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之音中文广播(勇猛外宣78年的美国之音,现在竟然成了“美奸”?)

美国之音中文广播

乌鸦校尉作品
首发于微信号 乌鸦校尉
微信ID:CaptainWuya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美国之音被美国政府自己整了。

6月15日,美国之音的台长阿曼达·班奈特和副台长桑蒂·菅原同时“被”辞职,并表示上级“有权替换我们”。

一把手和二把手双双卷铺盖走人,而且,这两位言辞之间颇有些惶恐。

早在4月初,美国之音就曾因为自己“不恰当的报道”被美国政府狂喷。

美国之音如实公布了当时中美两国因为疫情死亡的人数:

而且还在推特上分享了武汉解封当天的灯光秀。

白宫对此勃然大怒,指责其拿美国纳税人的钱,不仅没有讲好美国故事,反而帮中国宣传。

懂王亲自撸袖子上阵,在发布会上点名批评美国之音,说它的报道“令人作呕”。

最近又爆出,美国疾控中心CDC在4月30日的一封内部邮件中,要求将所有与美国之音有关系的采访申请拦下,不要呈交给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或是美国副总统办公室。

美国之音很难受,台长贝内特很委屈,我明明只是转发了美联社的消息,而且黑中国的工作我有在做啊,别催了别催了。

不好意思,委屈没用。

在特朗普眼里,反华不绝对,等于绝对不反华。

当年公知的著名语录,没想到应验得如此戏剧:

“如果尖锐的批评完全消失,温和的批评将会变得刺耳。

如果温和的批评也不被允许,沉默将被认为居心叵测。

如果沉默也不再允许,赞扬不够卖力将是一种罪行。

如果只允许一种声音存在,那么,唯一存在的那个声音就是谎言。” 

放到美国之音这里就是:

如果肯定中国的声音完全消失,那么,委婉的赞扬都会变得刺耳。

如果委婉的赞扬也不被允许,沉默将被认为居心叵测。

如果沉默也不再允许,黑中国不够卖力都将是一种罪行。

如果只允许一种声音存在,那么,唯一存在的那个声音就是谎言。

说到底,不是美国之音业务做得不好,只是觉悟不够,没有跟上大统领的反华“新常态”,步子迈小了点。

当大家都在无底线黑的时候,根据“末位淘汰制”,美国之音“业绩”不达标,被安排得明明白白是理所应当的,千万不要觉得太委屈。

过去的美国之音,可是反华急先锋,反共大本营。

长期以来,美国之音以优质的服务,亲民的价格,获得了历届美国总统的交口称赞,一致好评。

现在沦落到这个地步,实在让人唏嘘。

我们从美国之音的成立说起。

1

曾有个外国人借停留在华盛顿的机会,想拜访美国之音总部,令人吃惊的是,他竟然找不到这个鼎鼎大名的广播公司的所在地。

他找了好几种地图,没有看到“VOA”的字样,只好打电话给旅游局,这才知道原来在国会旁边,等他到了国会附近,还是没有找到想象中的广播大楼。

实在找不到了,他向一个公务员模样的人打听,对方告诉他,就是国会大厦左前方那栋建筑。

这座5层楼的灰色长方形建筑,外表看起来毫不起眼,只有走进去才知道里面别有洞天。

原因也很简单,美国之音成立就是为专注对外宣传的,所以在国内存在感不强。

二战时期,法西斯的宣传能力非常强。

戈培尔还有一句名言——“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

在这个准则的教导下,德意日利用大功率无线电广播,发动了强大的宣传攻势。

1938年,戈培尔(右一)参观帝国广播署研发的改进型“国民收音机”RM-65

而反法西斯阵营的宣传力量则比较弱小,为适应战争需要,美国征用了私营的商业广播电台,组建了新闻和播出组织。

1942年2月24日凌晨,一串电波从纽约向欧洲发出:

美国之音现在开始广播。今天是美国参战以来的第79天。今后每天的这时候,我们将向你报道美国和战争的消息……

美国之音就此诞生。

不过,此时的美国之音,水平很菜,根本没有多少听众。

直到二战结束,欧洲建立了8个社会主义政权,丘吉尔说横跨亚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杜鲁门表示世界分成了两个敌对阵营。

这时候美国之音才开始被重视起来。

194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1948年新闻和和教育法案》,正式授权政府经营属于自己的官方广播电台,向外宣传美国的政策。

