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 波 》||文/李小杰||【京西文学】第788期

2020年11月18日第305期 总788期
李小杰,笔名静驿,网名守山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房山区作家协会会员、北京老舍文学院学员,房山区诗词楹联协会会员、燕化公司文学协会会员、燕韵诗社会员、薆来诗词社社长。曾于2013年编撰个人散文集《静驿闲趣》和诗集《燕雨聆风》,主持编撰《燕韵诗社诗文集》第一至四集,小说《三月的故事》、散文《菜团子和肉包子》、古体诗《观天生桥瀑布》等十余篇作品入选《房山文化艺术精品大观?文学卷》
【主编荐语】
崇 高 的 敬 礼
《风波》,这是我很想推荐的一篇文章,也由衷的想为之写一点文字。但是,在我收到李小杰这篇作品的几天里,准确地说,是读完这篇作品之后,我的心绪一直很低落。因为我感觉她这篇文章中的主人公,有我太多的影子,在追寻文学创作的路上,每一步前行都是无比艰难的,不光是思想上的孤旅,还有很多现实中的艰难坎坷,还有很多无可耐何的阻力。有时我感觉写作就像学游泳,每一分每一秒都需要拼了命的去挣扎,去搏击,还要有清醒的自信、坚强的意志……
有时,我又感觉自己是幸运的。与《风波》里这个主人公相比,在现实生活中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虽然很大,但是只要自己,攥紧拳头,咬咬牙根,所遇到的困难还可迎刃而解,没有太多的羁绊,一层层的困难,不过都是一道道虚掩着的门,用肩头去扛了,用臂膀奋力去推了,门也就吱呀呀地开了……
我知道,2020年10月,北京老舍文学院来房山区开课、办作家培训班,还有很多的基层作者,因为各种原因(不乏遇现实生活之阻力者)未能参与进来,心中留下了遗憾。并且,在报名阶段,还有的作者朋友因为迟报了一天,结果报名人数已满,后悔不已。另有作者朋友以为我是组织者便对我说:我可以自己负担住宿费用、自己带上饭菜,可不可以让我去旁听……这些都很令我感动,我总以为自己是孤独的文学苦旅,可没有想到的、也是为之兴奋的,在我的身边就有这么多有着共同追求的文学旅伴。
很多时候,我曾经一度认为我的文学热情比较高涨,只要是在能脱开身的时候,所有的文学活动,采风、笔会、研讨会、培训会、大讲堂、论坛、培训班……不管是公费、免费、自费,我都参加,并且我还曾自掏口袋坐飞机、挤火车、自驾车到外省去采访、开会。我曾经老舍文学院首届高研班里慷慨陈言:我如果是一只40瓦的灯泡,那我一定要发足40瓦的光,让文学之光照亮人生。我的文学烈焰一直都在熊熊燃烧,我激情满怀、信心百倍地行走在文学朝圣的路上。
今天,借李小杰《风波》一文刊发之机,我向每一位走在文学路上的朋友,致以崇高的敬礼,并愿大家一起携手前行!
是为荐文。【京西文学】 方 言2020年11月18日凌晨
许庄街老李家的二闺女要去参加一个文学培训班,消息已公布,在家里引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
要说这事儿,还得从李家那个二闺女的爱好说起。那就是李家二闺女爱好文学,经常自纂些豆腐块文章自我消遣。偶然有人说,给哪里投个稿吧,她就按照人家提供的地址投稿,偶然地也能见诸报端,被一些刊物选用,挣个仨瓜俩枣倒是其次,主要是满足一下她的自尊心。连续自我修炼几年后,突然觉得自己的文学创作只是随性而为,既没有章法,也不得要领。文学这条路进入了瓶颈期。要说李家这个二闺女也是个有福之人,就如她奶奶说的:“困了就有人给递枕头”。她从微信群里得到消息,一个重量级的文学团队送知识下乡,专门为基层文学爱好者进行专业性培训,参与人员正在报名中。这个信息对于李家二闺女,无疑是雪中送炭。她内心的欢喜无以言表。