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长中拥抱更多可能性

“费晓静
Impact Hub Shanghai联合创始人
学校:瑞典〡布莱金厄理工大学
坐标:上海
行业:投资孵化

记者| Megan
2017年至今,在晓静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Impact Hub Shanghai链接了全球超过600万人的社群网络,与来自企业、政府和公益组织的伙伴一起,影响了超过20万的中国影响力创新行动者,孵化支持了近300个致力于应对全球可持续挑战的创业项目,并发起了专注早期可持续创新企业的影响力投资基金。

初识环境科学
01踏上可持续发展这条道路,对于晓静来说是一次机缘巧合的选择,高中时一直英语很好的她,原本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外交家,但却因两分之差,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失之交臂,被调剂到北京林业大学的环境科学专业。
十几年前,环境科学还是一个非常冷门的专业,甚至专业课老师第一次见面就提醒大家,这个专业没什么前途。老师的这番话让班上很多同学深受打击,但却没有特别影响到晓静。“当时我只是觉得既然来了就先好好学习,未来的可能性还很多。”
△大学时期的费晓静
抱着求知和探索的好奇心,她在专业课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发展方向。“北林以林学为优势学科,环境科学课程中有很多实验要去山里,让我有很多机会可以接触自然,专业学习本身还是非常有意思的。”随着学习的深入,晓静发现自己对从系统层面探索人和自然关系的生态学更感兴趣,也选择这个专业作为她继续深造的方向。
职业发展转折点
02
虽然学习了环境科学,在大学时代晓静对于自己前途思考与大多数大学生一样,想找一份好工作然后在北京安家立业。但是在大学毕业那年的暑假,晓静加入了大学生绿色营,前往云南进行考察。大学生绿色营是环保作家唐锡阳96年创办,在1996年-2006年间,绿色营每年都有由关心环境保护的大学生组成的考察队,对环境保护的焦点地区进行考察,并在在科学考察和调查的基础上,呼吁社会对于当地环保问题的关注。
06年跟随绿色营去往白马雪山的考察,也是晓静第一次有机会深入欠发达地区的社区中去。在那次考察中,他们深入每个村子,住到村民家里实地了解当地的状况。在去考察之前,晓静以为在物质条件如此匮乏的地区,当地人的生活状态很难与“幸福”一词联系在一起,“但真的走近那些村子,甚至是一些很少人会说汉语需要翻译的偏远村落,你依然能够从很多村民们眼睛中读出幸福和快乐”,这让晓静第一次去重新思考幸福的定义,以及环境和发展如何平衡的问题。
△06年,跟随绿色营考察
这些贫困的地区需要发展,而发展必然会带来自然资源的开发。“我们应该怎样去平衡环境和发展的关系?不能说因为贫困地区要发展就不得不破坏周边的环境,当地人就要维持原样,这对他们不公平,每个人都有发展的权利。”于是环境与发展的平衡从此成为晓静一直在探索的议题,“怎样能够找到一种途径,既可以保护环境,又能帮助当地发展,同时能够让人们继续生活在幸福的状态里?”
站在巍峨的白马雪山脚下,晓静第一次感到:“这个世界特别大,还有很多超越自己个人利益的东西值得去追求,你还可以在社会和环境议题方面有更大的贡献。”那个时刻也成为她人生职业发展的转折点。
这么多可能性里,我是什么角色?
03
大四那年, 晓静以学年第一的成绩被保送至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学专业。因为不用考研,最后一学期,晓静有更多时间参与校外的青年组织中,更广泛的接触到更多环境保护的非政府组织。
△克林顿大学
2007年开始她担任绿色大学生论坛的总干事,参与发起了中国青年应对气候变化网络(CYCAN),代表中国青年参与克林顿倡议全球峰会,并成为2041南极极地领袖项目的一员,考察南极生态及气候变化影响。
△在南极考察
丰富的社会实践和实习经验,让研究生毕业的晓静没有经历过海投简历的过程就留在了实习过的机构,开始参与推动中国民间组织参与国际气候谈判的工作中,并作为观察员参与了2009年、2010年于哥本哈根和坎昆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大会。
△作为中国民间组织代表与前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交流
“我至今特别感谢这段在NGO工作的经验,让我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有机会了解这个世界是如何运作的,比如,国家之间如何博弈,国家政策如何制定,以及这些上层结构对于社会和民生的影响机制。当你具备了系统观的时候,你会思考自己的定位,我到底要做什么?我的人生目标是什么?这个系统里,我的位置和角色是什么?”
△在坎昆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结缘Impact Hub
