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营洲:节气随笔之三│惊蛰——干就是了

今日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大概在每年公历的3月5号或6号。
此时,天气早已回暖,万物正生长,如果再伴随着春雷一声响,在冬天蛰伏了一季的动物们都被这雷声给惊着了,所以惊蛰时有“春雷惊百虫”之说。
于是“惊蛰”这个节气的名字真的好生动,蛰虫惊而出走,故名“惊蛰”。的确,一声惊雷唤醒万物,诸草诸木诸动物竞相生长。
说得再文绉绉一些,元?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蜇虫惊而出走矣。”农历二月春雷乍动,冬眠结束,生命就彻底动起来了。
但实际上,从现代生物学的角度说,昆虫是往往听不到雷声的,而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蛰虫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真正原因,但古人所说“春雷惊百虫”也的确是形象又生动。
另外,因为二十四节气是起源于黄河中游地区,所以“惊蛰始雷”的说法也并不是全国各地都会有,比如北京的初雷往往都得到四月中下旬了,而云南南部则在一月底二月初即可闻雷。
《说文解字》中说:“惊,马骇也。”
这得从“惊”的繁体字才能看出来端倪,你看下图中“惊”的篆文,上面是一个“敬”字,下面是一个“马”字,可见“惊”字是从了“敬”的发音而念jīng。
于是我们就需要再解读一下下图中的“敬”字了,这个字是由茍(jì)和攴(pū)组成。
《说文解字》:“茍,自急敕也。”说明“茍”有紧急、急迫之义。
《说文解字》:“攴,小击也。”表示以手执杖或执鞭,进行敲打。
综合起来,下面这个图就可以更加形象地解释“惊(驚)”的本意了,也就是指马被急迫的敲打给吓着了。同时你看这个“骇”字也从马字旁,《说文解字》中对“骇”的解释为:“骇,惊也。”所以“惊”和“骇”都表示马被吓着了。
我想,表示马被吓着了也只是“惊”字的最初本意,或者只是一个指代而已,因为随着文字的发展,“惊”也早就不再局限于是马惊了,任何物或人的惊都是惊,比如惊涛骇浪、惊弓之鸟等。
我们再看下图中的“蛰”字,在小篆中的形象就很生动,就是一只虫子在泥土或洞穴中藏起来的样子。
《说文解字》中说:“蛰,藏也。从虫,执声。”
综上,“惊蛰”二字就照应了本文的开头,表示蜇虫惊而出走。白居易也在诗文《闻雷》中有言:“震蛰虫蛇出,惊枯草木开。”可见诗人能成为诗人,首先得具有对物候相对敏锐的洞察力。
惊蛰的英文表达通常为Awakening of Insects,我觉得这个翻译也是非常直截了当,就是唤醒昆虫之意。比如:Awakening of Insects means the hibernate insects begin to wake up gradually. 惊蛰表示冬眠的动物开始慢慢苏醒。
说到物候,《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惊蛰的三候概括为:“初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意思是说,惊蛰起,山桃花开始绽放。过五天,田野里可以看到不少黄色羽毛的小鸟在鸣唱。又过五天,雄鹰躲藏起来繁育后代,斑鸠正好处于求偶期,在田野中多了起来,古人误以为老鹰变成布斑鸠了。
试想,惊蛰节气,桃之夭夭,仓庚于飞,本来安静的鸠也要活跃鸣叫开始求偶了,如果没有了这样的动静这样的姹紫嫣红,怎么能叫春天呢?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整体来看,桃花和杏花便是惊蛰时节的花信了吧,这也真是人不知春草知春,当我们的还感知不到春天的时候,一些动物和植物就感知到了,这也正是我们人类要靠物候来感知气候的原因吧。
人靠物候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惊蛰时节最典型的天气是需要有雷声,“一阵催化雨,数声惊蛰雷”,如果惊蛰节气中一直没有打雷,这就会被认为是不正常的气候现象。比如民间有谚语:“正月里打雷,坟鼓堆;二月里打雷,麦鼓堆。”意思是说,正月如果就打雷的话,就容易出现大的疫情灾害;二月里打雷,将预示着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粮谷成堆。更进一步说,如果惊蛰已过很久也不见打雷的话,就会因为严重缺水而影响当年的收成。
传统民俗中,惊蛰节气适合吃梨,这叫“惊蛰吃梨”。这是因为这时的天气依然是乍暖还寒的时候,寒热交杂,容易出现感冒、口干舌燥、咳嗽等现象,而梨刚好具有清肺养阴润燥的作用。
我非常喜欢的一本食物本草书是清代何可谏所著的《增补食物本草备考》,在本书中对梨有明确记载:“梨,味甘、微酸,性寒,无毒。解恶疮毒,润肺凉心,消痰止嗽。解酒渴,利大小便,除客热,止心烦,通胃中痞塞、热结。多食令人寒中动脾。产后血虚者、金疮者、冷泻者忌服。”
可见,任何一种食物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梨虽好,但也不可多吃。
另外在中医看来,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较雨水节气更加渐升,于是阴血也就会相对不足,所以这个节气的养生重点就依然应该是顺乎阳气的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同时又不可过分消耗自己的阴津,比如要适当多饮水,少辛辣。
传统民俗中,还有在惊蛰蒙鼓皮、打鼓的习惯。其实说白了,这便也是古老的中国人民老早就意识到了“天人相应”的道理,听到天上有雷声,于是便在人间击鼓声,以求应天时而生活。这也让我想起了“惊天动地”这个成语,天上雷声惊了天,地上鼓声动了地,于是在惊天动地的声响中,满怀激情地去农耕,内心澎湃地去生活。
比如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传说当中龙从冬至时节的沉睡中醒来,龙抬了头,人也便开始要春耕忙农事了。
天空云滚翻,雷声响耳边。惊蛰不耕田,不过三五天。
在我看来,惊蛰时节带给我们的启发就是明而动,如雷之盛大,如电火之丰美,不要贪睡,更不要装睡。那些装睡的人,未必能听得懂天地间的“九州生气恃风雷”。
所以,干就是了。
因为,你对某事动了心。
或者,你对某人动了心。
难道不是吗?如果不是,我就真该惊了。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