真要报名时,心里却有了顾虑:因为培训班采用封闭式,中途不能回家,不许请假。虽然退休好几年时间,可是,每天的状态和上班一样,白天照顾老爹,晚上回家给老公、儿子做饭,收拾家务。连续一周不回家,自己家那小家还好说,就老爹那儿,就不好安排。踌躇再三,李家二闺女给大姐打电话商量,看看能不能顶几天班。大姐不愧是老大,一口应允:“去吧,没事,我早晨把孙子送幼儿园就没事了,下午回去接孙子不耽误。”听了大姐的话,李家二闺女喜不自胜,马上下载报名表,填表、交照片、上交作品等相关事宜准备停当,静等培训班开课。离开课还有一周时间,那天周六,全家人除了老么,姊妹四个都在,李家二闺女高兴地向大家公布了要去参加文学专业培训的消息,话音刚落,首先发难的是老三,她板着脸说:“你走这么多天,跟谁说了?老爸怎么办?”李家二闺女没在意妹妹的态度,随口说:“跟大姐说了,大姐说能替我。”大姐在旁边说:“是跟我说了,没事,让她去吧。”
大姐刚表完态,大姐的儿媳妇在一旁搭话:“妈,您也不说一声,就答应二姨,这十月份都过了这么多天了,也得交幼儿园一个月的费用,这个月宝宝的幼儿园不送了。您要是天天带着宝宝坐公交,疫情虽然降级了,我觉得还是尽量不坐公交。”儿媳妇的话,让大姐一时语塞。李家二闺女把脸转向四妹,四妹回答很干脆:“我是没意见,但是,我今年带初三毕业班,肯定没时间,我只能负责晚上。”老三说:“我今年除了担着班主任,每天四节课,根本调不开。”停了停,转向李家二闺女:“你非得去吗?”“嗯!”李家二闺女回答的很笃定。“你去参加这个班,那个班的有什么用?给钱吗?”老三说得理直气壮。“我喜欢,我从小就喜欢学习,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我现在退休了,就像把自己的爱好做得像样儿。”面对三妹的一串质问,李家二闺女的态度也强硬起来。李家这个二闺女打小就爱学习,小时候跟着奶奶磕磕绊绊地背三字经(因为奶奶不识字,三字经是听着私塾先生的音儿,发音不准)。她上小学,接着妈是老师的便利,学校唯一的课外刊物《东方少年》,期期不落地阅读,这给她幼小的心里埋下了文学的种子。上了中学,语文课本里的文章,她几乎都要背。因为家里条件不是特别富裕,也没有富裕的钱买课外书。所以从初中到高中的语文课文她几乎都能背诵,像《荔枝蜜》、《荷塘月色》,《小桔灯》等课文,直到中年,还能背诵其中的段落。她清楚地记得,她读的第一本真正意义的课外书,是初中时的一个寒假,从姑姑家的表嫂那借来的高尔基的《童年》。就是从表嫂那里,让心里那颗文学的种子有了微弱的萌动。后来,从读书慢慢地开始写。可能是熟读多了,在五个姐妹中,李家二闺女性子有点软,家里的大事小情,但凡是她能做的,或者姐妹们安排做的,她都应承,很少不推脱。对于姐妹们偶尔的挖苦:什么我家那个“文青”;什么我家的“文化人”等等,她从不辩驳,听之任之。而这次态度这么强硬,也是让其他几个姐妹大感意外。李家老三的态度也是不可辩驳,她见二姐去参加培训这件事毫不妥协,一向强势的她,觉得自己在家里的“权威”受到了挑战,于是,语言变得尖刻:“你这一天写这写那的,写出了什么名堂,那么爱学习,早会儿干什么去了?上学时为什么不好好学习?为什么连大学都考不上?工作二十多年,也没干出什么成绩;一生过了一多半,整天弄那些没用的事儿,妈在世时管这叫不务正业,我们不说你,你也别得寸进尺。”老三越说越激烈,而她的话,每句话都正戳在李家二闺女的痛处:她之所以在家里表现得那么隐忍,就是因为自小到大,学习成绩不好、身体不好、长相不好;在家里学历低,工作不突出,工资不高。所以,在妹妹面前,她的内心是自卑的。听三妹这么说,她积压的隐忍一下爆发,只说了一句:“人各有志,你们的成绩,是我的牺牲成就的,说话必须客观。”李家二闺女的话一出口,包括老三在内,全部哑言。就连大姐家的儿媳也觉得自己多言了,脸上的尴尬一览无余。说起许庄街老李家,街坊四邻的没有夸的。