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侬电影随笔:青春挽歌/因舞而变

 青春挽歌——《美少年之恋》
文/金侬
  导演:杨凡
  监制:张艾嘉
  主演:舒淇、冯德伦、吴彦祖
  第十三届米兰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
  青春是美好的,青春又是残酷和伤感的。
  之所以美好,那是因为青春是生命最华美的乐章,它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生机勃勃,充满希望;之所以残酷和伤感,那是因为青春的娇嫩、脆弱,不谙世事,不明辨是非,不堪承受生命之重,因此,易折、易堕落、易毁灭,就像美少年Sam的一去不回头,我们仿佛在倾听一曲忧伤的青春挽歌。
  一切就像歌一样娓娓唱来。
  Sam是一名警察,他经常身穿警服、一身正气地在大街上巡逻,这一天他遇到了Jet。Jet是从事不良职业的少年。当两个人的目光相遇时,不知为什么,他们的眼神有了一种交流。于是,他们成了朋友。
  Jet完全是为了谋生才从事不良职业,内心里他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厌恶,认识Sam以后,他觉得Sam就像灿烂的阳光一样吸引和打动着他。Jet有这种感觉,说明Jet有着向往光明的愿望,他本质上还是一个纯真、可爱的少年。
  Sam时不时带Jet到自己家去。Sam的父母向Jet讲述自己的儿子是多么的善良、正直、本份,总之是白璧无瑕,十分完美,没有缺点。事实上,Sam是怎样一个少年呢?他其实有着双重的性格。在家里,在警局,表面看来,他确实是个好青年,但他内心的情感,却崎型发展着。
  在几年前还没有当警察的时候,Sam就与同事阿青有着超出友谊的不正常关系。后来,他又与歌星K.S好上了。K.S挥金如土,十分奢侈,Sam为了感情替歌星还清了欠债。而这笔还债的钱,恰恰是阿青为了Sam去从事不良职业挣来的。阿青为了Sam,Sam为了K.S,他们一个为了一个,付出了自己的感情。最终,K.S离开了Sam,而Sam也离开了阿青。
  Jet不了解这一切,他依然追求Sam的阳光。终于,当Sam来到Jet的住所,看到与Jet住同屋做“同事”的阿青走出来,他的过去便再也掩藏不住了。
  然而,这仅仅是Sam在Jet面前的暴露,无非证明这两个青春美少年虽然外表看上去是两类人,但内心却同样阴暗,正好投桃报李,臭味相投,还不足以构成悲剧。悲剧的开始是Sam的家人,了解到自己的儿子居然有着他们根本想象不到的另一面,他们震惊了。其实,依Sam的父母良好的修养,即使震惊也不会做出对Sam过激的举动,兴许还会用爱教化、感召儿子,使他走出情感的泥潭。
  问题是Sam无法接受父母对自己的重新认识,这是悲剧的症结所在。Sam在父母面前一贯表现太好了,而父母也认为他好,现在,他怎么能突然就变成一个坏孩子呢?Sam的自尊、脆弱,使他无法面对父母,他唯一的选择,便是一去不回,永远地离开……
  听着忧郁的音乐和凝重的画外音,看着桔黄色的带有夕阳西下色彩的画面,还有在这画面中行走的青春美少年,每一颗珍惜生命、热爱青春的观众的心,都会为之叹息、哀惋。这本是不该发生的悲剧,却偏偏发生了,发生在青春的无知、脆弱、虚妄和过于自尊上。
  这虽然是一部反映青春少年的影片,但我固执地认为它并不适宜青春少年观看。相反,那些为人父母,儿子已到豆蔻年华的中年人,我以为他们最好能看一看这部片子,即使不为娱乐,不为审美,为教育下一代计,也应该在这部影片如诗如歌的音乐和画面中获取教益。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一直过分强调文艺的教化功能,而忽略其娱乐性和审美性,现在,为了矫枉过正,娱乐性又成了影视作品表现的唯一。在视听一味追求娱乐的氛围下,我以为关注文艺的教育作用,正是文艺的责任和良心所在。《美少年之恋》与其说是一部华美的青春片,无宁说是有关青少年教育的警世通言,每个身为家长的观众都可以从中获得猛醒或是深深的触动。
  难道我们不应该对过于“好”的少年心存警惕?
