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勇 | 特别推送 || 为什么喜欢读路遥——给海淀进修实验学校高一小朋友

2018年暑假,应董红军校长之邀,我为海淀实验进修学校刚升高中的小朋友们开讲路遥与他的《平凡的世界》,四次课。大概是讲得还凑合,去年他又邀我讲授,我欣然从命。这一次换到了报告大厅,全程录像,我不得不讲得更加凑合。因小朋友们听得起劲,结课时我便献歌一首,清唱电影《人生》中插曲:《叫一声哥哥你快回来》,让他们高兴了一把。前不久,董校长跟我说,今年继续讲路遥,线上授课,如何?我说没问题。随后副校长曾辉老师与我商量时间,说今年讲五次。
我在前面的一个推文中说,因为疫情,今年的各种嘴上项目都在网上进行,我也下载了许多软件:“先是QQ(我好久不用QQ,连密码都忘了,好不容易才找回来),然后是腾讯会议,接着是云视讯、钉钉,最后是Zoom。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我老汉的网络技术突飞猛进,一日千里。每每想到自己已武装到牙齿,顿时就觉得好酸爽。”但昨天问曾老师,她说,海淀实验进修学校用classin。这个软件第一次听说,顿时觉得说大话闪了舌头。又听曾老师解释,此为付费软件,按人头收费,很好用但好多单位一般不用,顿时又觉得这个学校好厉害。
今天第一次课,课前我跟同学们说,我要特意为你们推送一篇关于路遥的旧作,然后附上以前本小号推送过的与路遥有关的文章链接,既方便大家阅读,也以此证明赵老师并非光说不练。文末会附彩蛋一枚,怎么样?classin里静悄悄,但我仿佛听到年轻的后浪们海啸般的回响:耶——。

为什么喜欢读路遥
赵 勇
许多读者喜欢路遥与其《平凡的世界》,这似乎已是不争的事实。以前我曾见过一些调查问卷,《平凡的世界》均榜上有名或排名靠前。而在一些高校的图书馆里,《平凡的世界》也是借阅率很高或最高的小说。比如,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外借图书的统计结果显示,近五年多来(2005年1月1日-2010年5月1日)《平凡的世界》(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年版)外借1314次,排名第二,仅次于白寿彝的《中国通史》(1350次)。如果再加上《路遥文集》和《平凡的世界》其他版本的借阅次数,此小说的借阅率会更高。
于是一个问题油然而生: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读者会喜欢路遥和他的《平凡的世界》呢?
我想可能与它的励志色彩有关。许多人把《平凡的世界》定位于励志小说,我觉得有些道理。查当当网,有七、八种版本或版次的《平凡的世界》陈列其中,每个版本都有数量不菲的读者评论。其中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1月版)的读者评论最多,达1559条。而在这些读者评论中也可以发现励志的秘密。读者甲说:“我很庆幸自己在青少年时期就幸运地接触到了这本书,它影响了我整个儿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择偶观。”读者乙说:“每次看《平凡的世界》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每次看都会引起我对生活,对人生的深深的思考;每次看都会一次次鼓起面对生活的勇气!”读者丙说:“每当我生活中遇到艰难困顿,总是会拿出翻翻,从中获得继续前进的勇气和力量。”读者丁说:“在人生最关键的时刻,是《平凡的世界》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两本书在激励着我,其中尤以《平凡的世界》为重。”
今年元月,我参加“新版《路遥全集》出版座谈会暨‘我与《平凡的世界》’征文颁奖会”,有幸得到获奖的全部征文。一位名叫刘广梅的北京读者在文章中写道:“路遥先生笔下的孙少平、高加林、田晓霞等人物在我懵懂的青春岁月,对我树立人生观产生启迪,让我明白什么是善良、什么是勤劳、什么是奋斗,它激励我不断努力、教会我永不放弃。曾经有朋友问我,如果想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感,应该让他读什么书?我毫不犹豫地回答:一本雨果的《悲惨世界》,一本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仅此二者足矣。”
从以上的读者评论可以看出,《平凡的世界》确实参与了他们的人生建构,并让他们形成了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由此把它看成一部励志小说应该大体不错。但问题是,仅仅因为励志读者就能喜欢上它吗?