他家的五个闺女个个出息不说,就那孝顺劲,在五里八村的都能数得上号的。老李家大爷爷在乡亲面前最得意,他总是拿他家孩子的做派衡量左邻右舍的孩子们。今天的情况,有点让他出乎意料,眼见着事态僵持不下,作为家长,必须得出面主持公道。因为二闺女自退休后,一直在照顾爸妈的生活起居,家里的大事小情,都是这个二闺女操持,几年间,虽然偶尔一天半天地忙自己的事儿,可是爹妈的事儿,她都会提前安置好,还真没有太长时间的离家外出。他虽然年纪大,但是心里不糊涂,得给二闺女说几句公道话。“都消停点,听我说两句,多大点事,至于你们这么兴师动众的。”李家大爷爷一说话,绝对有家长的威严:“我刚才听你们这吵吵了,不就是你二姐去培训的事吗?我同意的,爱学习还有错了,只要上进,多大岁数都不晚,都是务正业,放心的去吧!”听了老爸的话,李家二闺女觉得底气都足了许多,下意识地挺了挺腰板。
“可是,您吃饭问题怎么解决,一整天家里没人肯定不行。”老三的话一言九鼎似的,总是不容辩驳:“再者说了,去学习!去学习!一个退休人员,学完了顶吃顶喝?不说安分守己的过日子。”不过,因为李家大爷爷发话,老三说话的语气缓和许多。老四是家里眼睛比较亮的,她看老爸发话支持二姐,赶紧说:“我晚上可以在,早饭我可以来,就是早起半个小时的事。”“说了半天,你就没关注说什么,晚上没有问题,问题是白天的没有着落,没人管!”老三一句话把老四给否了。“听话听音儿,锣鼓听声”。李家二闺女听出了老爸的态度,赶紧跟爸爸商量:“爸,您能自己热饭吗?”“能,热点饭我还是能行的,别说热饭,做饭我都行。”李家大爷爷说得很轻松,满应满许的,别看老爷子年纪大,一说让他干点活,就开始逞能。其实,平常二闺女俩人在家时,他经常被要求“摘个豆角、剥个蒜瓣”等零活儿,被需要是他最高兴的。“那我给您蒸几个窝头,蒸一锅肉包子,早晚的您吃菜团子,中午吃包子。行吧?”李家二闺女话一出口,全家人都明白她早已做了第二手准备。老三见她在家里的权威受到挑战,心里是极不痛快的。自从李家大奶奶去世后,李家这个老三,就跟李家大奶奶灵魂附体了一般,家里的一切事宜,都由她发号施令,在家里,除了李家大爷爷,她就俨然是个家长。因为无关痛痒,别人也无需反驳。看在都是一家人的面上,为了姊妹间和睦,也没人跟她计较。再加之李家二闺女本来就性子弱,对于老三的强势管理,她也是听之任之。像这次她这样坚定的态度,让老三的觉得有点措不及防。正在僵持时,老五打来电话,老三接通电话,遇到救星一般,把家里的现状跟老五一五一十地讲述一番,末了,她问:“你说,二姐一走好几天,行不行?”电话那头,老五很爽快:“去吧!去吧!我下周都不用上班,我去给爸爸做饭,大姐给我替短,多大的事呀!”老五的这通电话,及时雨一般,让一大中午的僵持瞬间化解。连老三的情绪都缓和下来。
问题解决了,李家二闺女的心倏地就落回原位,对老五,她心里有说不清的佩服,别看她在家里最小,关键时候,真能扛事儿。这一点,连李家大爷爷都算上,对李家这个小闺女,都得高看一眼。事情圆满解决,李家二闺女的心算是一块石头落了地,接下来,静等培训班开课。俗话说“勤奋的人运气不会差”,周一一大早,李家大姐打来电话说:“幼儿园老师要求,没有特殊情况,本周的孩子都要入园。所以,孙子送幼儿园了,你就安心的去学习吧!”大姐的电话,无异于一场春雨般滋润。这一次,李家二闺女的心,才真真儿的放下来。因为老五家住市里,每天跑路,辛苦不说,路上的安全也是挺让人惦记的。周二一大早,按照预先约定的时间,地点,准时报到,办理好培训期间的相关事宜,李家二闺女的心,像酒店外的湖水一般清澈。那一塘湖水,泛着涟漪,像极了一部文学巨著。
坐在教室里,听老师在台上就文学的相关知识的讲述,眼神像刚刚入学的小学生一样纯净,虔诚的神态,如信徒朝圣一般。她此时的心神在文学的湖泊上泛舟,湖面风平浪静。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