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西亚马尔克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爱情观)

加西亚马尔克斯
点击上方蓝字“国际范儿”可关注加西亚·马尔克斯

今年4月17日恰逢哥伦比亚著名作家、魔幻现实主义大师加西亚·马尔克斯逝世两周年,各大媒体再次掀起讨论热潮,回顾这位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人生与创作,以此缅怀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大师传奇的一生。
如同作家丰富多彩的创作风格,加西亚·马尔克斯作品涉及的主题林林总总,有历史、政治、孤独和死亡,有对国家命运和家族兴衰的考量,有对人一生与老年的思考,也有对人性和情感的探讨。然而,爱情这个话题在加西亚·马尔克斯早期的作品中不常提及,真正的爱情甚至从来没有出现在他早期的作品中。即便出现爱情,也不作为重点,而被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时常被描述为通奸、强暴、乱伦的感情。甚至他的名著《百年孤独》,其中唯一出现真正爱情的地方,也是乱伦的爱情:阿玛兰塔·乌苏拉爱上了自己的姨妈奥雷良诺·巴比伦,两人结合,生下长着猪尾巴的婴儿,成为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七代人,这是百年间诞生的所有布恩迪亚家族中唯一因爱情而降生的婴儿。
巴尔加斯·略萨

拉美文学的爱情主题通常不是“罗密欧与朱丽叶”般的纯美,而是彰显男性力量、带有征服色彩的或乱伦或激情的爱恋,典型的代表就是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巴尔加斯·略萨以自己与姨妈的不伦之恋为素材,创作出小说《胡莉娅姨妈与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同样经历和上演了“洛丽塔式”的爱恋。在他18岁时,他爱上小他9岁、此后成为他妻子的梅赛德斯。如此,乱伦、同性恋、情色、暴力、忘年恋这样的题材和内容以及“洛丽塔情结”在拉美作家的作品中屡见不鲜,不足为奇。
加西亚·巴尔克斯与妻子和孩子
如果说《百年孤独》中乱伦这种封建的、带有封闭色彩的爱情象征了拉美人民的落后与孤独,意味着拉美悲剧历史的循环往复,那么,加西亚·马尔克斯其他作品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乱伦关系的描写又反映或象征了什么?其实,拉美文学中大多乱伦的爱情并非虚构,这种不伦之恋的的确确存在于拉美现实生活中,时至今日,依然如故。或许因为拉美大陆经历了艰难苦痛的殖民历史,多种文化混杂和种族融合,产生了一份异乎寻常而又极为丰富的历史遗产,拉美人民的心理状态也因不同的历史境遇而发生改变。对此,我们无法用中国儒家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理解或评述他们,也无法争论其观念的好与坏。我们所清楚的是拉美民族长期处于被侵略、被奴役、被殖民的地位,这种特殊的历史条件造就了特殊的国民性情。他们所持有的爱情观和人生观也与国家历史和命运息息相关。加西亚·马尔克斯正是基于对这一点的考量,在其有限的作品中体现不同的情感,他既没有落入俗套地对爱情歌功颂德,也没有大肆呼吁纯洁无瑕的爱情。而是反其道而行之,给人们展示了不同于纯美理想主义爱情的别样情感。
早在加西亚·马尔克斯之前,拉美文学史上就有不少爱情著作,从修女胡安娜·德·拉·克鲁斯爱情诗中对纯真爱情和自由恋爱的追求,到罗慕洛·加列戈斯的《堂娜芭芭拉》中炽热如焰火的悲壮激烈的爱情,再到埃乌斯塔西奥·里韦拉《旋涡》中男女主人公冲破束缚、不顾一切私奔的爱恋。拉美作家对爱情主题也进行了绚丽多彩的别样演绎。加西亚·马尔克斯面对这样一个似乎已是老生常谈、已被写绝写尽了的题材,不免要沉思再三,甚至要独辟蹊径。几年的酝酿之后,他终于创作了一部几乎囊括人世间种种爱情的“爱情百科全书”——《霍乱时期的爱情》。
电影《霍乱时斯的爱情》
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中,作家通过塑造三个主要的人物形象,描绘了人世间各种别样的爱情。女主人公费尔米娜经历的三次恋爱:幻梦之爱,相依相伴、细水长流的婚恋和古稀之恋。男主人公阿里萨则经历了灵与肉分离的爱情:柏拉图式的爱恋和纵欲之爱。女主人公丈夫乌尔比诺一生的两段爱情:稳定持久的婚恋和一场充满激情的婚外恋。除了三个主要人物,加西亚·马尔克斯还通过男主人阿里萨的622次床笫之欢,向人们展示了爱的多种可能性:懵懂的爱、幻想的爱、柏拉图式空洞的爱、稳固的爱、易逝的爱、抚慰的爱、理解的爱、幸福的爱、失望的爱、悲惨的爱、激情的爱、私通的爱、高尚的爱、庸俗的爱、放荡的爱等。
《霍乱时期的爱情》不仅展现了加西亚·马尔克斯对爱情的思考和探讨,也反映了一代文学大师的爱情观。其实,作家年少时在妓院遭遇妓女强暴失贞,其中男主人公阿里萨的失贞情节正是源于作家自身的经历,男主人公在精神上忠贞于一人、在肉体上出轨的行为也是作家自身情感生活的缩影。小说的扉页上印有:“自然,本书为梅赛德斯而作”。梅赛德斯是加西亚·马尔克斯一生挚爱的妻子。他在18岁时爱上小他9岁的梅赛德斯。之后由于二人两地分隔,他们凭借写信谈了13年的恋爱。其实,在这13年中,加西亚·马尔克斯与许多女人有过情感纠葛,但任何一个女人都无法替代梅赛德斯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也阻止不了他深爱着这位心中的女神,这恰恰与《霍乱时期的爱情》里阿里萨对女主人公费尔米娜忠贞不渝的感情一样。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本爱情法典其实是加西亚·马尔克斯为妻子献上的最浪漫的情书,而最终男女主人公许下的“永生永世”的爱情宣言,也恰恰代表了作家对自己妻子坚定不移的真挚感情。从18岁风华正茂,到87岁寿终正寝,加西亚·马尔克斯将自己一生的精神之恋都奉献给了自己挚爱的妻子梅赛德斯。
加西亚·马尔克斯与妻子梅赛德斯
《霍乱时期的爱情》无疑是加西亚·马尔克斯讲述爱情的集大成之作,然而他对爱情的看法并没有就此停滞。在他年迈衰老之时,又对爱情有了新的体验,于是他再次提笔创作,书写了体现老年人爱情观的著作——《苦妓追忆录》。
《苦妓追忆录》将《霍乱时期的爱情》中悲剧性的“忘年恋”(更多的是少女单恋)演绎成了两情相悦、相对美满的迟暮之恋,这不仅表达了作家“爱情之深浅不分年龄大小”的爱情观,也透露了作家在耄耋之际的创作心态和一种夙愿的了结。
“洛丽塔情结”的故事情节构思是对作者年老保持青春活力、老当益壮状况与心境的肯定。小说中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爱上一个青春少女,这是上帝赐予他临死前的惊喜,赋予他活下去的动力,苍老的灵魂重新被唤醒燃起。生命似乎从此重新开始, 万物复苏,鸟语花香。因为爱,世界再次向他展开怀抱。爱情唤醒了老人躯体里充满活力的细胞。90岁的老人像初恋的少年,活力四射,激情澎湃,真可谓“老夫聊发少年狂”。

