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袁照校长诗性教育专栏:改进学校先改进校长——以蔡元培的视角思考当下学校教育

柳袁照校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正高级教师、语文特级教师、特级校长、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原校长。
柳袁照校长提出,苏州十中的文化精神和办学理念是“质朴大气,真水无香,倾听天籁”。质朴大气就是浩然正气,是一种实而厚重、素而无华、纯而不染、真而简明的精神。真水无香就是要返璞归真,不雕琢,不作假,淳朴一生。倾听天籁就是倾听自然之声,按照规律来做事,保持自然真诚的本性。他希望学生能带走三件礼物:本真、唯美和超然。
柳袁照校长还主张在学校教育中积极践行“诗性教育”。“诗性教育”是纯真的教育,是审美的教育,是超越功利的教育。他的办学理念诗意地表达了在功利之风日盛的社会中,学校教育对神圣理想的坚守,与蔡元培、费孝通等人的思想一脉相承。
改进学校先改进校长
——以蔡元培的视角思考当下学校教育
一、蔡元培上任北大校长,最早做了这两件事:讲义与图书
二、蔡元培告诫教育家要有科学的头脑:我们有吗?
三、我们校园里见到了狮子、猴子与骆驼了吗?——蔡元培的理想
四、提出相关的几个问题
最近我看了一些民国时期的教育家的著作。比如梁启超、夏丏尊、胡适、蔡元培、梅贻琦、陶行知、叶圣陶、朱自清等人,他们当年都与中华教育改进社有些关系。储朝辉老师邀请我在“2020年教育改进行知班”也来说说体会,实不敢当。不过,盛情难却,作为来学习、来结识朋友,也是十分难得的机会,说得不当请大家指正。
我的题目是:《改进学校先改进校长》,这里的词只有三个,无所谓“关键词”了,“学校、校长、改进”它们之间的关系,怎么才能理得更顺一点?三者之间的关系,似乎是常识,教育人都知道,甚至所有受过一点学校教育的人都知道,还用得着再多说吗?不过我们还可以再斟酌一下:在“学校”与“校长”之间联系它们的是“改进”,或许就能生发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来,我们不妨尝试一下:
当下的教育,不是当下凭空而产生的,许多问题也不是只是在当下出现的。在今天“教育改进”的话语背景下,我们不妨放在“教育的百年”的时空中探讨。1921年组建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梁启超为五人名誉董事之一,蔡元培为九人董事之一,陶行知为总干事,他们以“调查教育实况,研究教育学术,力谋教育改进”为宗旨,促进了中国教育科学化、民主化、世界化的进程。那时候,我们的先哲是如何看教育?如何改进教育?又发生了哪些变化?所以,本文有一个副标题:以蔡元培的视角思考当下学校教育。
那时推进新教育,即以新学堂推进教育,只有20、30年,学校教育不尽如人意,无论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我们从先哲们留下的著述中可以了解到这一点。奇怪是百年前的学校问题,百年后有些仍然存在,有的甚至变本加厉。而蔡元培等先哲提出的意见、设想,并没有过时,也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一、蔡元培上任北大校长,最早做了这两件事:讲义与图书
蔡元培在《北大校长就任演说》中提出了三点意见: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友。蔡元培对北大的贡献,他的教育主张、治理方式,几乎是教育人的常识。当时北大腐败,已经是家喻户晓的。读书是为了做官、发财。不仅仅是北大的风气,应该说几乎是所有的学校的风气。因而,蔡元培说: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
在蔡先生的主导下,北大的风气逐渐好起来了。可是一百年过去了。现在的情况如何了?北大、清华几乎囊括了各地高考的状元。这些状元进了学校,入了什么院系?当时想做官,做官可以发财。现在,可以舍了“做官”这一环节,直接进入能“发财”的金融等专业。有多少状元入了今后收入低下的纯文科、纯理科?蔡元培接着又说:
“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sè)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
这样的学风,描绘当下,可以不可以?蔡元培有没有想到过,一百年以后,他的这段描述,还能是有些学校的“写真”?关于砥砺德行、敬爱师友这两项从略不再赘述。我们看看,蔡元培校长,拿出了什么举措?他首先只选择做两件事,他说:
“一曰改良讲义。……以后所印讲义,只列纲要,细微末节,以及精旨奥义,或讲师口授,或自行参考,以期学有心得,能裨实用;二曰添购书籍。本校图书馆书籍虽多,新出者甚少,苟不广为购办,必不足供学生之参考。”
这是做学问的地方,不是升官发财的“敲门砖”。学生要动脑筋,不能死记硬背老师传授的东西,要有自己的思考、要有自己的思想。这个举措“太小”吧?改革讲义。看似事小,实质十大。恰如“蝴蝶效应”,带来了北大整个风气的扭转。购置图书,看似也是小事,与改革讲义一样,这两件小事,于当下都是我们许多学校的校长不屑亲自做的。比如中小学,现成教材越来越多、国家的、地方的、校本的,教师、学生的参考书越来越多,配套的“练习册”也越来越多,而且都配有标准答案,学生可以不动脑筋,按照标准答案的思路解答,老师也是如此,完全可以省力点,按照标准答案解惑、释疑。一所学校如此,两所学校如此,每一所学校都如此,长期以往,如何是好?
