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推荐】温儒敏对统编语文教材使用中22个问题的解答 ——据“2020未名语文教育论坛”温儒敏讲话记录整理而成

11月21日至22日,“2020未名语文教育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非常庆幸我能够通过网络享受到这一场语文教育的盛宴,能够聆听到各位教育大咖对语文教育的真知灼见和经验分享。从直播开始到结束,我都认真地聆听并做了较详细的笔记,感觉这次论坛的每一场报告都充满对语文教育的理性思考和无限热爱,对语文教师、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都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我相信,每一位热爱语文教育的老师都会从中受到很大的教益和启发。因此,我将这些笔记整理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学习,以期我们能“以阅读的方式改变语文,以语文的方式改变教育”。今天我首先分享语文统编教材总编温儒敏对统编语文教材使用中22个问题的解答。
第一个问题:统编教材识字写字的依据是什么?怎么教认字写字?
小学识字写字教学遵循八个字“识写分流,多认少写”。识写并进很难的,所以要认写分流,多认少写。以前那种教育也有他们的道理,但是现在呢,小孩也没那个时间。学生到了二年级下学期,大致上就可以实现独立的阅读。我们不提倡大量写字。一年级的下册附了一个表,400个字是会认的,200个字是会写的。有的老师会问了,那你是怎么编这些字的呢?这400个常用的字,我们请了北师大的一个团队做了调查,大面积的调查,是儿童用字的调查,不是人民日报用字的调查。我举个例子,像“蝴蝶”这两个字很难写,但必须要小孩认识它。这个是儿童读物中经常出现的词,它在字频栏出现的频率是最高的,就列入那400个会认的字里。就这样的啊,所以编这个教材是要做很多基础研究的 。另外,教材有意安排多元认字,拼音认字只是一个方面,不要完全依赖拼音。以前认字要求“四会”,还要通过字形结构,偏旁等等。这样会拖累认字的效率,不利于尽快的进入无拼音的实际阅读阶段。有些专家也来纠缠,因为他研究的就是汉语拼音。在以前,一开始就学汉浯拼音的,现在把它推后了。
那么还有一个呢,老师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范读。这些,大家教学都有经验的。在教小学的第二、三单元的时候,要巩固和浮现之前所认识的汉字,也避免了字的回生。一年级要尽量照顾到多元认字,到了二年级下学期呢,一般就要掌握多种识字方法。学生自己要掌握多元认字的方法了,那就不光是拼音识字,还要根据其他方法去识字。要教给孩子们“猜读”。这是一个好方法,其实我们所有的人认字过程中都有“猜字”的这个经历, 希望老师们教一、二年级的时候多关注一下,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和大人一起读”怎么教?是不是集中放到阅读课?
一年级刚上学的时候,一般来说,学生自己还不会读书,应该大人和他们一起读。这个“大人”可以是“父母”,也可以是“老师”和其他家人。我们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阅读,还有要鼓励家庭也读书的意思。鼓励家庭也读书,带动建造读书的氛围。这个栏目的用意也是很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让孩子刚上学不要就学bpmf,尽快喜欢语文,喜欢读书。从一年级就开始读书,不过是“和大人一起读”,这是幼小衔接的一个学习方式。幼儿园主要做无纸化教学,主要是听故事。到了小学才开始使用纸质化教学,慢慢地过渡。读就是一个引导的过程 这个栏目可能老师们不知道怎么处理,我建议你们把这个栏目纳入到你们的教学计划,课堂上不用讲,这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家庭的阅读,家长要少看电视少打麻将,多陪孩子们读书。全天看手机的那些家长,他孩子不可能会喜欢读书的。编写这个栏目用心良苦,也希望大家用好这个栏目。老师们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学堂的形式示范,教家长怎么读。也可以教家长讲读,也可以是对话式的阅读,怎么读孩子有兴趣就怎么读。但是要让让家长注意这是书面语言的阅读。一起读不要给孩子增加压力,不要布置成作业,要自由轻松的阅读。也可以建议补充换一些比较有趣的内容,用生动的口吻来读。这是第二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快乐读书吧 ”怎么教?