冷战开始了,在不能大规模热战的情况下,新闻宣传就是最重要的武器,“在宣传上花费的1美元,就等于在国防上花费5美元”。

中国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主要国家,自然受到了美国的重点“照顾”。

50年代,杜鲁门和国会为了“真理宣传运动”,拨出了大量经费建设海外转播台,《1984》里老大哥的形象呼之欲出。

到1965年,美国之音发射机增加到105部,总功率达到15135千瓦时,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的发电量。

在亚洲的菲律宾、冲绳和泰国,美国设立了大功率的中波转播台。美国负责对外宣传的人士认为,这3座转播台“能使整个中国大陆听到美国之音”。

当时,美国之音每天对中国播出英语节目11小时,普通话节目4小时,广东话节目1小时,闽南话节目30分钟。

几乎覆盖了大陆绝大多数人口。

美国之音大功率发射塔

在内容上,一开始,美国之音走得也是傻乎乎的路子,天天用政治意识形态狂轰乱炸,根本没有几个人听得下去。

那时候还有一个很有时代感的罪名,叫做——偷听敌台广播。

到了60年代,美国之音终于找到了好办法吸引中国听众——教英语。

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解冻后,1973年开通了何丽达主持的《英语900句》节目,一时间好评如潮。

何丽达主持的《英语900句》

平均每个月,美国之音能收到大陆来信多达1000封,甚至不乏西部偏远地区的听来信。

随后,更多的教学节目包括《商业英语对话》《太空与人》《今日美国》《美国人物志》都开办起来。

在这些节目里,美国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社会制度,历史文化,被大量地灌输给中国的老百姓,令信息匮乏的人们感到耳目一新。

在普通人眼里,这个“敌台”的节目实用、播音员发音充满磁性,音乐也很好听,忍不住想听。

介绍一位美国企业家创业成功时,美国之音会说他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成了“万元户”。

还有什么“肥水不流外人田”、“高不成低不就”、“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等俚语更是信手拈来,完全是中国大众新闻乐见的生动语言,让人根本听不出来是“敌台”。

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美国之音中文部。

因为美国之音选用了大量十分了解中国历史、现状和文化的华裔担任记者和主持人。

典型的如周幼康,这个名字是美国之音中文报导的一块金字招牌,

1959年开始,周幼康在台湾警察广播电台当记者,但是他一直久仰美国之音大名,把到美国之音工作当成毕生工作的最高目标。1967年7月1号,周幼康终于进了美国之音。

1992年7月,美国之音中文部记者周幼康采访中国国家主席之子杨绍明

由于是学文学出身,周幼康在节目中,古典文学、成语典故、逸闻趣事,包括各类俏皮话,可以说运用自如。

1978年,出生于台湾的女大学生赵克露在美国之音做暑期工时,她吃惊地发现,这地方是个博物馆,藏着好些中国现当代名人的后代,比如黎元洪的孙子。

上世纪40年代末,大陆直接移民美国,用英文通过美国之音的政府公务员考试的富家子弟,成为美国的重点策反对象。

后来,赵克露也成了美国之音中文部的负责人。

时间越往后,美国之音的策反工作和规模就越大。

90年代,美国之音招收了不少大陆留学生,学历包括传媒、国际政治、教育、经济,甚至化学硕士。

美前总统里根曾在内部称:“要把接收中国留学生作为一项战略投资”。

1982年当他得知中国在美有六千五百名访问学者和留学生时,就表示“六万五千人更好,这是长期投资”。

美特别重视对我留美学生的工作。重点喜欢盯住留学生中的高干子弟和学习尖子,跟他们建立私人关系,期望他们回国后能担任要职。

“等他们逐步成为中国社会的栋梁后,就可以通过他们的头脑逐步使中国向资本主义演变”。

连日本前首相中曾根也眼红美国之音的影响力,他在1982年一次内部讲话中说,美国在做中国留学生工作方面下手早,收效大,日本已经落后了。

这话不假,美国之音何止是中国,连苏联的工作都做得相当到位。

美国之音华裔女主播郑裕文

2

相对于中国,美国之音在苏联的渗透要麻烦一点。

因为苏联国土面积辽阔,当时的电台发射功率又普遍比较低,很难覆盖苏联全境。

1952年,杜鲁门特地就把美国海岸警卫队一艘100多米长的船只“信使号”改装成了一个移动广播站,把它交付给美国之音使用。
 

 
“信使号”不仅具有移动性强的优点,发射功率还是普通发射基地的三倍多,传播能力大大增强。
 
有了这个大杀器的美国之音,直接把船开到了希腊罗德岛,堵在苏联家门口宣传美国,每天24小时,轮流播音。

苏联也不是吃素的,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二话不说,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多达一千多台干扰电台,全频率阻击美国之音的广播。

