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机械结构与设计(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西理工包装工程专业)

包装机械结构与设计

专业名片

                       

专业
名称
包装工程 专业
代码
081702
修业
年限
4年 学位授予门类 工学
专业设立时间 1985年 所在
学院
印刷包装与数字媒体
学院
专业
实力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全国包装工作先进集体、包装科教突出贡献单位、包装行业优秀奖

专业简介

西安理工大学是全国最早创办包装工程专业的高等学校之一,1985年在全国率先设立包装工程专业,1986年起招收包装工程专业本科生,1986年起挂靠于机械制造学科招生硕士研究生,1996年获得我国第一个包装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2005年印刷包装工程学院获得机械工程一级博士学科下的“印刷包装技术与设备”二级博士学科,可培养印刷工程、包装工程领域的博士研究生。2020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06年在我国第一个开展“中德包装工程本科双学历教育”的互派留学生计划,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富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包装工程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均有机会赴德国学习深造,本科生成绩合格者可获得中德双学历文凭。
包装的历史非常悠久。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包装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和发展过程。进入20世纪后,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智慧物流、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为特点的新经济促进了现代包装工业的迅速发展。包装工业已成为工业大家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包装工程技术以保护产品、方便流通、促进销售、提高商品价值、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等为目的,现代包装涉及产品包装制造过程、产品包装的流通过程以及包装废弃物的处理过程。包装工程学科以产品包装及其转移过程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产品包装的材料、技术、工艺、设备、运输、贮存及销售,包装物的回收、复用及废弃处理等环节中的有关科学、技术和艺术问题。同时,适当考虑与包装相关的经贸、管理、环境、法律、文化和社会等问题。
我校包装工程专业始终坚持立足包装行业,致力于培养注重实践、踏实肯干、具有国际化视野、特色鲜明的包装工程高级技术与管理人才,为我国包装行业、科技、教育的繁荣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目前已成为国内长期系统进行包装工程领域专业人才培养的知名高等学校之一。包装工程专业始终坚持立足包装行业,30多年来已向国家输送了2000余名本科毕业生和400余名研究生。

教师队伍

目前,包装工程专业拥有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结构合理、锐意进取的教学与科研团队,现有专业教师2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8人,讲师16人,专业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22人,博士后4人。
方长青
国家级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西安理工大学印刷包装与数字媒体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包装工程学科带头人,陕西省“包装材料及其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重点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兼任教育部轻工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轻工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包装工程指导组副主任、中国印刷高等教育联盟副理事长、中国包装联合会包装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包装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等。
主要从事绿色包装新材料的开发及柔性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领域的研究工作,作为负责人先后主持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陕西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课题40多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第三完成人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一项;发表SCI论文110多篇;获发明专利授权24项。
2011年获“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奖”;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同年获第十三届“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2013年获陕西省“青年科技奖”;2013年获首届陕西省“青年科技标兵”称号;同年获“中国梦?青年志-陕西好青年”称号;2016年入选“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计划;2017年获“陕西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同年获“包装科教三十年突出贡献奖”;2018年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9年入选国家级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郭彦峰
全国优秀包装教育工作者 
西安理工大学印刷包装与数字媒体学院副院长,博士、教授,主要从事运输物流包装防护、纸夹层复合结构与材料、果品保鲜贮运工程的研究。中国现代包装工程三十年—包装科教先进个人,王宽诚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博士后研究基金获得者(DAAD-K. C. Wong Postdoctoral Fellowship Holder)。作为第一完成人获陕西省高等学校科技奖壹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叁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项,国家级“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省级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1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作为主要参加人获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出版著作6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教学研究论文10余篇。曾获“全国优秀包装教育工作者”、“陕西省高教系统优秀青年教师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黄颖为
陕西省教学名师
教授,陕西省教学名师,研究生指导教师,一直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曾主持过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教育厅专项研究项目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获得4项国家发明专利。主编的《特种印刷》、《包装机械结构与设计》教材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其中《特种印刷》被列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获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2018年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西安理工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主持的《包装工艺学》课程2010年获省级精品课程,2013年《包装工艺学》获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并参与了《印刷机原理与结构》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包装材料学》和《包装测试与实验》省级资源共享课程课程建设。2011年被评为西安理工大学教学改革先进个人,2016年获西安理工大学本科教学优秀奖。多年来一直承担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近几年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
任鹏刚
陕西省科技进步奖获得者 
教授,博导,1993年西北工业大学高分子材料学士,1996年复合材料硕士;2005年材料加工工程博士。在Adv. Funct. Mater., ACS AMI, J. Power Sources, J. Mater. Chem. C, Carbohyd. Polym., Nanotechnology, Cellulose, Composites Part A, Part B,《材料研究学报》,《复合材料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140余篇,其中SCI收录70余篇,EI收录40余篇,SCI引用3000余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件,授权8件。获省科学技术奖2项、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厅局及其他项目10余项。研究方向:(1)导电高分子包装材料(2)高阻隔纳米包装材料(3)可降解包装材料(4)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荣誉称号

