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除掉胡惟庸,是想废除丞相制度,但是他最后失败了

朱元璋在公元1380年的时候,以谋反罪名,把当时明朝的宰相胡惟庸给斩杀了,并且还株连了他的九族,所以当时被牵扯进这件案子的人非常多。后来朱元璋又以胡惟庸,私通元朝,私通倭寇等等这些罪名,又牵连进了非常多的明朝大臣,所以最后死在朱元璋刀下的人已经超过了3万。所以这个牵连甚广的谋反案件,被历史上称为胡惟庸案。在胡惟庸这件案子了结之后,朱元璋就直接下令永久的废除了丞相的这个职位。
在后世的一些专家们认为,这个牵连极广的谋反案件,实际上是一个政治案。说朱元璋是想要除掉胡惟庸,不如说朱元璋是想要废除掉那个传承了千年的宰相制度。那么这个案件发生的原因是朱元璋想要除掉胡惟庸,然后废除宰相这个职位吗?其实说白了,他就是想要用这次机会来集中政权。想要明白朱元璋真实的用意,那么咱们就要知道丞相这个职位在朝廷之中主要是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后,他沿用的是元朝的中央管理的方式,也就是三省六部这种体制。其实这种体制也并不是从元朝的时候开始的,它是从隋朝的时候建立的。在这套体系之下,位置最高的是皇帝,在皇帝的手下就是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这三个省,上书省负责执行,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则负责审议。如果说把这个王朝比作一个公司的话,那么这个尚书省就是负责业务的部门,中书省主要负责的就是决策以及考虑公司以后的发展,下门省就是审计部门,它就是给公司的业务做审核以及提出意见,如果觉得你的命令不合适,那么就给你驳回去。
丞相这个职务的存在要比三省六部的时间还要长,可以说从有了王朝统治的那一天开始,就有了丞相这个位置的存在,但是他们的称呼有可能不一样,就像在商朝有当时的伊尹,周朝时候的姜子牙,战国时候的苏秦,还有秦朝的李斯。他们这些人都是属于丞相的职位。那么古代的皇帝为什么一定要请丞相来帮助自己去管理那些朝廷的官员,他自己为什么不管理。就是这个问题非常的简单,就是因为太累了。
要知道在封建时代,皇帝是一个至高无上的存在,他的权力最大。是只有皇帝一个人,他是没有办法管理整个天下的,他就需要一个非常强大的官员体系来帮助他去治理国家。就算是有了这样一个庞大的官员体系,但是他自己一个人也是很难管理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能力的问题,那就是创建王朝的皇帝对于整个国家的管理以及治理都是非常熟悉的,他自己可以做所有的事情,等到他去世以后,他的继承人接替他的位置的时候,因为对国家的管理这一块非常的不熟悉,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请一个这方面的专家来帮助他去熟悉这些事情。
所以开国皇帝基本上都能够很好的把自己的管家管理好,但是他的继承人就可能做不到了,如果说接替他位置的这个人,一心只想着怎么吃喝玩乐,不去管理国家的话,那么这个时候就更需要有一个丞相来帮助他来管理整个国家。可是丞相这个位置的出现,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如果说做丞相的这个人,觉得皇帝的能力不如他。他自己就可以做皇帝去统治整个国家,这个时候要怎么办呢?
其实也有丞相直接废掉皇帝自己做主的,比如说是汉朝的王莽,隋朝的杨坚都是这样的人,所以朱元璋那个时候也是面临了这样的问题。朱元璋是一个草根出身的皇帝,所以他对危险的意识性是非常强的,就算他做上了皇帝之后,他也非常担心自己的后代以后会饿死。所以他在面对丞相这个职位的时候,就会考虑他会不会成为自己的威胁,经过了深思熟虑之后,朱元璋得到的答案是会。
所以朱元璋就开始计划着怎么把这个位置出去,所以他不仅仅是除掉了胡惟庸,也直接除掉了丞相这个位置。结果很显然,一生没有吃过败仗的,朱元璋这一次做出了错误的决定。因为他所面对的敌人并不是胡维庸或者是丞相这个制度,而是客观的历史规律。所以朱元璋在杀了几万人之后,最后他得到的结果就是把丞相改了一个名,换成了内阁首辅而已。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