美国之音见招拆招,又在慕尼黑建了当时世界最大的发射电台。威力之大,能长驱直入,与莫斯科之声较劲。

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美国之音创造了世界广播史上的纪录。

在古巴局势最紧张的时候,美国之音集中了52部广播发射机,使用80个频率对苏联和东欧国家广泛散布美国封锁古巴的情况。
 
美国之音正常的广播时间是8小时,但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美国之音每天连续24小时广播,所有人取消休假三班倒。

美国的西欧小伙伴们都惊呆了,英国《泰晤士报》把这形容为一次“摧毁性的广播轰炸”。
 

 
和在中国教英语夹杂美国价值观类似,美国之音也用文化冷战的方式渗透苏联,比如开办音乐节目。

康诺弗主持的爵士节目《美国音乐》,成为苏联民众欢迎的一档节目。苏联青年不但跟随康诺弗学英语,还模仿他拉长声调发音。

他访问波兰时,获得明星般的欢迎。他成为爵士乐和美国之音的符号,在冷战高潮时期,他拥有3000万听众。

在这期间,美国之音开始重点制定宣传手法,不断提升业务技能。

美国的宣传专家们对美国之音的行动洋洋得意,自己将其称为“白色宣传”。

什么是白色宣传呢?

按照中情局自己的解释,“黑色宣传”是以彻头彻尾的谎话为主。

比如在二战时,英国建了一个冒牌的德国官方电台叫加莱士兵电台,对德军广播,用来瓦解德军士气,这就是“黑色宣传”。

而“白色宣传”是指向听众讲事实,说真话,但十句真话夹一句假话,让人防不胜防。

1987年12月,巴勒斯坦掀起反抗以色列的斗争,史称“石头革命”。

以色列政府以血腥残暴的方式实行“铁拳政策”,出动重兵,大开杀戒,打死和杀伤了无数巴勒斯坦人民。

而美国之音对此的报道是这样的:

1、1988年1月7日。“以色列在上月巴勒斯坦人的暴乱中逮捕了2000人。”

2、1988年1月17日。“以色列外长佩雷斯呼吁与约旦会谈,希望结束5个星期以来的巴勒斯坦人的动乱。”

3、1988年3月23日。“以色列打死一名巴勒斯坦青年,当这名青年与其他人一起用石块、铁棒、瓶子袭击以色列军人时,被打伤,以后不治而死。”

这些新闻没有一句评论,看上去好像也不带任何立场,但一般听众听完很容易得到这样的结论——是巴勒斯坦人在搞“动乱”“暴乱”,以色列则“希望结束”暴乱、动乱。就连以色列打死一名青年这样的暴行,也完全是事出有因,值得同情的。

只要稍微改几个词语,就能完全颠倒黑白,比赤裸裸跳出来维护以色列高明得多。

“你要撒谎时,唯一的方法是使小事真切。”

这句话本来是纳粹宣传的座右铭,但却在美国之音这里得到了完美的执行。

到80年代,美国之音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达到了巅峰。

1980年7月,波兰因提高物价导致群众不满引发了全国性的罢工。

美国之音不分白天黑夜地反复广播波兰罢工,推波助澜。

1980年波兰街头的罢工运动

苏联听不下去了,外长亲自致函美国国务卿:管管你们的美国之音,报道波兰形势可以,不要总煽动波兰人仇恨苏联。
 
结果是可想而知的,美国政府表示:自由民主的美利坚充分尊重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我们绝不会妨碍美国之音的新闻报道权,我们对苏联的指责表示抗议。
 
到了10月份,东欧第一个独立的工会组织——“团结工会”在波兰成立,莱赫·瓦文萨当选为团结工会领导人。

这个瓦文萨只有小学文化,平时的爱好就是听听广播,没少听美国之音,因此对世界局势有一点粗浅的认知。

 
美国之音迅速察觉到:此人是可以争取的对象,我们要努力和他交上朋友。
 
美国之音开始用大篇幅报道团结工会各种公开和地下的活动,以及瓦文萨和其他领导人的境况、演说和声明。在报道中,美国之音还有意把瓦文萨塑造成反政府民主英雄的形象。
 
同时,美国之音还对瓦文萨疯狂暗送秋波,极力宣扬美国和西方劳工组织对团结工会的支持,呼吁波兰政府释放被关押的团结工会领导人,不要废除团结工会。
 
在美国之音的推波助澜下,只有小学文化,对政治一知半解的瓦文萨被塑造成一面旗帜。

团结工会成为波兰最大的反对派,并与波兰共产党政府展开了将近十年的政治斗争,并成功实现了美国口中的“和平演变”。

瓦文萨与克林顿

1989年11月,瓦文萨访问华盛顿,热情称赞美国之音:“美国之音对波兰的贡献、影响如同太阳对地球一般的重要。”
 