当然不是。小说的第二章有一个细节很值得一提,我甚至觉得这一细节构成了理解这部小说的一个秘密。孙少平喜读课外书,有一次他在润生家发现一本厚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起初他以为是一本炼钢的书,但翻开之后却发现说的全是一个名叫保尔·柯察金的苏联人的长长短短。于是他把这本书带回家里立刻开读。第二天他没有像往常的星期天一样出山砍柴,而是一个人躲在打麦场的麦秸垛后面,赶在天黑前读完了这本书。那个普通外国人的故事给他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在那一瞬间,生活的诗情充满了他十六岁的胸膛。”[1]
艺术家毅进创作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连环画手稿原稿
这一细节让我意识到了两个问题:第一,像孙少平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样,我读《平凡的世界》也感受到了书里洋溢的那种“生活的诗情”。这种诗情既可解释为一种理想主义的精神气质,也可看作一种能使人温暖,让人感奋的文学力量。在今天这样一个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甚嚣尘上的时代,读《平凡的世界》就如沐春风,如饮甘霖,它能给我们带来一种欣喜和感动。千万不要小看了这种感动,因为当今天的许多文学作品既无法感动作者自己也无法感动别人的时候,这种感动就显得异常珍贵和重要。
第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本身就是一位英雄人物,他所塑造出来的保尔·柯察金更是一位英雄人物形象。而在1950-1970年代,作者与保尔的形象又激励过无数的中国青少年,让他们形成了一种英雄情结。路遥笔下的孙少平其实也是一个英雄人物,只不过在那个特定的历史语境中,他已褪去了保尔身上的那种意识形态色彩,成了一位名符其实的平民英雄。有读者指出:“武侠小说中的英雄可望不可及,如神仙一样让人望而生畏。而这本书却把普通人塑造成了英雄。他们既是普通人,生活中随处可见,但他们又是英雄,他们在生活面前表现出了英雄的勇气和气魄。”我觉得这样的感觉很是到位。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平凡的世界》延续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写作谱系,让人们在一个没有英雄的年代里重温了英雄的旧梦。
说到保尔,就想起刘小枫多年前写的那篇《记恋冬妮娅》
许多年前,我曾写过一篇论文,名为《幻想的此岸与彼岸——论青少年读者接近文学的心理动因》,其中便谈到了青少年的一个心理特点:英雄幻想。而一旦读者发现某部文学作品能够满足自己的那种无意识想象,读者就会与这部文学作品形成深刻的遇合。《平凡的世界》大概也可看作这类作品。而从那些读者评论中也可看出,许多读者是在他们的青少年时期面对这部小说的。明白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读《平凡的世界》已不年轻,但我似乎能够想象出我年轻时读到它会是怎样的情景。因为我二十岁左右读过《人生》,三十多岁时又读过《早晨从中午开始》,它们都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震撼。而年届不惑才开始读《平凡的世界》,那时候我已变成了桑原武夫所谓的“文学方面的老油子”,[2]但我依然感受到了它对我心灵世界的撞击。它让我回想起我的青春岁月,我甚至从孙少平那里看到了我的一些身影。这种缅怀式的阅读自然不同于青少年时期那种憧憬式阅读,却也别有一番风味。于是我想到,尽管《平凡的世界》并不完美,还存在着一些艺术上的缺憾,但作为一部不仅能激励青年人同时还能感动中年人的小说,显然它已经功德圆满了。
2010年6月11日
原载《中国教育报》2010年7月15日
刊发时被改名为《没有英雄的年代重温英雄梦》
[1]路遥:《平凡的世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1页。
[2] [日]桑原武夫:《文学序说》,孙歌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80页。
专为海淀实验进修学校的小朋友们提供的链接,大朋友勿进
赵勇|遥想当年读路遥
赵勇|编辑对路遥的影响 ——读《路遥年谱》有感
赵勇|今天我们怎样怀念路遥
赵勇|路遥的人格魅力与缺陷 ——读《路遥传》致作者
赵勇|读路遥与海波:守住自家坟头哭——2017:刘项原来不读书之五
赵 勇| 现实主义与读者大众 ——来自路遥的一点启示| 特稿
赵勇|路遥的复杂性 ——读《人生路遥》与《路遥的时间》
赵勇 | 心灵的歌哭 || 《中学语文教学》卷首语
海波|少年路遥二三事
【名家名作与劳动】党文亭|作为“劳动模范”的路遥
冯荷萍|我的同学王维国(路遥)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简称“海淀进修实验学校”)是隶属于海淀区教委的一所优质公立完全中学。它是北京市优质高中,海淀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在北京市最著名的教育科技区——海淀区近百所中学里,是获得政府嘉奖的10余所最出色的中学之一。也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戏剧教育基地。——百度词条
2019年讲路遥
classin的界面是这样的
好奇,在classin黑板上用鼠标点了几个字
彩蛋一枚
即兴清唱,差点忘词,后面有荒腔走板之嫌
电影《人生》插曲:《叫一声哥哥你快回来》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