二、蔡元培告诫教育家要有科学的头脑:我们有吗?
我们再读1927年在南京特别教育局的演说《对教育有三点注意》,蔡元培提出学校教育要注意三个问题:养成科学头脑;养成劳动习惯;提倡艺术兴味。也就是说要改进学校教育,认真做好这三件事。这似乎是对校长等教育家说的,所谓养成科学头脑者,“不但养成几许之科学家,而实希望教育家无论何地何时,对于任何事件,均以科学眼光观察之,思考之,断定之。”时间过去了九十多年,我们的“校长”“教育家”,头脑改变了吗?换上了“科学”的头脑了吗?绝不盲从,现在有些学校几乎只知道“盲从”,盲从于领导、盲从于舆论、盲从于既得利益,乱决策、乱作为、乱说话,哪里有“科学”二字。关于养成劳动习惯、提倡艺术兴味这两点,在当下的中小学存在的问题,与百年前相比,真正改进了多少?“劳动”与“艺术”早已边缘化,甚至在极端的地方、学校,在边缘地带也找不到了。蔡元培在演讲结束时提醒大家“以上三点,望到会诸位深思之”。
三、我们校园里见到了狮子、猴子与骆驼了吗?——蔡元培的理想
以上两篇蔡先生的演讲,一篇是对北大说的,高等教育的问题改进。后一篇是对中小学说的,基础教育的改进问题。是对学校把脉、诊断、治疗、吃药。而写于1930年的《现代学生的三个标准——怎样才配做一个现代学生》,则是对学生提出了要求,对学生的要求,本质上也是对学校、校长、老师提出要求,即人的培养目标、规格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蔡元培很生动,打了三个比方,用三个动物来比喻。
蔡元培解释了什么才是“现代学生”,即:狮子样的体力;猴子样的敏捷;骆驼样的精神。需要学生像狮子、像猴子、像骆驼。取其狮子的体力、猴子的敏捷、骆驼的精神。像狮子,用当下通俗的话说:身体好,强壮、阳光、生气勃勃。要加强体育,加强体育运动。蔡先生充满激情地呼唤:
“青年们!醒来吧!赶快回复你的‘狮子样的体力’!好与世界健儿,一较好身手;并且以健全的体力,去运用思想,创造事业!”
像猴子,猴子的特点敏捷,爬上爬下、树上树下,一会儿功夫。蔡先生说那时候的中国人迟钝,反应不快,简单地说:就是不快。这一点百年来,确实改变了,我们之快,可以超过任何人了,大有“后来居上”之势。我们日新月异,一天一个变化,新事物层出不穷,教育也不例外。风驰电掣的速度与干劲,可是有些地方、有些学校又超过了“度”,以至于“朝令夕改”也是有的。学生的敏捷都在“刷题”的表现之中了,学生追求高效,都坐上了课堂教学的“高铁”了,如何不令蔡先生“欣慰”?
像骆驼,在于它的精神,它的忍辱负重。骆驼的负重即是蔡先生说的责任。他说了三个责任:对于学术上的责任:对于国家的责任;对于社会的责任,具体的内涵无须多说,不同的时期会有特定的内容。蔡先生语重心长地说:
“以上所说的各种责任都放在学生们的身上,未免太重一些。不过生在这时的中国学生,是无法避免这些责任的。若不学着“骆驼样的精神”来“任重道远”,又有什么办法呢?”
