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咸水湖(中国十大咸水湖)

中国最大咸水湖

中国十大咸水湖

咸水湖,顾名思义是指以咸水形式积存在地表上的湖泊。咸水湖的存在需要一定的地质和气候条件,首先,在内流流域内具有一个集水成湖的盆地;其次,湖水的蒸发要超过补给,湖泊需要有一定的入流,因为极干旱地区无地表径流,不能形成湖泊,所以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最有利于咸水湖的形成;最终,入流河水或风从周围的岩石中携带大量盐分入湖,为盐类的堆积提供可能。

由于特殊的形成条件,我国的咸水湖大部分分布于青藏地区。盐湖是咸水湖的一种,是湖泊发展到老年期的产物,其含盐度很高,矿化度往往大于35g/L,我们下面要说的中国十大咸水湖不包括盐湖在内。

1.青海湖

青海湖古称“西海”,又称“卑禾羌海”,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也是我国最大的湖泊。目前湖面积4451.5km2,最长约104km,最宽约62km,湖水平均深约21m,最大水深为32.8m,湖面海拔3260m,湖水盐度为1.24%(一般海水含盐量为3.5%)。

青海湖卫星图

青海湖的湖水补给主要来源于河流注入和降水。湖水周围大小河流有70余条,呈明显的不对称分布,湖北岸、西北岸和西南岸河流多,流域面积大,支流多;湖东南岸和南岸河流少,流域面积小。青海湖的径流补给主要来自布哈河、沙柳河、哈尔盖河、泉吉河、黑马河5大水系,它们占入湖径流量的83.1%,各水系特征如表1所示:

表1

青海湖地区具有高原大陆性气候,日照强烈,冬寒夏凉,雨热同季,干湿季分明。湖区全年降水量偏少,降水多集中在5~9月份,东部和南部稍高于北部和西部,湖区年平均降水量300~550mm,年蒸发量为800~900mm,蒸发量远远超过降水量。

青海湖是构造断陷湖,四周被橡皮山、大通山、日月山和青海南山所环绕,湖盆边缘多以断裂与周围的山相接。距今20~200万年前的成湖初期,青海湖属于外流淡水湖,与黄河水系相通,至13万年前,由于新构造运动,周围山地强裂隆起,从上新世末,湖东部日月山强烈上升隆起,使原来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被堵塞,迫使它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出现了尕海、耳海,后又分离出海晏湖、沙岛湖等子湖。

135编辑器

2.色林错

色林错位于西藏自治区羌塘高原南部、申扎县以北,是西藏第一大湖泊,我国第二大咸水湖。色林错是青藏高原形成过程中产生的一个构造湖,亦为大型深水湖,湖心区水深在30m以上,湖面海拔4530m,湖泊东西长约72km,平均宽约22.8km,其中东部最宽达40km,湖水面积2391km2,为西藏最大的内陆湖水系。

流域内有众多的河流和湖泊互相连接,组成一个封闭的内陆湖泊群,主要湖泊除色林错外,还有格仁错、吴如错、错鄂、仁错贡玛、恰规错、孜桂错等23个小湖。色林错的主要入湖河流有扎加藏布、扎根藏布、波曲藏布等,其中,扎加藏布全长409km,是西藏最长的内流河,发源于唐古拉山,于色林错北岸入湖。

色林错卫星图

色林错原本是我国第三大咸水湖,面积小于纳木错,但是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在“长大”,近四十年来湖面扩张超过40%,周围的一些草场被淹没,湖边居民的房屋和湖面中间隔着牛栏,湖水年年涨,牛栏年年退,渐渐地,湖水不但吞没了牛栏,甚至连房子都淹了。至2010年其面积增加到2349km2,比纳木错多出369km2,成功越位成为我国第二大咸水湖。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初步研究成果表明,降水增加是色林错“长大”的主因。

