹏程万里。她还想助其一臂之力,帮他飞得更高更远。其实是在比翼双飞。

  清人尤侗称赞卓文君是司马相如的第一知己:“予谓文君之事,不足为相如病也。以相如之才,事景帝、孝王,皆不能知,而临邛令与诸富人又不足与言,乃文君独能怜才,国士之遇出于闺中,生平第一知己,在汉天子上矣。文君之从相如,不减红拂之识卫公;相如之挑文君,不愈仲容之追貉婢乎!”

  文君夜奔,比红拂夜奔发生得早,一样的月光,一样的心跳。隋末司空杨素家妓红拂本姓张,因手执红色拂尘,故称作红拂女。文武双全的李靖想投靠杨素门下,面试时被拒,站在一侧旁听的红拂却觉得这位访客谈吐不俗、必成大器,托门人跟踪,探得李靖住处,深夜孤身前往敲门,表明愿一路陪伴其创业。天亮后,两人扮成商人离开长安,前往汾阳投奔李渊与李世民。李渊父子起兵后,李靖为创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平定江南,并攻打突厥,活捉颉利可汗,被封为卫国公。红拂自然成了一品夫人。红拂夜奔,是否受到文君夜奔的影响?女人只会为爱情而夜奔。爱情是女人醒着时也会做的梦。文君与红拂,都是做着这个梦奔向远方的。

  从直抒胸臆的《凤求凰》来看,司马相如即使在人生的低谷期也很自信,自视为人中之凤。

  唐代诗人张祜《司马相如琴歌》,道出了对这段爱情故事的感叹:“凤兮凤兮非无凰,山重水阔不可量。梧桐结阴在朝阳,濯羽弱水鸣高翔。”

  《西厢记》中张生隔墙弹唱《凤求凰》,说:“昔日司马相如得此曲成事,我虽不及相如,愿小姐有文君之意。”《墙头马上》中李千金,在公公面前以文君私奔相如为自己私奔辩护;《玉簪记》中潘必正亦以琴心挑动陈妙常私下结合;《琴心记》直接把相如文君故事搬上舞台……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这段公元前的自由恋爱,有激情,有勇气,有智慧,有美感又有力量。到了今天,仍被公认为“世界十大经典爱情之首”。国外媒体评比时,中国有三对情人入选其中,除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位列第一外,唐明皇与杨玉环位列第三,徐志摩与陆小曼位列第十。

  司马迁认定司马相如“蜀郡成都人也。”司马相如游梁,回归的故里在成都。到临邛会卓文君,“归成都,为富人”。但一直有人认为司马相如出生地在今四川蓬安县,蓬安县在历史上曾设置过相如县,且存在了九百多年。《旧唐书》:“相如,汉安汉也,梁置梓潼郡,周省郡。立相如县。以县城南二十里,有相如故宅二。相如坪,有琴台。”宋人乐史《太平寰宇记》载,梁武帝萧衍天监六年(公元507年),分安汉县置相如县。梁武帝好文学,雅爱相如赋,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司马相如的超极粉丝,特意设置相如县以记念自己的偶像。相如县在明洪武年间裁省并入蓬州,即今蓬安县。明人曹学佺在《蜀中广记》中说:“梁天监中置相如县,长卿桑梓也。”

  清人王培荀在《听雨楼随笔》中说:“人皆以相如为成都人,实今之蓬州人,后迁成都,又居临邛,三处皆有琴台。”司马相如出生地是蓬安,古属巴郡,蜀郡成都是其成长并成名的地方。

  《华阳国志》卷一《巴志》载:“巴有将,蜀有相。”巴人剽悍,蜀人智慧。司马相如由巴入蜀,成为巴文化与蜀文化的“混血儿”,他的梦想就是出将入相,以文武全才最充分地实现个人价值。

中诗网微信号:zgsgwz 投稿邮箱:zsw@yzs.com
平台责编:周楠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您可能感兴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