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师之死——再读《资治通鉴》读书笔记20

在古代,帝师的地位是极其高的,因为皇帝在小的时候就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但是也有帝师死于非命。汉元帝时的萧望之就是一个。
“甚矣孝元之为君,易欺而难悟也!”这是司马光对于萧望之之死给汉元帝的评价。为什么会有如此的评价呢?关键是因为以下几件事。
首先让人感到奇怪的是萧望之的第一次入狱。萧望之是汉元帝的老师,而且被汉宣帝定为三位顾命大臣之一,其地位之高、人品之可靠就足以展现了。但是因为他与外戚史高、宦官石显之间的矛盾,再加上奸邪小人郑朋与华龙的诬告,萧望之被调查。这次负责调查的还是弘恭,也是反对萧望之的人。试想弘恭的奏报该是怎样的了。“朋党相称举,数谮诉大臣,毁离亲戚,欲以专擅权势。为臣不忠,诬上不道。请谒者召致廷尉。”六条大罪,萧望之被捕入狱。但奇怪的是汉元帝批准了弘恭的奏请后不久,竟然说不知道“召致廷尉”是入狱,还以为只是询问而已。这话可真是奇怪。作为一个八岁被立为太子,二十六岁登上皇位的皇帝,长大后也常跟随皇帝处理政务,怎么会不知道“召致廷尉”就是入狱呢?
汉元帝对于曾经教授自己八年的老师还是有感情的,还是相信他的能力的。当上次的入狱事件老师被革职后,汉元帝又重新启用萧望之,想让他做丞相。结果此事又遭到了弘恭和石显等人从中作梗。恰巧此时和萧望之一个阵营的刘向、萧望之的儿子也正在上书为他伸冤鸣不平。弘恭石显调查后说萧望之不是被冤枉的,“所坐明白,五谮诉者,而教子上书,称引亡辜之诗,失大臣体,不敬。”结果弘恭、石显还是要把萧望之逮捕入狱。当时汉元帝就认为自己的老师是一代大儒,“萧太傅素刚,安肯就吏”,不可能再受此屈辱了,但还是答应了石显二人的奏请。石显、弘恭不当面宣读皇帝的奏章,而让萧望之自己拆看,还派兵包围了萧望之的住处。萧望之问他的一个叫朱云的学生,他的学生“好节士”,建议他自杀。“吾尝备位将相,年逾六十矣,老入牢狱,苟求生活,不亦鄙乎?”遂饮鸩自杀。
更奇怪的是萧望之死后,对于逼死自己老师的两个人,“免冠谢”,也就是石显他们摘掉帽子叩头请罪就算完了。汉元帝为萧望之的死“却食,为之涕泣。每岁时遣使者祠祭望冢”,一直到去世。但这又有什么用呢?
想来想去,汉元帝的这些奇怪的举动或许是源于他的性格,史书说他“为人柔懦”,汉宣帝在世时就曾经评价他说:“乱我家者,太子也!”性格决定命运,也确实,从汉元帝开始,重用宦官慢慢让强大的西汉王朝走向衰落。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