3.纳木错

纳木错位于中国西藏中部,现为西藏第二大的湖泊,也是我国第三大的咸水湖。“纳木错”为藏语,蒙语则称为腾格里海,都是“天湖”的意思。

湖的形状近似长方形,东西长约70km,南北宽约30km,面积约1962km2,湖水平均深度33m,中心位置水深接近100m。纳木错位于地势高亢的藏北高原腹地,湖面海拔4718m,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该地区空气稀薄,其密度为719g/m3;气压低,仅为54.9kPa;氧气少,含氧量为166g/m3,相当于海平面的59%;空气干燥少尘,透明度高,大气质量约为海平面的1/2。湖的南部岸边为念青唐古拉山东段的北侧山麓,而湖的西北侧及北侧为高原上的低山丘陵。

纳木错是一个封闭式湖泊,湖水主要来源于冰雪融水和降水,每年进入冬季,湖内会结冰,湖体完全封冻后冰面厚度达2m以上,至第二年六月中旬,冰才完全消融,故有大半年的冰期。

纳木错卫星影像

冬季冰封的纳木错

纳木错形成于200万年前的古近纪喜马拉雅运动时期。从古湖堤岸线分布的高度看出:在初始时期,纳木错湖面开阔且湖水深,进入第四纪后,因大陆板块碰撞挤压,青藏高原不断隆升,气候日趋干燥,湖面随之缩降。

经过百万年的变迁,现今在纳木错的外围,留有三层古湖堤岸的遗迹,古湖堤岸的遗迹显示了纳木错湖面缩降过程的前后次序,其中最高的一层,高出目前的湖面80m。

纳木错的周围是广阔的湖滨平原,生长着蒿草、苔藓、火绒草等草本植物,是良好的天然牧场,全年均可放牧。藏北的牧民每年在冬季到来之前,就把牛羊赶到这里,度过风雪严寒。湖滨平原绕湖四周,每到夏初时节,成群的野鸭飞来栖息,繁殖后代。湖泊周围常有狗熊、野牦牛、野驴、岩羊、狐狸、獐子、旱獭等野生动物栖居,湖中盛产高原的细鳞鱼和无鳞鱼类,湖区还产虫草、贝母、雪莲等名贵药材。

纳木错湖滨的草地

牧民放牧

135编辑器

4.扎日南木错

扎日南木错,又名塔热错,是西藏第三大湖泊,我国第四大咸水湖,大部分位于中国西藏阿里地区措勤县,东南一隅属日喀则地区昂仁县。

扎日南木错是青藏高原隆起过程中沿东西断裂陷落而形成的构造断陷湖,湖盆南、北部为断裂控制,沿断裂带分布500m以下的平缓低山近似平行地排列在湖体两岸,湖区水下地形大部分较为平坦,湖泊形态不规则,南北两岸较窄,东西两岸地势开阔。湖面海拔为4613m,湖水面积约996.9km2,最大水深为71.55m,湖水矿化度为13.9g/L。

湖区属于羌塘高寒草原半干旱气候,年均气温0℃左右,年降水量约250mm,湖水主要依赖湖面降水和地表径流补给,最大的入湖河流是措勤藏布,源于冈底斯山,其次是达龙藏布。滨湖滩地植被发育良好,以硬叶苔草和紫花针茅为优势种,浅水区有茂密的水草和藻类生长,湖中有裸鲤栖息。

扎日南木错卫星影像

135编辑器

5.乌伦古湖

乌伦古湖,又名布伦托海、福海,是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北部的断陷湖,是我国第五大咸水湖。乌伦古湖由乌伦古湖本身(大海子)和较小的吉力湖(小海子)两个水域组成,两者通过狭窄的通道连接。

全新世时期,乌伦古湖和吉力湖为统一的湖体,湖面辽阔,后因乌伦古河入湖口三角洲发育,湖泊退缩,河道被沙丘阻塞,遂分隔成两部分。乌伦古湖湖面海拔478.6m,湖形似三角形,湖水面积859km2,平均水深8m,最大水深为17. 4 m。湖水主要依赖地表径流补给,发源于阿尔泰山的乌伦古河为该湖的主要水源,其中,乌伦古河先流入吉力湖,经西北流出,再经8km的库依戈河汇入乌伦古湖 。

