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拾荒记

静 莲 幽 梦 书 苑
文字,煮墨,与你邂逅
关注
5

29



童年拾荒记
作者|燕然
编辑|黑丫
童年拾荒记
燕然
今年麦收时,抽空儿走进正在收获的田野。大型联合收割机吞噬过的地头,散落着许多穗大粒饱的麦穗。我本能地弯腰去拾,久远的记忆也在此时清晰起来。
早就不听说拾荒的故事了。时光走了很远,很多东西已走出了人们的视线。但,拾荒却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农家子弟从记事起,关于劳动与生存的人生第一课,现在依然能够唤起我许多封存的记忆。
童年,生活似乎格外简单,日子在简单中又是如此艰辛。生产队所分的口粮总是不够吃。所以,每到农忙季节,拾荒——想方设法去捡拾遗漏在地里的庄稼,就是家家户户额外获取粮食的唯一途径,每逢这种时刻必定倾巢出动。

大姐从小能干,有一年放麦假,被父亲安排去农场打零工割苜蓿,那时父亲在焦作牛奶站工作。一个假期下来,她不仅赚了一笔钱,还置办了大竹篮、口袋、簸箕,得空在附近的农田里拾麦穗,脱粒、簸净后,整整一大口袋,她也不过十来岁。
二姐有次拾荒,小有收获,像得头彩一样。到家以后,余兴难尽,把拾到的玉米摊在自己面前拔拉着,嘴里絮叨:“我拾的有两斤多吧!”,“这才有两斤多?!”,“不只两斤吧!?”不等别人答话,她对自己的战绩就做了一连串语无伦次的评判,快乐由此可见。
别看是拾荒,也有很多规矩。那时生产队统一收种,社员们集体出工,各挣工分按季分粮,收成在没有分到各家之前,一切都是集体财产,哪怕是掉落在地上的麦穗,在“放行”之前,由专人看护,拾荒人是不准进入的。如有人想冒险,轻则遭呵斥,重则连同篮子一起没收,那不仅丢人,更是得不偿失。只有在生产队组织社员或小学生“头遍”、“二遍”的拾过归公后,才任由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和孩子们在里面捡拾,收获虽然有,但聊胜于无罢了。

也有例外,离村不远的麦地割完运走后,就“放行”由全队男女老少尽情过一把拾荒的瘾。这几乎是惯例:这地块离村很近,放行的时候都在中午或傍晚下工后,要保证每个人、包括老弱残幼都能按时出场,好好过一把拾荒的瘾。
这当口儿,家家户户、大人小孩儿的耳朵便格外支愣起来了。有时候哪块地要“放行”的消息提前走漏了,人们已经齐齐聚集在地边,众人跃跃欲试,其状如大军压境,只等生产队长那声冲锋号令了。有时“放行”来得突然,急促一阵钟声,小队长一声洪亮的“南头门口地放行”的喊声,全队老老少少立即停止正在进行的一切,做饭的顾不上关火,累得趴在床上的一个鲤鱼打挺,抄起家伙在第一时间冲到地里。霎时,小小的麦田骤然拥进千军万马,脚步杂沓,汗气蒸腾,人人腰弯如弓,双手齐飞如鸡头啄米,年青少壮的奔在前头,眉毛胡子一把抓,年老脚慢地跟在后头,手无遗珠,激战犹酣时刻,不过也就两袋烟工夫,剩下的就只有麦茬素面朝天了。

小时候,我总觉得这样的拾荒虽然辛苦,手头却是一点也不敢怠慢,我老家有句话叫“弯弯腰儿,小白糕儿”,这也是妈妈的口头禅。每逢时节,腰没少弯,但直到很久以后我家吃的还是掺着玉米面的馒头。
类似兴师动众的拾荒情形,还有拾红薯。生产队把红薯出完,套上牲口犁,将翻出来的红薯拾过交公,按各家分下去之后,这块地才得以“放行”。等着地头的人们早已荷锄提篮,候了多时了。那时我特别眼馋犁后的地里翻上来的红薯,它静静地躺在黑黝黝的土上,像仙果一样,闪着洇润的红光。
拾红薯不比拾麦,只要手急眼快就行。拾红薯是技术活,它随意串生在地下,会在什么时候出现,都是一个未知数,带着很大的随意和悬念。老练的人,田头地角,仔细睃巡,顺藤摸瓜,找好目标后再下锄,往往多有斩获。多数人只要老老实实一锄锄刨下去,舍得体力,也会有不俗的成绩。