“快乐读书吧”,是为了引导学生读书的。大概每个学期只有两次。每次都安排一种阅读的类型,有儿童故事,民间传说,寓言,科普读物以及其他类型的。它的目标,是让学生接触各种文体的类型,有个基本的文体的认识,激发他去读各种类型的读物,不要光是读童话,这是一。第二个呢,有意识让学生掌握一些读某一类书的方法。不同的“书吧 ”,也可以让学生讲一讲,教会他阅读的方法。注意,这个栏目不要处理成跟一般讲课那样,老师上课的时候可以讲一点,要让学生自己做读书的尝试,包括书的类型,阅读的方法,主要是激发兴趣。
第四个问题:有个老师问,如何理解掌握教材教学的梯度?
这个问题问得很专业,我们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多少注意到这个问题,也力求去解决这个问题。现在,我们的社会普遍得了一种病,叫急躁病。急功近利,很浮躁,一切都是瞄准考试。大家都很焦躁,都在搞提前量,都在增加教学的难度。
还是要讲一讲梯度,讲点规律,不要层层加码,这个很重要。小孩的认知过程是有规律的,不要光瞄准那个天才儿童。天才儿童一万个人里面只有一个,你要瞄准的是大多数。他们以后是普通的国民,我们基础教育主要是面对普通的国民。基础教育我们就是要对普通的国民负责。课标重新强调了教学的梯度,是值得重视的。关于梯度的问题。老师自己要先稳住,尽量不搞提前量。对班上50个学生,三个五个还是比较拔尖的,那你可以让他多读一点,绝大部分呢,我们还是稳住,不搞提前量。
第五个问题:有的老师问,怎么掌握新教材的自身体系?新教材里边有没有体系,怎么在教学中落实?
多年来为了应试,反复操练,就不断地做作业,就提出了语法修辞,语文知识等。语文教学不要搞体系化,不是不要体系的,就是不要体系化,要“随文学习”。这四个字就是最近提出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现在又出现另外一种现象,就是语文知识教学弱化了。小学、初中这儿弱化,到了高中又来不及了。很多老师现在不敢理直气壮地讲语文知识,不敢放手去设置,课堂上个满天飞,气氛非常活跃。现在新编的教材做了一些改进,就说每个年级,每个单元,它对课程目标在教材里面是有体现的,大家备课的时候,要认真去研究。重新讲一个概念——“一课一得”,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新编的教材它是有体系的。但是,往往受到一些专家的批评,说不能出现概念,不能出现体系,确实很难。说现在的体系呢还是隐性的,它是不是刻意追求体系化,主要是为了防止过度的操练,让小孩也被那个“依法行使”啊!一年级、三年级应该大致达到什么程度?六年级大致达到什么程度?其实都是有的。那怎么理顺这些知识体系,老师就感到为难了,光看教材看不出来,当然这里也有一个水平的问题。要做到“一课一得”呢,要重新看一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吧。现在又要修订了,但我相信基本的东西不会改。看看课标对每一个学段的要求,基本的一些干货。你试试那些要求,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到初中一二三年级,它分四个学段。每个学段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写作它都有要求,你们要看一下,然后再对照一下。《教师用书》是第二个,看《教师用书》配合一下。课标一定要看一看,这是上位的东西。你要有个整体感,你不能说我现在只教这个二年级,我就不管一年级不管三四五六年级,要整个有所了解,甚至对高中都必须要有所了解。第三,看单元导引。但现在小学教材没有单元导语,那你要读它的习题、它的阅读提示、在教材组织的栏目里面去寻找,不要太多,就是刚才说的“一课一得”,不要着急,慢慢教。语文知识现在新教材也是有的,还是要以“随文学习”为主,讲到哪里,碰到了这个修辞的知识,碰到了这个语法的知识,顺便讲一讲。太小的孩子要少用概念,到了中高年级时可以用的,但是不要从概念到概念。
第六个问题:有些老师问,语文要素的排列是根据什么?怎么去把握?