自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灌溉用水剧增,乌伦古河多处筑坝截流,导致入湖水量锐减,湖面急剧下降,1988年阿勒泰地区扩建引额济海工程后,把额尔齐斯河水注入湖区,增加了入湖的水量,湖泊水位才得以回升。

乌伦古湖湖区水质肥沃,湖内生物资源丰富,以产河鲈、草鱼、鲤鱼、贝加尔雅罗鱼、斜齿鳊、东方真鳊等著称,是新疆仅次于博斯腾湖的第二大渔业基地。小海子的整个东海岸及河口两侧,芦苇茂密,杂草丛生,野鸭成群,海鸥飞翔,还有白天鹅、斑鹤等稀有珍禽,夏秋两季可谓是”鸟类天堂”。

冬季拉网捕鱼

6.当惹雍错

当惹雍错位于中国西藏那曲市尼玛县,冈底斯山脉中段北麓断陷盆地内,第四纪时期,与当穹错属于同一大湖,后因气候变旱,大湖解体,才形成独立的湖泊。

当惹雍错的北部湖区是整个湖泊的深水部分,四周湖岸坡度较大,中央湖区水深超过200 m,实测最大水深为214.48 m,是青藏高原上已知最深的湖泊, 也是我国已知的第二深水湖(第一为长白山天池最大水深373.0m),湖面成长靴状,长约71.7km,最大宽度为19.4km,湖水面积856km2,湖面海拔4528m,湖水矿化度为18.49 g/L。

湖水主要依赖雪山融水、地表径流、地下水和大气降水补给,较大的入湖河流有达果藏布、卜寨藏布、麦弄曲,其中达果藏布发源于冈底斯山,长210.0 km,流域面积 5898.0 km2,从南岸流入当惹雍错,湖泊周围还有众多汇集雪山融水顺沟而下形成的溪流。

当惹雍错卫星影像图

7. 乌兰乌拉湖

乌兰乌拉湖位于格尔木市唐古拉山最北面,乌兰乌拉山西麓,是可可西里湖区的咸水湖。乌兰乌拉湖是由北湖、西湖和东湖3个湖以环状排列而成,总体呈北西西向展布,北湖狭长,东湖和西湖面积相近,3个湖的中心是一片陆地。

湖滨北部为屏湖岭,湖岸陡峭,东西部为狭长状河谷冲积平原,南部为宽阔的山麓冲积—洪积扇。乌兰乌拉湖长46.4km,宽11.73 km,湖泊水位高达4854 m,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湖泊之一,湖水矿化度为10.92 g/L。

从1998年开始,乌兰乌拉湖面积一直在扩大,到2012年湖泊面积达湖水面积为655.25km2,水域面积扩张原因主要是年降水量增加和年平均气温升高导致冰雪融水量增加。湖水的补给主要源于高山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中—新生代碎屑岩系的泉线涌水,其南面分布有等马河,其西南面分布有跑牛河和熊鱼河,其西面分布有小沙河、天水河等,其东面有一些季节性河流。

湖区属羌塘高寒草原半干旱气候,年均气温-6℃,湖区高寒草原覆盖率约20%~35%,植物只要有紫花针茅、藏扇穗茅、莫氏苔草及豆科的棘豆、黄芪等,湖中有裂腹鱼、小头裸裂尻鱼和高原鳅,及水草生长,水禽有赤麻鸭、班头雁、灰鸥,野生动物有藏野驴、野牦牛、藏羚羊等。

乌兰乌拉湖卫星影像

8.羊卓雍错

羊卓雍错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浪卡子县雅鲁藏布江南岸,湖面海拔4441m,湖体呈现枝状分布,北窄南宽,长74km,平均宽8.6km,最大宽度33km,湖面积为638km2,平均水深为23.6m,该湖与纳木错和玛旁雍错并称西藏三大圣湖。

羊卓雍错是由位于年楚河(雅鲁藏布江支流)-羊卓雍错断裂带南面的地层陷落洼地,经过冰川作用积水而形成的堰塞湖。该湖原本是外流湖,湖水经墨曲汇入雅鲁藏布江,落差达到900m,后来,由于山地抬升,气候趋于干旱,水位逐渐下降,进入雅鲁藏布江的水道被堵,该湖便逐渐变成了内陆湖。