包装工程系获“全国包装工作先进集体”、“包装科教突出贡献单位”、“包装行业优秀奖”等称号。获“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称号1人;“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称号1人;获省教学名师1人,获“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4部;获“‘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获“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获“省级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2项;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7项;获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1项;获陕西省“爱岗敬业”好青年荣誉称号1人。

教学成果

科研获奖

近五年来,包装工程系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项,教育部、陕西省科技项目25项,获省级科技奖5项、国家专利30余项,出版著作10余部,三大检索学术论文110余篇。

包装工程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包装工程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科技发展需要,思想素质高、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包装工程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学生应掌握包装工程专业主干学科和相关学科涉及的核心基础理论和知识;掌握包装防护原理和技术、包装材料与包装制品的生产及印制工艺,具备包装系统分析、设计及生产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能在商品生产与流通部门、包装及物流企业、科研机构、商检、质检、外贸等部门从事包装系统设计、生产、质量检测、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预期毕业生五年左右达到以下目标:
①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坚持绿色包装技术研发和工程实践,坚守职业规范;
②具有在包装及物流企业、科研机构、商检、质检、外贸等部门从事包装系统设计、生产、质量检测、管理和科学研究的专业能力;
③具有良好的团队交流和协作精神,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能够组织领导一个团队从事包装工程领域的项目开发、优化、评估,保证所涉及部门高效运行、协同创新;
④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国际视野,能够持续适应不断变化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⑤具有健强体魄和稳定心理素质,能够担负未来几十年的社会责任。

包装工程的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有哪些?

主干学科: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机械工程/印刷包装技术与设备
包装材料方向:包装材料学、包装应用化学、包装工艺学、绿色包装技术、包装废弃物处理技术、现代测试分析技术
包装防护与物联网技术方向:运输包装、缓冲材料力学、包装物流技术、包装信息技术、包装测试技术、机电产品包装技术、物联网与云计算
智能包装与设计方向:包装结构设计、包装装潢设计、包装CAD、智能包装设计、防伪包装技术、包装印刷、包装销售与心理

创新创业教育形式多样、硕果累累

创新教学环节:包装结构课程设计、运输包装课程设计、包装物流与信息课程设计、包装印刷课程设计、包装机械课程设计、包装材料课程设计、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挑战杯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
创新教育模式:围绕包装材料、包装防护与物联网技术、智能包装与设计三个核心方向,以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际包装设计大赛、运输包装设计大赛、绿色包装设计大赛等为目标,按照“认知—参与—主导—成果”的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学习阶段,全方位持续性进行创新型包装人才培养。

包装工程的就业前景与领域

包装工业是一个覆盖面宽、前景广阔、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朝阳工业,学生毕业后可到食品、医药、电子电器、包装容器与材料、包装印刷、外贸、科研院所与高等学校等部门从事产品包装及容器设计、运输包装、包装材料、包装装潢设计、包装印刷、包装质量检测、包装机械、包装工艺设计等方面的开发、科研、教学等工作,亦可在工商、质检和海关等部门从事质量检测、检验检疫、包装技术管理等工作。
1
END
1

编辑:李妮 
责任编辑:马英杰
审核:刘峰  郑元林

往期回顾

包装机械结构与设计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