  过于“好”的少年,是因为他不了解“坏”而“好”,还是经过与“坏”的斗争而具备的“好”,这完全是两种不同的“好”。前者,就像一个缺乏细菌的机体,一旦遭到病菌的侵袭,就会大厦将倾,不堪一击;后者,因置身于细菌的包围之中,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不断增强,即使变“坏”,那也是可能向“好”转变的条件。我们是要一个少年随时倒塌的“好”,还是要他可能具备“坏”,却又有能力改正“坏”的“好”?
  如果是假“好”,就像Sam那样具有双重性格,那就更需要我们剥去伪装,防止悲剧的发生。设想Sam的父母真实地了解Sam,或许他们会给他请心理医生,会给他讲道理,指点人生。这时,Sam的父母失去的仅仅是一个虚相,拥有的却是一个灵肉一致的真实生命。可惜,他们让儿子善良地欺骗了。结果,一个美好的青春生命毁灭了。
  其实,少年对父母善良地欺骗,往往是受了父母渴望被欺骗的鼓励和诱导,才使得这种本不正常的伪饰得以大行其道。我们总是希望少年听话——在家听父母的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在社会听长辈的话,听话的少年会得到表扬,得到物质和精神的奖励。殊不知不听话的反叛才是少年的本性,不听话的好奇、探索、冒险是他们独立获取人生经历,长大成人的必要途径。
  如此说来,一个青春少年太听话的“好”,无论是伪饰还是真实,都很可能是一曲青春挽歌的前奏。
——原载《大众电影》杂志

   因舞而变
     ——《我们可以跳舞吗?》(《Shall We Dance?》)
文/金侬
  导演:彼得·切尔森
  主演:理查·吉尔、珍妮弗·洛佩斯、苏珊·萨兰登
  生活中改变一个人的东西很多,有可以把你变坏的,也有可以把你变好的。这部影片里的主人公,不,差不多所有的人,都因一样活动而改变,这样活动就是跳舞。
  生活在美国芝加哥的中年男人克拉克刚刚度过了他的生日,他的家人——妻子、儿女热烈地向他表示祝贺,他自己也沉浸在家庭的幸福之中。然而,从他的眼神里,我们还是看出了几分失落和忧郁。他什么都有了:房子、车子、孩子、票子……但他的快乐却没有增加,生活的激情也在日复一日朝九晚五的工作中一点点丧失。他渴望快乐、渴望激情,但这些东西到哪里去寻觅呢?
  克拉克是一个负责任的好男人,他不会把这种失落的情绪告诉家人,他不希望因他的那么一点点不快乐而影响到夫妻的感情、家庭的幸福。
每天,克拉克都要乘坐同一趟车路过同一个地方。这一天,他突然发现路边有一家舞蹈学校,在舞蹈学校的一个窗口,伫立着一个面容姣好、身材出众的姑娘。他的目光情不自禁地被这幅美丽的图画吸引住了。
第二天,当他再经过此地时,那个姑娘居然还神情忧郁地站在窗口沉思。克拉克忍不住心想:这个美丽的姑娘是谁呢?她为什么总是那么郁闷呢?
  带着这份好奇,克拉克终于走进了那家舞蹈学校。就是那个每天站立在窗前叫包丽娜的姑娘接待的他。他不好意思说明真相,只好说是来学跳舞。于是,克拉克成了这家舞蹈学校的学员。
  每一次来学舞,克拉克都把至少一半的注意力放在包丽娜身上,包丽娜对此也有所觉察。有一次下学,他俩正好同行,他就约她吃饭。她严肃地对他说:我只认真教舞,对其它与跳舞无关的事一概不感兴趣,如果你有别的什么目的,就请以后不要再来了。
  他没想到会碰这样的钉子,心里很不舒服,想以后就不再去学跳舞了。但转念一想,自己对包丽娜并无非分之想,无非是对她有几分好奇罢了,如果真的不去了,反倒证明自己居心不良。这样一想,克拉克就大大方方地按时去学校,专心致意地学起跳舞来。
  一晃几个月,克拉克在跳舞中找到了快乐,他觉得自己变年轻了,充满了活力。但有一个人却因此越来越心神不安,这个人便是他的妻子。妻子百利佛察觉到了丈夫的反常,便让私家侦探前去调查,结果知道丈夫原来是在学跳舞。除了跳舞,丈夫没做任何出轨的事,百利佛高悬的心落了下来。令百利佛百思不解的是,怎么丈夫与她结婚二十年,直到今天才想起要学跳舞呢?为何他不把这件事告诉她呢?