刚才说老师抓不住知识点。怎么去落实每一个单元的“语文要素 ”要达到什么水平?其实刚才我也讲到了一点,要看课标,小学的、初中的分四个学段,每个学段“听”“说”“读”“写”都有基本的要求。你们还要去看一下《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它就很详细了,每一个学段为什么要这样来教?它可以帮助你对每一个学段,每一册,每一个学年的教学任务、基本的目标有个整体的了解。而且知道教材为什么这样编,而不完全是我教到哪里,就算哪里。备课、教学,一定要先有一个整体感。要先有上位的东西,所以大家还是要学学课标,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
怎么去把握?刚才,其实前一个问题也是讲到这个。不是都要搞群文学习,有的还是要单篇教学。课的构成原则,以前一篇课文就是一课,现在往往是一组课文还是一课,更多的情况是两篇、三篇课文作为一组。高年级,特别是初中以后,这就更明显了。所以,我们的教学方式也应该有些变化,不再是一课一课的教,而是一组一组地教。一组一组的学,是群文学习。群文学习为什么要这样搞呢?它的目标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的自主性。你重点讲一篇、两篇就行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群文学习、群文教学比以前的单篇教学更高级吗?也无所谓高级,只是方法不同。也并不是要群文学习代替所有的以前的单篇的教学,有些课文比较深的还是要单篇教学,要多讲一点。有些比较浅的同类的,就让学生读,能读多少就算多少。这事关一群人学习,无所谓哪一个更高级。
第七个问题:整本书阅读如何落实到课堂中?如何与相关的单元教学相结合?
在教学实践中,早就有整本书阅读。一二年级“和大人一起读”,它也是一本一本的读完,也可以说是整本书阅读。那么为什么现在高中提出要整本书阅读,那是因为现在的学生读书太少啦,很少读过完整的书。学生现在静不下心来完整的读一本书。小学生注意力集中在15分钟,现在十分钟都达不到。整本书阅读是高中提出来的,初中讲名著导读,我们在小学说整本书阅读,有点过了。整本书阅读确实有它的重要性,刚才说因为读书少,还有一个叫涵养兴趣。让学生自由地在课外去读一些书,不管是整本书阅读,还是很粗糙的阅读,这个“过眼路”也很重要啊,到图书馆到书店,一下子看着都有印象了,叫过眼路。十分钟就能够把一本书基本的意思看完,是比较高端的。一个大学研究生读论文的时候更需要这样的本领。现在我们在大学里面发现有些硕士生、博士生读书非常慢,这跟小学的教学有关系。有的该慢就慢,该快就快。不要要求太多,不要搞得很功利,不要处处指向写作,不要处处和考试挂钩,凡是老师、家长叫读的书学生都读不下去。习惯培养起来了,他自然也就喜欢读书了。那怎么办呢?我说,一堂课用2/3的时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不要把百分之百的精力都放在对付考试上,平衡一下。
第八个问题:有的学期教材推荐的书目比较多,特别是初中、小学高年级,都需要读吗?
凡是推荐的书目都可以自由选择。要根据你的学生的情况、学校的情况、你的学情再决定。不一样的不要做统一的要求,能大致的要求他读几本,有个大致的印象就可以了。而且,推荐阅读书目,特别是平时的考试,期中、期末考试不要出这样的题,不要把这个推荐书目纳入到考试的范围。
第九个问题:教材容量大,教学时间紧怎么处理?
有的老师说,这个太难了。现在教材容量确实是大了一些,它主要是根据现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课标的要求来安排的,是从全国的情况、大面积的情况来决定的。大概是根据中等偏上的学校来定的。教学条件比较差的学校,可能感到容量多了、难了,但有些学校感到容易了,它是要另外搞一套。真正特别高水平的学校,它不用教材也可以。教材就是一个教学的材料,我们没有必要死抠教材。老师们,你们完全可以自己去选择调整增加或者是减少。比以前要难一些,也是考虑到现在学生的水平。现在学生认知的水平,早熟的程度比以前要高。
第十个问题: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怎么结合?