二姐那时候是拾红薯的高手,有经验,舍力气,一晌下来,大篮挂在锄把上,沉甸甸的。那时我小,无经验,也少力气,小篮里常常稀稀拉拉几根毛毛尾巴儿,有时候瞎猫撞上死耗子,发现个成点气候的,还多得二姐帮忙。最喜欢的,是赤着脚,踩在微凉而舒软的土里,顺着一根毛毛尾巴儿,想象着下面结一块大大的红薯,用手扒拉着,逗留着快乐的时光,那就是流连在大自然中的游戏。
还拾过黄豆芽,秋收时赶上阴雨天,从豆荚里迸到地上的豆子,没几天功夫就拱出黄黄的芽儿,一簇簇,像一只只小手在召唤。空旷的田野里,清凉的风,漫步在田间的拾荒少年,充满着收获的喜悦,那种心灵的跋涉,优雅的孤旅,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满憧憬的。

所以,拾荒几乎是每一个农村人,包括孩子在内的一种本能,农家的孩子早早就会把拾荒视为己任,视为快乐,视为在广阔的天地间,童年一场必不可少的洗礼。辛苦、流汗,所获有限,但一切都在香喷喷的炊烟里,凝聚成拾荒的最大动力。
多么艰辛的岁月在少不更事的童年回忆中都浸染诗意。长大后,带着欢欣和向往,跟妈妈说起童年拾荒的快乐,一心想得到妈妈的回应,想不到妈妈竟长叹一声:“那时候的日子,过得滚油浇心一般啊”,眼里似有泪光闪动,吓得我再不敢提这样的话题。
现在,女儿天天这个不吃,那个不闻,使过惯了城市生活的我,时不时有带她去烈日下拾荒的冲动。只是乡土和自然,还会带给她如我童年拾荒时的快乐和感动吗?
圖片來源網絡
作者简介  燕然:爱读书,不求甚解,想表达,词不达意。心中有梦想,生活有羁绊。最快乐的事情是侍奉老母,最渴望的事是游走山河。如此而已。
@他的回忆

总 编:残莲幽梦
顾 问:陈昌松 云帆
指导老师:鸣燕衔春
点评老师:吴老满
播 音:草原 小桥流水 楚楚 黛茜
安然 一剪寒梅 白云 闲云
主 编:黑丫
审 稿:笑对人生
校 对:独钓寒江风
群 管 理:蒲永强
宣傳部長:马英 天雪沉香 杨嘉靖
〖静莲幽梦书苑〗
投稿須知
1
  投稿务必同时发作品、作者介绍、作者照片(生活照)。
2
  投稿发邮箱作品优先采用,一稿多投者不采用。
3
  赞赏费分红说明:平台提取赞赏的百分之四十作为平台运营,其余的归作者所有。赞赏低于十元不发放稿费。如有朗诵、点评的作品赞赏费与作者各自平分,赞赏低于十元不发放稿费。(平台自作者推文后半個月发放稿费。赞赏透明。超过七天的后续稿费由于无法统计,发放后产生的赞赏将不再返给作者。敬请作者见谅。)
4
  投稿题材不限,传递正能量的诗歌、散文、小说、评论、优先采用。
5
 本刊审稿周期为十个工作日,节假日顺延。
6
  投稿作品拒绝抄袭,如投稿作品系抄袭侵犯他人权益者,所有责任由作者承担。
投稿邮箱:
1229017356@qq.com
联系微信:
qq1229017356
 注:
请投稿作者加主编微信号以便发放稿费。
原創不易,隨意打賞!
识别二维码可以为自己喜欢的文章打赏,请留言备注作者名字和文章标题,感谢支持。
不备注清楚的話,我可當打賞給我的啦!那小女子在此要多多謝謝你啦!
点击阅读原文~发现惊喜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