一个月后,波兰议会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改国名为波兰共和国,并更改国徽。社会主义的波兰人民共和国一去不复返了。

苏联恐怕要更戏剧性。

80年代中期,戈尔巴乔夫提出“新思维”改革动议,在苏联引发了解除还是加强干扰欧美广播电台之争。

争论的结果是,1987年1月,戈尔巴乔夫一锤定音,停止干扰美国之音的对苏广播。

美国国际广播委员会窃喜不已,他们认为,苏联停止干扰西方广播,可能比戈尔巴乔夫从东欧撤军50万人更重要。

苏联人在餐桌前收听广播

停止干扰已经够震惊了,更令人意想不到的还在后面。

1990年,“美国之音”正式落户莫斯科“开放广播电台”,堂而皇之地在苏联播出。

直到1998年,它才悄然离开俄罗斯,而苏联那时早已经轰然倒塌。

东欧国家一个接一个沦陷,苏联也风雨飘摇,中国也笼罩其中。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大陆也停止了对美国之音的干扰,收听美国之音也不再是违法行为。

美国之音相关人士表示让中国人“真正接受西方思想的西方价值观念的绝好机会要来了”,抓紧良好的时机开展对话宣传。

美国之音瞄准的是中国的学生,几次学潮、骚乱的背后,我们都可以看到美国之音的影子。

最危险的一次,是30年前的春夏之交。

彼时,只有一两名记者的美国之音北京分社从全球动员记者赶来北京,甚至连前员工也不放过。

美国之音的员工在幕后为学生进行出谋划策,诱导学生。

当运动进行到高潮时,美国停止了所有的生活和娱乐节目,集中火力报道。

那段时间几乎所有的谣言,都是美国之音制造的,很多到今天还让不少人深信不疑。

幸运的是,中国没有重蹈苏联和东欧国家的覆辙。

差一点点,中国就不是如今的中国了。

3

冷战结束后,美国失去了最大的对手,很多东西都开始全方位断崖式下跌,连带宣传领域的水平都大不如当年了。

在大部分90后的孩子都玩过的《红色警戒》里,美国人从来不会傻乎乎地直接抹黑苏联的军人,相反,这里面苏联的坦克厚实,火力很猛,战士很英雄,科技也发达。

但在剧情里,这样强大的军队最后却输得一败涂地,让玩家忍不住去反思,究竟哪里出问题了呢?

不是战士的问题,不是坦克飞机火力的问题,那只能是体制的问题了呗。

可是随着中国的国力在不断上升,人民群众的认知水平在不断提高,美国媒体的抹黑水平却没有与时俱进。

1999年,中国驻南联盟使馆被美国导弹轰炸,三名中国记者牺牲。

但在美国之音的播报里,“美国导弹的‘误炸’是可以理解的,中国方面在炒作和扩大事态,缺乏合作和解精神”。

此后的银河号事件、南海撞机事件、美国对台军售……一系列愚蠢和傲慢的报道与评论,使美国之音本已不多的声誉透支殆尽。

现在大家再看到美国之音的发言,只会嗤之以鼻。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网络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在我国的迅速发展,美国之音的广播越来越没有市场,并最终完全终止了对华短波广播,转战网络战场。

两位台长眼见美国之音江河日下,也许只是想回到过去,学习一下前辈们的造谣手法,真真假假混在一起,重拾公信力。

没想到,白宫看不穿这番苦心,错把“忠臣”当奸臣,直接开骂、炒鱿鱼,打成“通共电台”。

昔日那道“永不消逝的电波”,最后却以这种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谢幕,不知道又是讽刺了谁?

乌鸦校尉整理编辑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乌鸦校尉(ID:CaptainWuy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
分享给朋友或朋友圈请随意
参考资料:
毕波:《美国之音透视》

凤凰网:美国之音对华广播72载:解密那道“永不消逝的电波”
新浪历史:时代的“杂音”:美国之音的禁忌历史
YouTube视频:《50周年纪念:美国之音与海岸警卫队冷战时联手行动》
透视俄罗斯:《“偷听敌台”:苏联是如何与西方电台“过招”的》

乌鸦校尉的视频在B站上线啦!小伙伴们有兴趣一定要去给我们捧捧场呀!

美国之音凉凉吧

美国之音中文广播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