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荣:“二十四节气”是中国独有的一种历法

大乾州欢迎您!!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独有的一种历法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独有的一种历法
杨立荣 二十四节气,就是根据太阳在地球上空的位置,把全年分成24个段落,一个段落叫做一个节气,用来表明气候变化和指导农业生产。它春秋肇始,秦汉确立,依此走来,周而复始。2011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的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千多年来,与节日文化、民风民俗紧密相连,成为一枚特殊的文化印记。国学热引导人们去读经史子集的回归,距离生活似乎太远,而每天晚上央视的《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谁都要看。对天气的关注,是从生活的点滴处回归传统的表现,标示着寒来暑往,光阴流转,提示着春种秋收,夏忙冬藏,也有慎终追远的风习礼仪。读懂它,就约略读懂了人心世道。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所以古代把它称作节气之首,或“岁始”,通常也叫打春。各地都有“咬春”的习俗,即吃生萝卜、春饼、春卷。谚语中有“春打五九尾,家家吃白米,春打六九头,麦稻都有收”的民谣。节气和节日在同一天的只有清明节,传统的活动有扫墓祭祖,凭吊先人,还有踏春、放风筝的习俗。总之,每一个节气,都由天体运动而来,都从时令变化而生,都和农事活动相关,准确地标明这个节令的气候或物候。千百年来,相关节令的民俗谚语,朗朗上口,世代相传。如:“春分秋分,昼夜平分。”“惊蛰乌鸦叫,春分滴水干”。“雨浇上元灯,日晒清明种”。“清明前后,点瓜种豆。”“小暑热得透,大暑凉飕飕。”“立秋种芝麻,老死不开花。”“冬至晴天一冬晴,入伏下雨三、五天。”……《千字文》中还有“云腾致雨,露结为霜。”“寒来暑往,秋收冬藏”的段句。这些谚俗俚语,都是许多社会经验法则和长辈智慧积累出来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对农业生产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穿插在二十四节气中关于三伏、数九的时令制式,更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一年之中,最令人关注和难忘的节气便是特热和彻冷的季节。三伏天,是一年最热的时段, 初伏10天,中伏有一年是10天,有一年是20天,末伏10天,在大暑与处暑之间,提醒人们注意防暑,各级各类学校也都放了暑假。数九,从冬至开始,共81天,直到来年3月中旬春分前后。有这样两段闾巷俚俗广为流传:“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冰开;八九燕来;九九到了头,耕牛遍地走。”“头九暖;二九冻破脸;三九三,冻破砖;瞎四九,闭门守;五九半,冰消散;六九七九,阳坡看绿;八九八,万木发;九九长,娶了媳妇忘了娘。”尽管如今全球气候变暖,九歌对天气冷暖变化的描述不一定准确,但是,对取暖御寒的借鉴意义,是不容低估的。其描摹之深刻,感情之率真,趣味之浓郁,堪称中华民族独具魅力的文化遗产,为人们喜闻乐见,就连一个字都不识的老翁老妪都能迸出几句令人忍俊不禁的妙语。 三伏和数九,是二十四节气的寒暑表,揭示了从严寒彻冷到春回大地的变化过程,显示出热浪滚滚的高温天的起落沉浮,提醒人们面对现实,调整好自己的生活频道,在不得不站上去的天平上,称一称你的应变能力和智慧指数。自己的路,只能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同时,也检验着政府相关部门有关降温和供暖的福利机制是否到位。寒冬腊月,党和政府自然会把老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上。 生活就该有年有节,有时有令,这样,岁月才有层次感,日子过得才会有滋有味,有节奏,有跳跃,有新鲜。不同的节令,有不同的纪念和庆祝方式。二十四节气,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成为解读中国人文历史、气象变化和农耕节令的一个窗口,不仅和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相提并论,而且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朱子家训》这些古典名著一样,既是启蒙读物,又是必须懂得的常识。懂得了这些常识,也就多了些历经风雨的磨练,多了些世故人生的成熟。2021.2.18作者简介
杨立荣,1937年生于乾县王村镇,1957年乾县师范中师毕业后,步入社会,即在县委宣传部工作,后曾任乡、镇领导,在文化宣传基层单位任职多年,曾任县文化馆长、电影公司书记等职,1998年退休。平生爱好文学艺术,在报刊发表散文、诗歌多篇(首),退休后依然笔耕不辍,先后付梓《闲情偶集》《桑榆拾珠》等诗文集六部。
投稿须知:
1.作者来稿需为原创首发,著作权归其本人,文责自负。
2.来稿如不许改动请加以说明,未说明者视为可以做形式上的修改,字数控制在300——1500之间。
3.文稿请直接粘贴在邮件正文处,可同时发送附件,须附上作者生活照,简介及常用微信号,个人简介字数100之内。
4.审核通过的稿件会在二周内回复,未回复即视为不予采用。
5,赞赏的70%返还作者;30%用于平台的维护。
6,投稿邮箱:1102910230@qq.com。谢谢关注投稿!
顾问:袁富民杨生博史飞翔
主编:芳草地
编委:林长宇丹凤晒晒无言李鉴昀芳草地
总监:多多
自媒体支持:
晒丹凤 淮安文学坊
温暖相见 松风阁语
无言年华 今曦何兮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