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感的丢失

1
十八年前宫崎骏执导、编剧的动画片《千与千寻》在大陆上映六天了,票房2.55亿,一周内票房排名第一。
《千与千寻》上映的时候,我就想,这部十八年前的老电影会不会创造票房奇迹呢?会不会成为现象级的电影呢?
思考的答案是否定的。
2001年《千与千寻》在日本上映创下了304亿日元(20亿人民币)的高票房,全球票房2.7亿美元。
这部电影刚上映就有人说,日本人到中国圈钱,日本人拿旧片子糊弄中国人。更有人说和原来一模一样,一不小心暴露了我们盗版的事实。五六年前,这部片子就在主流视频网站出现过,下载源更多,差不多可以随便看。
为什么十八年我们没有引进这部大神级的动画片呢?
对于60、70后来说,是看日本动画片长大的,从《聪明的一休》到《哆啦A梦》,日本动漫影响了中国几代人的成长。这些人长大以后,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都喜欢上了另一种电视剧——抗日神剧。
1972年,日本国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访华,双方发表《中日联合声明》,9月29日两国建交,我们叫一衣带水的睦邻友好关系。
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是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之前小平同志在10月出访了日本,坐上了日本新干线,小平说,太快了,感觉有人在后面推着跑。
中国的对外开放是从对日本开放开始的,中日两国走过了近20年的蜜月期,进入新世纪之后,随着中国加入世贸两国关系降温。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同年,因钓鱼岛风波,两国关系达到冰点,反日情绪高涨,抗日神剧拍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来一次东京大屠杀的声音此起彼伏。
也就是说中国人的反日情绪是和GDP的增长成正比的,到了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升级,抗日神剧被叫停,2019年中影引进了日本这部经典级的老电影。
《千与千寻》是日本人对坐经济过山车的反思,宫崎骏用童话的手法表达了日本人当年的疯狂,《千与千寻》的最大看点是电影给了观众一个喜剧的结局。
截至5月23日下午,2019年度中国电影总票房突破300亿元。这个速度比2018年突破300亿晚了一周。
我们非常会说话,我们有非常强的把悲剧转化成喜剧的能力。经济指标下降了,从来不说下降,叫负增长,负增长也是增长。票房下降了也不能说下降了,说比去年晚了一周。
这也就是这部电影无法在中国成为现象级的原因,我们永远没有承认错误的勇气,永远对现实存在无视。
2
昨天,我批评了一下地方政府在城市绿化、美化上的面子工程,有网友给我留言:这都敢说,胆大。
我真不知道对这样现实存在了多年的现象批评一下算不算胆大。
一方面是有很多人把我们的政府想得太狭隘了;另一方面,很多人对现实存在的现象,只要不直接涉及个人利益的现象选择视而不见。
而当个人利益受损的时候又表现出强烈的受害者优势,哭天喊地希望一个青天大老爷的出现,并不惜失去尊严地摆出一副怨妇模样,博得公众的同情心。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很多人违心地留言表扬政府,并认为这是正能量,这是爱国。
这不是爱国,我们的国家没有那么小心眼,只能听好话,不能听坏话,这是对国家形象的歪曲。
当然,我这里没有批评留言网友的意思,特别感谢您的留言,让我看到了一个现象,一个对现实无感的现象,俗话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正是我们对现实存在的无感,我们集体培养了权力的傲慢,合谋了一批批的贪官。
当我们对一个个落马的官员恨之入骨,甚至想把他们打倒在地再踩上千万只脚的时候,我们从来就没想过,我们才是贪官的制造者。然后,我们摆出了一副怨妇模样,展示受害者优势。
过后呢?
过后我们又去努力地培养下一个贪官,依然对现实存在视而不见,更不可能有什么民族反思。
对现实感的缺乏不但让我们失去了反思的勇气,还让我们患上了妄想症。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的中国已经全面超过美国论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现实感的丢失不但能使我们表现出怨妇般的懦弱,也能使我们表现出在正常思维状态下无法解释的狂妄。去年因大雪滞留日本机场高唱国歌的人就是最典型的代表,既是怨妇,而又狂妄。
《千与千寻》是一部让日本人找回现实存在感的电影,宫崎骏设计了一个经典形象叫无脸男。我们现在都是那个无脸男,我们现在也在经济过山车上,我们对现实的无感不亚于当年的日本人。
但我们不想承认,我们说日本人到中国来圈钱。
到底谁在圈钱呢?是日本人吗?
你主动买了人家的产品,回国销售,这就是现实,它真实存在着,并正在发生着,但我们却愿意相信日本人来圈钱的假象。
也有理性的网友说,如果它上映是圈钱,那么以前看盗版就算抢劫。
今天就不多聊了,说多了得罪人。我去年就干了次打劫,聊过三期这部电影,我把链接放下面,不想去影院看的可以看一看,最好去电影院看看。
这部片子在现在这个档口上映,有现实意义。
无论中美贸易战的结局如何,中美之间在短时间内都无法回到原来的正常关系上,我们需要和日本关系的回归,能不能走回1980年代之后的蜜月期,那就要看我们能不能找回丢失已久的现实存在感。
最后还是要感谢给我留言的网友,我们明天见!
周末说电影:《千与千寻》:成人的无知和贪婪
周末说电影:《千与千寻》:对贪婪社会的对决!
周末说电影:《千与千寻》:做回真实的自我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