04在从事气候变化政策倡导的工作4年后,费晓静申请到Swedish Institute的全额奖学金去瑞典接受可持续发展战略管理的系统化学习。2013年回国后,她进入咨询行业,开始从事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变化方面的咨询。在给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做项目顾问期间,费晓静了解到WWF在创新孵化领域的全球战略合作伙伴Impact Hub,因此参与到中国内地第一家Impact Hub 在上海的创立,成为了Impact Hub Shanghai的联合创始人和管理合伙人。
谈到加入Impact Hub Shanghai的原因,晓静曾在访问中分享,在咨询行业工作的3年中,她看到企业越来越关注自身在环境和社会方面的表现,而有些挑战仅凭他们一己之力也很难解决,需要更多的创新者加入进来。“这些方案需要更多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创新机制才能产生,但目前专注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创新的公司或机构还很少。”
而Impact Hub正是为了打破这种现状而生的:
Impact Hub于2005年成立于英国伦敦,目前已经在全球100多个城市,50多个国家建立了创新中心。Impact Hub致力于打破人与人之间的信息障碍,搭建一个信息沟通、不同行业交流的渠道和场所。让以前闭门造车、独自奋斗的创变者,集合在一个空间中去,相互讨论,相互启发,相互合作。作为一个创新实验室、一个企业孵化器、一个可持续创新创业的社群中心,Impact Hub为其成员提供了一个拥有独特资源和灵感的生态系统,并提供合作机会为其成员工作带来积极的影响。
△Impact Hub Shanghai活动现场
2017年至今,在晓静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Impact Hub Shanghai链接了全球超过600万人的社群网络,与来自企业、政府和公益组织的伙伴一起,影响了超过20万的中国影响力创新行动者,孵化支持了近300个致力于应对全球可持续挑战的创业项目,并发起了专注早期可持续创新企业的影响力投资基金。2020年,Impact Hub Shanghai还发起了专注于可持续发展创新创业的线上平台makeable.cn,为更多的创业者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支持。
拥抱更多可能性
05
影响我们的不仅仅是课本、书籍,还有我们真真切切接触到的生活中的人。晓静曾在朋友圈中分享过她的感想:
“一位环保领域的前辈曾经对我说过,中国的环保问题不是都靠创新有趣方式就能够去改变,一定还有些事情是需要人即使困难也要踏踏实实的坚持下去才能改变。我很幸运在我成长的过程中,跟很多坚持在这条道路上的前辈们一同工作,他们用人生在践行着自己的理想与坚持,每次当我要放弃的时候,想起他们心中就又充满了力量。”
△在瑞典学习时期
在职业选择上,晓静和大家一样,也会有迷茫的阶段。每当这个时候,她会和前辈们沟通。研究生毕业前,正值职业选择重要时刻的她在一次美国访学中与一位一直在支持中国青年环保领袖的阿姨沟通起自己的困惑:到底是去公司还是留在非政府组织工作?因为在中国非政府组织的收入可能相对公司来说是比较低的。但是那位阿姨告诉她,“其实这个选择并没有那么重要。不管你做出什么选择并不代表你一辈子就这样了。一辈子很长,你有很多选择的机会,不用那么焦虑。当下你可以去做你最想做事情,不要有太多顾虑。但做完选择,你要承担,或是说,珍惜这个选择机会,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情。”
听罢,晓静心里的石头落了地,选择留在当时实习的机构,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后来不管是选择进入咨询行业,还是辞职创立Impact Hub Shanghai,她都选择了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在每一个选择的当下,能够收集到的信息、可获得的资源以及心智成熟度会让你的决定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我高考时选择去学习这个专业,当回头时你可能会说这个选择是好是坏,但如果尝试了,觉得选择不对,可以不用一路走到黑。如果真的想改变,是没有改变不了的事。人是会成长的,人生可以有很多可能性。”

MG读者福利
创业者必看:影响力加速计划
扫码添加下方Lily微信
添加备注“加速计划”领取
注: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本公众号的采访秉承客观、中立的态度进行撰写,采访均不收取任何费用,欢迎扫描下方Lily二维码,自荐或推荐海归故事!
关于MG(戳文字即可阅读)诞生▕成长▕原型热门阅读(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仙人掌学院:陪伴独立的灵魂发声
△学“无用”的学科,做有用的事情
这是「MG学长」采访的第140位海归
距离完成目标还有860位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