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波随笔 | “穷惯了”的自由艺术家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

在常人眼里,艺术往往和自由、个性联系在一起,而艺术家自然也就是那群可以充分享受自由、无拘无束的幸福人。他们能够睡到自然醒、不需要上下班打卡、不用交KPI、不用开早会、周会、不用做ppt、写总结,在一般上班族看来,还真是羡煞旁人的神仙职业。
这次疫情期间,各行各业都受到影响。朋友圈里从食品餐饮、到生产制造、再到展会活动的从业者们无不表达担心,有人大受冲击、有人小声叹气。不过倒是极少看见艺术家们说些什么。他们似乎一切如常,还是画板画笔、捏陶烧窑、关注新闻、偶尔感叹下人生、有的撸猫摸狗,有的入得厨房,日子看起来竟还算惬意。
难道疫情对艺术家的影响不大吗?要是这样认为,只能说明大家对艺术家这一“工种”有所误解。“工作每天都不缺!唯一缺的是收入。”终于在圈里看到一位年轻艺术家的自嘲。还有人贴出香港投入1.5亿港元用于资助疫情期间艺术文化界的各演艺团体、博物馆以及自由工作者的相关新闻,并配文:“不羡慕”。有朋友在下方评论“穷惯了”。虽然都是玩笑的口气,但确实有无奈而苦涩的滋味,这突然让我想为这些“穷惯了”的自由艺术家们说上几句。
“穷惯了”的背后,大概有“很多惯了”,比如孤独惯了、坚持惯了、熬惯了、艰辛惯了。在艺术这个听起来、看起来都浪漫的行当里,绝大多数艺术家、尤其是自由艺术家都曾经经历或仍在经历我们不曾想过的窘迫。想想速记员两小时打下几万字等值几千元的进账;公司设计师虽然被甲方催改稿,但总有发薪的那日。可到了艺术家这里,好像统统都不作数了(当然除了一些被签约的艺术家)。
付出就有收获,放到艺术家这里凭白多了几分天意,要出名、要收益除了努力,还要有伯乐、还要等机遇……但是面对这种堪比中彩票概率的职场前景,这群人还是如此的执着。他们中的绝大数,几乎都带着一个根本自己决定不了的梦想而努力着,希望用积累为自己的人生埋下不可思议的彩蛋。他们是自己的甲方,对着自己的劳作吹毛求疵,即使那件作品费尽心血最后并等不来买家。他们是自己的葛朗台似的HR,画到深夜、画到凌晨、画个通宵也从来都得不到加班费的回报。
艺术家是自由的,相对来说也是最自律的。他们是真正为了梦想打拼的幸福人,却也是辛苦人。每天叫醒他们的是灵光闪过的一个创意点子,更是对艺术的理想与追求。我身在文化艺术行业,深知这次疫情对艺术家的影响有多大、压力有多沉重。尤其是体制外的、难以计数的、散布在这个社会各个角落的自由艺术家们,虽然是他们自主选择了自由且自由惯了,但这不代表他们就独立于这社会之外,他们也需要社会的关心,也需要体恤。
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食吃。而这群“穷惯了”、“熬惯了”的人,不曾在疫情当前的艰难里想去为自己争取点什么。相反的,我们看到很多的自由艺术家在此期间积极提笔,他们不求稿费、不求报酬,只是一心想用自己的力量,用艺术与创作支援社会、献给社会、致敬社会。面对这样的一群人,我们是不是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支持呢?哪怕只是一声,你们过的还好吗?谢谢或是加油的安慰。
免责声明:
本文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热 文 推 荐

敬请关注公众号:瓷海新波
记得点一下“在看”哟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