统编教材两条线,一条线是人文主题,一条线是语文要素。两条线是融合的。人文主题教育应该在语文要素的落实过程中。我们当然要注重立德树人,这毫无疑问。但是语文课不等于思想品德课,没有必要都拿来讲道理。要尽量的减少教化的色彩,要增加熏陶的作用,语文的特点是“润物无声”的。
第十一个问题:老师们说对作文教学感到困惑。
作文怎么教啊?怎么考啊?它是有个系列的安排的。每一个学段都有大致的要求,有个计划,教科书里已经安排了,你照着做就可以了。现在的问题是都在搞提前量,这是不应该的。我前几天呢,看到一个家长的抱怨,后来我把那些家长的抱怨发到我的微博上了。说小学生才三年级,语文老师每天要求写几百字,说是首先从字数上和中考对标,还有其他作业,这显然是搞提前量,违反教育部规定的,也不符合教材的梯度的要求。
要按照课标的要求,低年级是写话,中年级是习作。为什么叫习作啊,不急于形式,不讲究篇章结构。当然更不能够对标高考中考。小学阶段不应该每天布置那么多的写作,你这样作文,小孩他怎么会喜欢呢?结果学不好。刚才说低年级写话。十几句话,把看到、听到、想到的写出来就可以了,现在没有必要要求孩子一开始就写作文,一写作文就是套话,不要加重负担。我老是说“多读少”写就是这个意思。古人讲“逢读必书”,虽有他的道理,但我们现在没有古人那个条件。
习作更重要的是为了思维训练,这个道理要搞清楚。写一个人,他要通过自己的观察,通过自己的思考,把握这个人的特征,这本身就一个思维的训练。而且这种思维,不完全是逻辑思维,有形象思维,还需要直觉思维。所以写作的目的是为了思维训练,思维是第一位的。第二位,观察,表达,逻辑推理,建设思维。为什么语文从小学到读研,都要考作文,它是考你的思维,考你脑子是不是清楚。从小就有思维训练,然后有文字训练。老师自己要喜欢写作,要写点文章。要做下水作文,不一定要写得多么漂亮。一个完全自己不写的老师,他不可能教好写作。教材中作文训练点很多,是否全部要完成?如何起始?就按照教程的安排,主要是根据你学生的情况。
第十二个问题:细节问题,比如书写的横折钩,重音的轻读重读的问题。
不同版本的教材以前处理是不一样的,现在新教材又有自己处理的方法,老师说感到很纳闷,是不是要统一起来。不是说以前的处理是错了,是他们根据、考虑不一样,各有各的道理。比如“西” 的第三笔到底是“横折钩”还是“横折”,有些老师说教学用书里面就是“横折”,但是有的地方说是“横折钩”。说起来习惯一般是横折钩,这个有的时候不太一样,他都有道理,不要再在这方面下太多的功夫。
第十三个问题:小练习的内容有点多,如何在教学中处理?
可以选择一部分,但要注意练习的功能,它的功能是不一样的,你选择的时候注意一下。
笫十四个问题:教学单元一定要按照教材的单元编排顺序进行吗?
可以调整,但是要有你的理由。大部分的情况,老师的主动性、创造性是最重要的,教材不是法定的文件。
笫十五个问题:课文是否都要采取1+x的办法?
这是我提出来的,意思是讲一篇课文附加几篇。范读的文章要重点学,其他的让学生自己读读,不懂也没关系,慢慢就懂啦,这叫增加阅读量。但是如果你觉得负担太重,那你就不要采取它。教材,一二年级就有延伸阅读,高年级更多,初中就更多啦。实际上它已经纳入了教学的体制,需要你去探索出自己在教学中可行的办法,在全国不可能只有一种办法。
第十六个问题,就是配套的教师用书。
教材配套的教师用书太乱了,选择哪个版本好?最好选择人教版的。但是人教版编的也不好,教材6月份才编好,9月份就要用教师用书,由于时间太紧,但是也没有办法,先用着以后再慢慢改。
第十七个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现在实行的是三位一体教学的结构,很好。但我怎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要给学生自由阅读的空间,不要求一定要写笔记、写心得、要讨论、要活动。一般来说,学生感到负担都重,但多数不要这样要求,给学生自由,允许读闲书。你可以跟他讨价还价:四本里边你挑两本,然后学生自己再去找两本,他兴趣就来啦!那小孩肯定不喜欢人逼得那么紧。读闲书比较多的学生一般思维都比较活跃,那你点拨点拨他,考试肯定行。
笫十八个问题:如何进行系统的朗诵训练?
