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蕊 原创】守望那一份自然

守望那一份自然初三(17班) 张蕊自然,乃生命之道也。世人守望彼岸花开,守望星辰,实则为守望心中那一份纯真的底蕴、守望那一份自然。
悠然自得的陶渊明南山的钟声漾动着夕阳的金光,山气氤氲,若仙山琼阁般的梦幻,美得摄人心魂。俄而传来农夫悠闲自得的歌声,循声望去,南山下,一位老人弯腰在篱笆旁,一边采摘菊花,一边深嗅着菊的芬芳。他兴致勃勃,诗意顿起,扬袖高吟出“采摘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老人便是陶渊明。他本满腹经纶,却辞官归隐于田园,追求一种淳朴自然的生活。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厌倦官场与世俗,脱下官袍只留两袖清风,挺直腰板惟有一身正气。他洁身自好,投入自然的怀抱,去“种豆南山下”,享受“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农耕生活,不怕“露沾衣”,只求“愿无违”,这便是对自然的守望吧。他在自传《五柳先生传》中云:“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镂空,宴如也”。即使生活艰辛异常,但那一份淡泊名利,安贪乐道的朴素情怀却留于心中,仿佛早已与灵魂溶为一体。陶渊明,一位守望自然的真隐士。
坦然自适的刘禹锡
红日朗照,绿影婆娑,淮河岸边一间陋室呈现在我眼前。室外,杂草一片,绿苔漫阶;室内,环堵萧然,摆设简单。狭小的空间中只有一床一桌一椅,但墙边书架摆满了经书,旁边一架素琴也擦得铮亮,桌前端坐着一位中年人,手捧书卷正在吟哦。这人便是刘禹锡,被贬安徽和州,身居陋室,闲暇无事。在他看来,房室简陋、生活艰苦都微不足道,惟有“德馨”二字值得珍重。他坚守着这二字,坚守着自然的那一份执着。他一生多次遭贬,正所谓“二十三年弃置身”,可他却说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惊人妙句,可见他乐观豁达,心中总守望着那一份自然,豁达、乐观。
寄情山水的欧阳修
林壑尤美的琅琊山中,草木茂盛,,幽深秀丽;远望,一条银带悬于崖上,是那潺潺酿泉从两峰之间一泄而出,珠玉四溅。在野芳幽香和佳木繁阴之中,滁州城的百姓“歌于途”“休于树”“临溪而渔,酿泉为酒”,山肴野蔌陈于宴席;其间一个醉醺醺地坐在众人间的老人,注视着起坐喧哗的众宾,脸上浮起欣慰的笑容,那是欧阳修。他贬为滁州城太守,没有颓废,没有怨言;他更寄情山水,在琅琊山赏景设宴,从自然造化的神秀中领略山水的纯真美;“太守之乐其乐”,欧阳修敞开心扉,为百姓的快乐而快乐。他不追求功名利禄,只是旷达地走着自己的路。“醉”是他心之所向;醉于山水美景,醉于百姓安乐。这是人生最自然,最朴素的境界。欧阳修,与民同乐、寄情山水,守望着那一份自然。
古时世俗纷乱,现在亦是如此。人们被卷入物欲的大潮之中,蓦然回首才发现最自然质朴的所在,才是至高无上的境界。倒不如卸下沉重的包袱,体会不慕名利的泰然,体会忠于初始的执着,体会寄情山水的质朴——守望心中那份纯真的底蕴,守望那一份自然。
【评语】这篇作文将陶渊明、刘禹锡、欧阳修三位古贤人不慕名利心存自然的崇高境界,剖析得精准而深刻,将自己对古贤人的崇敬之情,抒发得淋漓而尽致。语言运用技巧娴熟,叙述、描写、议论、抒情,浑然一炉。对古诗文的引用恰切而精当,増添了文气。由此可见小作者有着较深的语文素养。(指导老师 黄开先)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张蕊,原为山西省太原市杏岭实验中学学生,品学兼优。2017年6月初中毕业,现在就读于复旦大学(大一学生)。
艺术顾问: 韩殿盈 刘剑锋 李 斌 王瑞祥 李智慧 董建凯 萧 军 编辑指导: 乐俊峰 王秀峰 赵 英 张芬哲 胡小龙协作媒体: 禹平文学 秦岭文学 松风阁语 大乾州 细语华阳主 编:张秀芳副主 编:李书盈 郭当锋 彭君婵温“馨”世界,春暖花开。文学大舞台,有才你就来。新朋与旧友,在此乐开怀。书“香”家园,独树文坛。读如溪汇海,写似木燃火。赏析与创作,花果两衬托。丰“盈”灵魂,推介美文。人生有翅膀,文学是力量。千古长河叹,一缕白月光。乐“秀”自我,繁荣创作。太阳固灿烂,月亮也温暖。星辉映前路,萤火莫自惭。推介老友,培植新人;尊重传统,鼓励创新;馨香盈秀,不忘初心;文学路上,一生追寻。欢迎订阅、投稿、转发、留言……您的关注让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投稿邮箱:1019623839@qq.com微信投稿:wx18729698387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