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春联是( 最早的春联 )

最早的春联是
农历的正月初一就是农历的新年,我们称为“春节”。春节到了就标志着春天就要来了。这个节日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每到此时,家家户户都会写春联,贴春联,以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与期盼。春联就成了节日文化不可少的一项内容。
据说最初春联并非是用纸写。开始的时候,人们是用桃木削成两块木板,分别在上面画上神荼(tu)和郁垒的图像。这神荼和郁垒是神话中的两位人物。传说在东海之中有座仙山,山上有棵大桃树。桃树枝叶繁茂,屈曲盘旋竟达三千里。桃树朝东北的枝杈上有座鬼门,门旁站着神荼和郁垒。他们能食百鬼,所以妖魔鬼怪都惧怕它们。因此人们就在桃木板上画上他们的图像,并分别钉在门的两边,让他们作为守护神,以驱鬼避邪。新的一年到来之时,再取下旧的更换新的,这就称为“换桃符”。这换桃符就成了新年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这桃符传到唐朝,就有了变化,人们不再画神像了,而是写上两句吉祥的话。这样比画图自然简单省事了,而且更能表达心中的意愿。
              桃木板上雕刻着神荼与郁垒的形象

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有位君主叫孟昶。一年的除夕,他很高兴,便让身边的一位大臣在桃木板上写两句吉祥话,以挂在自己的房门口。写完后,孟昶很不满意,他自己就提起笔来,写上了两句:
                   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
这简单的两句话,不仅对仗工整,而且确实很吉利。“余庆”就是余福,“纳”是接纳、接受;意思是新的一年又接受了新的福气。第二句则是说这美好的节日叫做长春,意味着温暖的春天永驻人间。特别巧妙的是,十个字中,他还将“新春佳节”四个字嵌在其中。所以孟昶一写完,身边的人们都齐声叫好,孟昶自然十分高兴。
从这以后,桃符上的话就必须对偶,渐渐成了对联。后来桃木又被红纸所代替。一到新年,家家户户都贴上鲜红的对联,耀眼夺目,喜庆的气氛就更浓了。

孟昶的这副春联写在公元964年,有史书记载,所以保留了下来了。它离现在已经一千多年了,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了。

最早的春联是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