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陵之巅 // 杨旭

原创艺术平台| 文学 | 摄影 | 朗读 |书画
提示:点击上方”壮美昭陵”↑免费订阅

在老家村东北大约十里地的高山是武将山,我们当地人叫它凉马山。凉马山背后有个凉马村,传说唐朝李世民曾在那一带拴马歇凉过。凉马山前有个地方叫御道,也许走过唐太宗的辚辚车马。在我们村东北方向,远远看见一座雄奇壮美极有分量的大山,呈覆斗状,那就是九嵕山的主峰,也是唐太宗昭陵,家乡人叫它唐王陵。四十年前,我还上小学,哥哥姐姐们曾参与过唐王陵植树造林,因为我小而去不了,从那时起,我在心底就对唐王陵心怀向往。人世沧桑,岁月不待,至今未达昭陵。
  2017年立秋后的第一个星期六,看预报西安有小雨,早起却是晴天。天气也没有立秋前那样燥热。我决定去爬一次唐王陵,了结一桩搁了多年的心事。
  从西安驱车将近一个小时就到达昭陵景区。往北行驶,跨过泔河不一会儿车行至山脚下,沿着旅游路盘曲而上,路两边的松柏郁郁苍苍,山腰松柏阵列,好不壮观。不是我想象的荒山秃岭。上山路不到十分钟就到达唐王陵北麓——北司马门。唐王陵,这是我最亲近你的一次。我曾无数次从南面的不同角度或远或近地领略过它的各种风采。唐王陵,我对你熟悉而又陌生,在时光流转里,我们终于相约昭陵之巅。
  从北麓往山上看,,有羊肠小道隐约遁迹而上。一打听,可以上到山顶。我有点兴奋不已。
  进了检票口,首先,看到的是气宇轩昂的李世民雕像,一代帝王风范犹存。继续向前,两边大都是今人制作的碑刻,毕懋康立的唐太宗昭陵碑。我迫不及待,无心品读。一向对历史、文物知之甚少的我,看不懂有什么古代遗迹。上了几级平台,著名的昭陵六骏复制浮雕分列两边,这里也许是一千多年前昭陵六骏陈列处。
  再向上,没有了当今铺就的路,只有人踩成的上山小径。尽管现在身体有点发福,但凭我小时下沟上崖练就的身手,爬这海拔1188米,实际三四百米高的山不太怯火。一开始速比度较快,一会儿就气喘吁吁;鼓足劲继续上,心嗵嗵直跳,喘着粗气。爬了一段杂草丛中的黄土小道,往上变成了石灰石突兀的陡坡,爬上两三分钟就上气不接下气,只得坐在石头上歇一下。口渴舌燥,太阳很晒!天热,上山的人很少,前头仅有的一男二女三个人被我赶上了。无形中有了伴儿和对手,心里卯足了劲。歇歇停停五六次,我感觉已爬了三分之二。我坐下攒了约莫一分钟劲,起身要奋力征服最后的三份之一,可只上了十几米,就突然到达山顶。始料不及,豁然开朗,一身轻松。偌大的关中平原摊开来,绿野如盖,尽收眼底。
  时值正午,山顶上除了上山遇见的三位,没有其它人。站在山顶,向西南望去,可以看见凉马山圆秃显矮的山峰。我的老家就在凉马山前的西南面,只可想象而望不见。我激动的长啸一声。
  此刻,唐王陵之巅,烈日炎炎,凉风习习。向南极目,白色漂渺的雾霾中的关中大平原朦胧旷远,一切都在脚下,无与争峰。远远地向西望去,影影绰绰有两个小山包,那是乾陵的奶头山吧?北望有条远山,那是泾河北边的淳化境内了。北边稍近的莽原背后,是泾河峡谷中正在建设的东庄高坝。想当年我曾想上农业工程大学,以解决家乡的缺水问题,可叹志大才疏未能如愿。东北边的群山稍近,不知哪一个是把天顶的咯吱吱的顶天寺。传说神圣仙人在那里洒下了韭菜籽,顶天寺的红根韭菜很有名。我小时候,父辈们跋山涉远去采拔。我至今还记着它的样子呢!香醇的味道一直记忆犹新!
  环顾四周,远山近壑,扇面形的大平原无边无垠。唐王陵雄踞而起,仿佛囊括宇宙一般。
  山巅,阳光刺目,手机屏幕一片黑,我向着凉马山方向盲拍了一张照片。没想到回来看这唯一的照片效果还不错。
  小时候,常听老人讲过唐王陵下压着海眼的传说。要是哪天昭陵被挖开,关中平原将是一片汪洋。传说总归是传说,保留在心,成为美丽的传奇。今天,我登上了唐王陵之巅,有了把一切艰险踩在脚下的豪迈壮勇之气。九嵕山,你是男子汉的魂魄和气概,你也是英雄的化身和象征吧?
  家乡人说谁“能的在唐王陵顶顶坐着呢”,是反讽之意。今天,社会发展进步,交通便捷,我轻而易举就登上了唐王陵之巅,实现了儿时的梦想。我觉得自己对家乡的山山水水、自然风物知之甚少,不由遗憾。什么时候能登上离我老家最近的凉马山顶,一睹唐建陵的真面目呢?也许,无限风光在险峰,也许,那是人生的另一座精神的峰巅。
【作者简介】
杨旭,陕西礼泉人。爱好书法,喜欢读书。现居于西安。

长按上面二维码,添加公众微信号“壮美昭陵”将有更多人分享文化艺术之美!这是中国西部文化艺术原创精品交流推广平台,欢迎广大文化艺术爱好者关注、踊跃投稿。您的诗歌、散文、小说、民间故事、书画、雕塑、剪纸、音乐等艺术精品,都在投稿之列。
投稿邮箱:360701503@qq.com13468916590m0@sina.cn
联系电话13468916590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