在现实生活中,60岁的加西亚·马尔克斯预感自己衰老,决心要快点做好每件事。70岁患上淋巴癌,他与病魔开始了长期斗争。疾病促使他放弃所有的社交活动,顺其自然地完成回忆录《沧桑阅尽话人生》。《苦妓追忆录》的创作正始于这种状态之下,主人公“我”折射出作家的创作心境:继续赶下去遇到的只是死亡,不如慢条斯理好好地过好每一天。因此,在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人生终点,他以“洛丽塔式”青春活力的爱恋为自己的文学人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用耄耋之年的激情谱写了一曲动人心扉的“忘年恋”。哥伦比亚作家豪尔赫·弗朗哥评论,“加西亚·马尔克斯打乱了令我们衰老的生物钟,通过其笔下的老寿星指出,人的年龄并非为其实有,而是来自于他的感受”。
加西亚·马尔克斯对于老年人的爱情观并非是要解构传统的婚恋观,他只是平静而自然地陈述了一种人类情感的可能性,这也是人性本能之使然。《霍乱时期的爱情》中男女主人公的古稀之恋也是发生在女主人公亡夫之后,并没有颠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传统婚恋观,反倒突出了精神伴侣的重要性。《苦妓追忆录》中的老人也不是有妇之夫,他一生都没有真正体验过真爱,而是在寿终正寝时遇到了自己“爱”的春天。他对女孩的追求没有违反伦理道德,因为他没有家人的束缚,也从不强迫女孩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而是给予她最大的关怀,以一片真心得到了女孩最终的爱。
我们透过加西亚·马尔克斯仅有的两部爱情著作,可以一窥这位文学大师的爱情观:人生在世要不间断地追求情感,最理想的情感状态或许是得到如妻子梅赛德斯这样的精神和肉体皆能擦出火花的终身伴侣。倘若没有,也不能否认爱情的存在,因为人世还有众多值得珍惜的情感。即便年老,人也不能没了激情,没了对生活的热爱。老年“洛丽塔情结”的爱恋恰恰反映了加西亚·马尔克斯这种“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心境,始终对生命保持活力、永恒追求的坚定信念。

孟夏韵外交学院教师
拉美文学研究者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主编 吴云

加西亚马尔克斯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