  克拉克学了三个月舞,在包丽娜等舞蹈教员的鼓励下参加了舞蹈比赛。百利佛从侦探那里得到消息,带着女儿前往观看。克拉克的表演很出色,女儿忍不住大声喝彩,克拉克一紧张分神便出了个大洋相。
  夫妻双方终于都暴露了各自的真实。克拉克不愿看到妻子不快,便表示再也不去跳舞了。女儿对此不以为然,她大声地对父亲说,你为什么不带妈妈去跳舞呢?一句话使克拉克如梦初醒。
  包丽娜要到英国去学跳舞,她举行了一场告别舞会,邀请克拉克参加。克拉克正在犹豫,却看到妻子替自己买好了为跳舞准备的新鞋和新衣服。他感动地穿上新鞋和新衣服,来到妻子的公司邀请她一起参加舞会。当克拉克夫妇携手来到舞场的时候,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克拉克因跳舞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他的妻子百利佛后来也加入进来,分享了跳舞的快乐,她的生活也因跳舞而得到改变。其实,被改变了的何止这一对夫妻。舞蹈教员包丽娜,学员爱文、齐克,他们都因跳舞而改变了自己的生活。
  包丽娜一度心情抑郁,那是因为有一次她参加舞蹈比赛,中途出了事故,她的自信心遭受了极大的打击。她到舞蹈学校当老师,便是来逃避现实的。没想到她遇到了那么多热爱跳舞的人,特别是克拉克走出舞蹈学校依然在大街上翩翩起舞,她被这一切深深打动了。她慢慢走出了失败的阴影,重新恢复了自信。
  爱文和齐克是克拉克舞蹈学校的同学。爱文体型肥胖,却交了一个善舞的体态丰盈的女朋友。他来学舞,一则是为了减肥,二则是为了学会跳舞讨得女朋友欢心。结果,他的目的实现了,跳舞让他得到了心爱的新娘。齐克来学跳舞,就是想通过跳舞找到女朋友。他固执地认为,天底下所有的女人都希望丈夫是自己的好舞伴。他的理想还真成了现实——跳舞改变了他的单身生活,使他找到了伴侣。
  好象是德国美学家康德曾经表达过这样一个观点:美能够拯救世界。马克思在其《一八四四年哲学-经济学手稿》中也有相关论述。跳舞是一项美的活动,它使参与者的生活发生积极的改变完全符合先哲们的论断。
跳舞真好,我们跳舞吧!
——原载《大众电影》杂志
附金侬书法近作三幅:
其一、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其二、南风知人意,吹梦到西洲。
其三、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关于金侬:
本名张扬,书法落款名金侬,常用笔名废墨。
著名书法家,知名影评人、记者,资深媒体人,小说家,编剧。
  中国文联编审,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丝绸之路电影节评委,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书画协会会员,中国书画院会员,中国书法名家联合会理事,中国民盟书画院会员,中国民盟北京市委文化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政协书画院会员,清华附中特聘专家级书法教师,文化部老年大学特聘书法教授,原《大众电影》杂志编辑总监。
  更多资讯,可搜寻互动百科金侬词条,百度一下金侬书法,或可关注金侬头条号——金侬自媒体。
  特别提示:
  凡已关注本公众号,在微信朋友圈和群里同时累计转发分享本公众号十篇(包括视频)以上的朋友,将获赠金侬小品书法一幅。转发分享记录可以截图形式发至金侬私信。
敬请关注金侬先生微信公众号:
金侬书苑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