羊卓雍错的湖水主要来源于冰雪融水及泉水,流域内的冰川面积达111.6km2,流入羊卓雍错的河流主要分布在湖南岸、东南岸、西岸,从西、南到东,依次有嘎马林曲、卡洞加曲、林清曲、香达曲、浦松曲和卡鲁雄曲,流域北部支流河短、水量小,大部分为季节性冲沟。湖体自身可以调节水位,年最高水位在9月至10月出现,最低水位在5月至7月出现。

羊卓雍错卫星图片(左上方的湖泊为羊卓雍错)

羊卓雍错内共有5座岛屿,面积最大的约18km2,最小的3000m2。岛屿根据各自形状而被取名为“色朵”(犀牛岛)、“雍布朵”(鹿母子岛)、“格莫日朵”(老狐狸岛)、“那亚朵”(盘羊岛)等。岛上有天鹅、黄鸭、水鹰、水鸽、鹭鸶、黑颈鹤、沙鸥、斑头雁、白鹭、雪鸡等30多种鸟类,是藏南最大的水鸟栖息地。

羊卓雍错流域的动物种类丰富,有雪豹、盘羊、水獭、猞猁、野驴、黄羊、岩羊、獐等国家保护动物。羊卓雍错盛产高原裸鲤、细鳞条鳅,种类单一,但数量非常多,故羊卓雍错被誉为“西藏鱼库”。

9. 哈拉湖

哈拉湖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和德令哈市之间,是一个内流咸水湖,在乌兰县、祁连山西南部晚第三纪形成的断陷盆地内,盆地外围北部是疏勒南山南麓,南部为哈拉湖南山,东、西部为低矮丘陵,滨湖是第四纪洪积、冰水冲积物,湖形近似圆形,水位4077.00m,长34.6km,最大宽约23km,湖面积607km2,平均水深27.4m,最大水深65m。

湖区属东山地草原半干旱气候,年均气温-4℃,年降水量200~300mm。湖水主要依赖地表径流和冰川融水径流补给,入湖河流有20多条,这些河多发源于周围高山冰川,湖北部的祁连山冰川面积89.27km2,冰川融水径流量0.35×108m3。湖泊周围人烟稀少,水草丰美,湖中有大种群的湟鱼,为雁类、鹬类和鸥类等鸟类的重要繁殖地。

哈拉湖卫星影像

135编辑器

10. 班公错

班公错是青藏高原西部的一座湖泊,位于西藏和克什米尔边境,中国和印度对该湖归属有争议,现中国控制该湖东部约三分之二,印度控制西部约三分之一。

班公错属构造性湖泊,处于班公错—色林错深大断裂构造带内,由三个狭长形小湖组成,其间有沟通水道,湖沿东西狭带状延伸约143km,南北最宽处约5km,湖面平均海拔4241m,总面积604km2,其中我国境内面积413km2,最大水深约57m。该湖东部水质为淡水,中西部为咸水,且越往西越盐化,东部湖区矿化度最高747.1mg/L,中部湖区矿化度最高2.76g/L,西部湖区矿化度最高达19.61g/L。

湖区气候干寒,是青藏高原最干燥地区之一,年平均气温-4~-2℃,湖水盛产裂腹鱼。湖水主要依赖地表径流补给,入湖河流东段主要有麻嘎藏布、多玛曲、昂卖曲等,西段主要有昌隆河、通达河等,其中最大的河流是麻噶藏布,发源于冈底斯山脉北麓。

班公错卫星影像

主要参考资料:

1.Wikipedia

2.王苏民、窦鸿身主编,《中国湖泊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年,ISBN 7-03-006706-1

3.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湖泊科学数据库

4.姜丽光, 姚治君, 刘兆飞,等. 1976~2012年可可西里乌兰乌拉湖面积和边界变化及其原因[J]. 湿地科学, 2014(2):155-162.

相关文章

中国五大淡水湖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在哪里?

美编:徐海潮

校对:薛志毅

中国最大咸水湖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