这的确是个问题,谁也没有解决好。有感情的朗诵,当然也可以模仿一些比较好的朗读。但要注意防止“语文腔”,也就是装腔作势。我现在看那个咱们电视台呀,经常采访么,一个人不管是观念还是群众,他说话都是背出来的。为何很多老师一上课就不说正常的人话?总是带一种朗诵的口气,在小学,初中更常见。可能认为这样才有派,或者是追求领导的风格,或者是模仿电视主播,或者是刻板的评论员。很多学生平时说话挺正常的,甚至很生动,有味道,但到了公开场合说话,全都变成了“语文腔”。应当让人说语文课的课堂语言,我说的是,课堂里套话少一点,除了特别的朗诵。朗诵它是要有一定的腔调的,但平时教学不要拿腔拿调。套话和“语文腔”意味着不过脑子,是语文的背面。
笫十九个问题:怎么设计问题的情境和活动?
小学低年级,应该强调有学习的情境,要精心设计这个情境。读书也是活动,跑到外边去,或者是大家组织讨论。现在讨论太多了。老师如果讲得好,能够跟学生互动交流,这样的满堂灌很好啊,看你有没有水平。不要非得在40分钟里边只讲20分钟。
第二十个问题:新教材古诗词的读音。
现在做了调整。以后教师用书应该用心一点,给大家一个解释。现在文言文包括古诗词的质疑很多。“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胡骑”的“骑”,就是“骑马”的“骑”呀。这样的字很多,小学也有。一般除了姓氏,姓氏里边以前读法跟现在字面上不一样,像“尉(yù)迟(chí)恭”;还有些地名啊,一定要按照他原来的音来读,还有一些特殊的。这个不要去考学生。
笫二十一个问题:怎么教好古诗词?
对小学来说,四点建议:第一,以诵读为主。就是反复的读,背得滚瓜烂熟,而且是当堂背诵,不要布置成作业,当堂成诵。现在有少量的文言文,也可以当堂背诵,不要留到后面去背诵。第二,注意引发兴趣。因为这个小孩子理解上是有困难的,不要求他理解什么意义啊,价值啊,艺术手法等。给孩子们讲一些有趣的背景材料,背景故事。第三,注意“会意”。诗歌的内容,很难做出明确的解释,加上鉴赏者的心理、情感、状态不同,同一首诗,它就有不同的解释。不要在诗歌的思想意义、作者背景上纠缠,让他有点感觉,可以说说他的感觉。逐字逐句的解释,一首古诗说得非常明白的,这个老师的水平都有问题。不要过多地使用多媒体,诗歌的语言艺术,你是很难用图画来表达的。诗歌的语言往往是变形的,陌生化的。为什么需要诗歌,为什么需要诗歌的形式?是为了表达的更美吗?不是的,是因为平常的语言难以表达。甚至不要用多媒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好像是有些悲伤的情绪,你怎么能够用多媒体表现呢?一个太阳,一个山,一条黄河,然后一段音乐,破坏了孩子们的想象,从这个方面讲,多媒体是语文的敌人。笫四,不要布置太多的讨论任务。古诗词,小学生很难回答。
第二十二个问题:教材变了,课改了,不会教了怎么办?
教师多读书,提高自己的素养,万变不离其宗,要满足职业性的阅读。依赖教学时在相关网上找些材料你是永远提不高的。你老依靠那个网络,我告诉你,网络是不可靠的。老师是要多读书,就像一个木匠,经常要把工具什么的磨好。“作业帮”只有结果没有过程,过程很重要。不会教的怎么办,那就自己读书,以前大学没有好好读的,八本、十本,重新读一遍。读书比什么培训都要好。读书比较多的老师,思维比较活跃的老师,又带点幽默感的老师,学生都比较喜欢,一个小学老师连“哈利波特”都不知道,学生不会喜欢你,哪怕你是粗糙的看一遍。
小学老师说,我很忙、很累的。现在没有人不累的,学生也很忙,都很忙。教语文的多读书,自己定个计划,三年计划,五年计划……多读书,什么教学技能提不高呢?为什么教的千篇一律呢?不要吃别人嚼过的馒头。你们现在太方便啦。总之最后一句话,少看手机,多读书;少打麻将,多读书,这样你就不会说,改了我怎么办?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微雨随笔。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学校尊重原创,如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