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碰到了另一个“蒙娜丽莎”

在华盛顿国家美术馆,我还看到了和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并称为“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的画作:《吉内夫拉·德·本奇》。
14世纪到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是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诉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代表人物有“美术三杰”“文学三杰”等。这一时期,是世界美术史上最为活跃和重要的创作时期之一。华盛顿国家美术馆收藏有达·芬奇、拉斐尔、波提切利、提香、乔尔乔纳、乔凡尼·贝利尼、伦勃朗、鲁本斯等众多大家的不朽的作品。
据介绍,这幅双面油画,是北美收藏的唯一的达·芬奇的作品,所以吸引了众多游客的注意力。达·芬奇一生中留下的画作不多,大约20来幅,其中有些还是没有完成的。1967年,美国梅隆基金会用500万美元,从列支敦士登公国王室手中,买下了这幅油画,并捐献给了华盛顿国家美术馆。
我们来看画吧。《蒙娜丽莎》中,人物的身子是向右微侧,这幅画上的女子,身子稍稍向左边侧着。她紧抿着嘴唇,面色苍白,满脸严肃,没有一丝的笑容,那双冷漠的双眼,似乎十分生气地盯着什么地方。背景的近景是大树,中景是朦胧的湖面和湖中的倒影,远景是淡蓝色的山峰和天空,层次感分明。我们多次近距离欣赏这幅画作,细腻细致的“写真”程度让人惊叹。
记载表明,这幅精致的板上油画,绘于1474 年。那一年,达·芬奇21岁,吉内夫拉·德·本奇正值豆蔻年华,17岁。可能是为了纪念她的婚礼,达·芬奇在佛罗伦萨采用透明覆色法绘成此画。细心的观众会发现,整幅肖像油画画面看上去比例失调,这是因为不知什么原因,它被裁去了一部分,人物的双手被“截肢”,裁掉的那一块,至今下落不明。温莎堡皇家图书馆里,藏有一幅双手的素描,有人猜测那是达·芬奇画这幅肖像时的习作。
似乎很有意思,米洛斯岛上的维纳斯没有双手,被称为断臂维纳斯,达·芬奇这画中的妙龄女子也没有双手,也许是适当的残缺,更具有美感,更能令人产生遐想吧?
据介绍,画里画外,有着一个缠绵而落入俗套的真实故事。威尼斯共和国派驻佛罗伦萨共和国的大使,深深地爱着肖像画上的这名女子。女子来自于佛罗伦萨富有的家庭,被认为是她那一代中最有教养和才华的人之一,身边不乏追求者,不少诗人把十四行诗献给她。和许许多多故事的结局一样:两个人的爱情,只发了芽,没有开花,更没有结果,因为各自都与他人订了婚。于是,肯定是很好的朋友的大使,请求达·芬奇绘制了这幅有纪念意义的肖像画。
画旁的说明告诉我们,画的背面还有一幅画,其中月桂树枝和棕榈树枝——大使的个人徽章包围着刺柏属树枝。月桂树枝和棕榈树枝,象征着才华和道德,刺柏属树枝则象征着纯洁。一行拉丁字母,将3种树枝连接为一体,拉丁语的意思是:美丽和修行同在。
这样看来,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达·芬奇把吉内夫拉·德·本奇画得那么“高冷”了,因为很多时候,不是有情人终成眷属,而是有情人总是天各一方,只能在银河两岸怅然相望。据说,吉内夫拉·德·本奇婚后一直没有生育,不几年就去世了。唉,红颜命薄,自古如此,无论中外,概莫能外。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巴黎卢浮宫里,每一天都被人们围了个水泄不通。相比之下,《吉内夫拉·德·本奇》的知名度就没有那么高了,但也是现在存世的达·芬奇为数不多的作品之一,华盛顿国家美术馆的无价之宝。
我们知道,蒙娜丽莎始终在微笑着,迷一般地微笑着。而吉内夫拉·德·本奇呢,几百年来,一直处在淡淡的忧郁当中,处在令人心疼的伤感当中。我想,这是另外一个“蒙娜丽莎”吧?
呵呵,在华盛顿国家美术馆,我有幸碰见了另一个“蒙娜丽莎”……
(2019年8月30日写于波士顿Roslindale)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