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记忆工作室·巧识杂野万物·虫行天下】低调的小屠夫———棕静螳

这几天,工作室接到了很多关于螳螂的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不少朋友都建议老师们是否可以介绍一些较为常见的螳螂种类。正好下周的端午节活动已经全部报名完毕,故而借着每周发招生的时间,带着大家一起去认识一种就生活在我们身边的螳螂种类———棕静螳Statilia maculata (Thunberg) 。
棕静螳,又称棕污斑螳,隶属于螳螂目昆虫中的第一大家族——螳科。其实,在北京,我们能在野外发现的螳螂种类(饲养逃逸的不算啊~)都是这个家族的成员。而棕静螳可以说是最常见的种类之一。它们虽然个头不算大,捕捉足也没有斧螳发达,颜色也多为暗淡的棕褐色,但仍然有许多的地方值得说道说道。
首先,我们就来说一说它们的体色。有的朋友可能看到这里要问了:“体色有什么可说的?名字不都告诉我们了吗?一定是棕色的嘛!”的确,棕静螳的体色大部分都是棕褐色,但却也有例外。在很多的图鉴和文献上,我们都能看到北京静螳属的种类除了棕静螳外,还有一种绿静螳。书上会介绍说这种螳螂常与棕静螳混生,后翅为透明的,且数量没有棕静螳多。
然而,通过饲养与查阅文献,我们可以发现,棕静螳也是有绿色个体的。而且棕静螳的绿色个体和文献中所描述的特征完全相同。不仅如此,真正的绿静螳模式产地在马来西亚,且那里的绿静螳是否真是单独的一个种类也不得而知。故而,我们认为北京的“绿静螳”其实是棕静螳的绿色个体。
除了明显的体色变化外,棕静螳很多身体上的“细节”也是有很大的可变性的。例如,大多数棕静螳的后翅具有淡棕色或烟色的斑纹,这个斑纹所占面积及颜色深浅在不同个体中同样不甚相同。甚至曾发现过后翅透明的棕色个体。
说完了形态,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它们的习性。棕静螳和它们的名字一样,在大多数时间内喜欢静静地呆在植被上,直到有猎物爬进了它们的攻击范围内才会快速地进行猎杀。它们一般以小型直翅目昆虫、鳞翅目昆虫、双翅目昆虫等为食。
每年的秋天,便进入了繁殖季节。这时如果我们仔细搜索,经常可以发现交配的棕静螳。它们的雄虫比雌虫体型小一些,在交配时雌虫也有“弑夫”的行为。交配结束后,雌性的棕静螳便会寻找植被或隐蔽的墙角、朽木、石头后进行产卵。棕静螳的螵蛸较长,待到第二年温暖后便会孵化。
对于螳螂饲养爱好者来说,棕静螳经常被当做“菜鸟训练种”进行饲养。由于它们的数量较多,饲养难度低,因此在家中完成繁殖并获得螵蛸的几率很高。不过这里要提醒大家一下,一旦棕静螳在饲养盒中产卵后,建议大家将其卵鞘放归野外。因为如果等来年小螳螂们孵化后,庞大的数量会让你饲养起来十分吃力,并且还有可能造成小螳螂大量死亡。故而还是将其卵鞘放归是最好的选择。最后说一句,在放归时不要随手一扔,应该寻找适合小螳螂生存的环境进行放归哦!
本文作者的新浪微博 @自然道修心,如果想和他进行互动交流,就快快加粉吧~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