最后,蔡先生在本文中,又强调说:
“除开上述三种基本条件而外,再加以‘崇好美术的素养’和‘自爱’‘爱人’的美德,便配称作现代学生而无愧了。”
有机会在此重温蔡先生的教育主张,思考教育改进问题,是大有裨益的。现实与历史有着诸多惊人的相似。回到题目来《学校改进先校长改进》,当下学校主要存在什么问题,与百年前相比较,哪些已经改进了?就以蔡先生这三篇文章中提出的问题为例子,蔡先生说的办学宗旨不正,即表现在学生身上,学习动机不正。这个问题解决了吗?办学的功利化,学校为分数、老师为分数、学生为分数,是不是变相的读书为“升官发财?”不重视体育、艺术、劳动,改变了吗?学生身体第一,生命的质量第一,做到了吗?这些学校教育的基本问题,都解决了吗?
这些问题,一定需要改进,不会有异议。不过挂在嘴上的多,真正做的少,不是不想做,怎么做?一个学校的问题,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怎么着手改进?公办学校的校长怎么做?民办学校的校长怎么做?不要以为民办学校的校长做事容易,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受的制约更多,有的是有形的,有的是无形的。体制与市场,都是矛盾的综合体,利弊都是各领风骚。
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尽管当下学校的权限是有限的,无论何种体制的学校,均是如此。校长在一定的范围内还是能让学校的小环境有所变化的。比如,蔡元培他去了那所腐败得一塌糊涂的北大,还不是被他改进得很有气色?当时的大环境十分险恶,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够不理想的,蔡先生还是有所作为。再说陶行知,不也是如此吗?他的经历、他的事迹,不用多说,也是清楚的。这些都是我们的榜样。
因此,我想说:学校改进是一个系统工程,很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协同。对教育内部来说,需要蔡元培陶行知这样的校长:有情怀、有担当、有批判精神创造精神,通过自我改进达到学校改进。
四、提出相关的几个问题
最后,借此机会提几个问题,与大家一起思考:
为什么一百年来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学校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蔡元培、陶行知等人提出的问题,至今改进不大,或者说几乎没有改进?
蔡元培、陶行知这样的教育家太少了,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都是如此,特别是当下有可能再产生蔡元培、陶行知这样的校长教育家吗?
蔡元培、陶行知有局限性吗?假如有,表现在哪里?现在提倡教育家办学,都在层层培养教育家型的校长,我们要注意哪些问题?
阅读当年教育改进社那些先哲的文章,他们反映的教育问题还存在,相比较,现在的教育理论却大大推进了。当下一些教育名人的教育论述都比他们高深,蔡元培、陶行知、梅贻琦、叶圣陶等人却显得“浅显”,是什么道理?
2020年06月13日于石湖,7月31日发表演说
作为近代教育的奠基人,蔡元培先生提出的教育思想一直在深刻地影响着后世。他融合中西思想的长处,倾尽所能为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可靠的思想基础。百年后,我们仍对教育孜孜以求,却不时掉进思想的泥淖、撞上行为的南墙。这时,不妨暂停脚步,去回望先生的教育思想核心——人的发展。
提到人的发展,我们首先就会想到学校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让个体生命的潜能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无疑,现在我们依旧需要有“狮子样的体力;猴子样的敏捷;骆驼样的精神”的学生;但我们更需要具备完美品格,思想学问、道德情感臻于一致的教育者。只有教育者先把自己改进成一个拥有真理智、真性情、真品格的人,受教育者才有可能成长为一个“大写的人”。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校长、教师还是学生,善于思考、勇于质疑、敢于担当、乐于坚守,都可以成就我们所追求的发展。
先哲虽远,典范长存;毋忘以“知者、仁者”之姿,做“不惑、不忧”之人!
——哈十中柳袁照校长工作室成员?杨柳

原创文章:柳袁照校长
文字编辑:李 莹 董亚萍
美 编:刘 洋
编 辑:董明月
审 阅:刘 锐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