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感人肺腑,只求刀枪不入

文|衷曲无闻
「壹」“起初不经意的你,和少年不经事的我,红尘中的情缘,只因那生命匆匆不语的胶着。”
「贰」上一本班级日记的最后一篇文章,学生取的标题是《夜的最后一章》,稍文艺一些翻译,大概内容是:我路过那么多人的悲喜,原来有那么多人和我一起失落彷徨,当所有的情绪落于纸上,日子以一天一篇日记的形式翻去昨日的苦涩,让明天的路途不再迷茫,充满希望。

当我在写这篇文章时,新的一本班级日记又进行了好多章。

我翻遍班级日记,发现一个有趣的共用结尾:“就写到这里吧,夜已深。”似乎可以脑补这样的画面,他们赶完一天的作业,最后拖着满身的疲惫写下这60次一轮回的感悟。我想那时的他们,所有的感悟都来源于内心的真实。

万家灯火熄灭,独自坐在书桌前,思绪翻涌,独自撑起回忆的幕布看许多久别的过去。畅想明天,一如花般的自己,或停或走,收获的时候都不想落一场空。也许再也找不回当初的纯真笑脸,看不完的书刷不完的题在来不及叹息的每一天堆积成山。与此同时,演完的情节也再不会有续集的可能,年华渐行渐远,故事跟着老去,只等时间将记忆折叠,把青春玩完。

他们看得比我透彻:只能在现实生活中若无其事地生活,无论下一秒会不会失去,这一刻我只想紧紧地拥抱你们。
「叁」班长新封的“数学神”,能解决每一次考试中的绝大多数题目,甚至一些偏题怪题,我的经验还抵不了他的技巧。数学长期考盘踞一百二、三十分,而真正让他名声大震的,是连续在两次全县统考中考满分。于是每次考试他交头卷,会有人佩服,每次公布考试结果,会有人鼓掌,直至一切都习以为常。

但他并不是天才,至少曾经不是。曾经都不是了,以后的一切创造都只能归于后天的努力。

起初对他的留意,是高二的家长会“向父母表达爱”的环节他朝着远方哭泣的呼喊。后来每一次录信息,与父亲相关的那一栏在他的表中总是缺失。他乐观开朗,有感知别人悲喜而转换相处方式的情商,能和身边的人打成一片而不是自视甚高遭人嫌,他应该能把“高分低能”这个词彻底粉碎。也许是在生活中经历过一些重击,让他变得刚强而有韧性,往往也只有最能承受苦难的人,才不会去轻言悲伤。

在与他的交谈中,他说初中曾经一度差得无法,是老师的“重点培养对象”,因为拖后腿,常常放学后要被留下来做完作业才准回家。后来我又和他高一的班主任、科任老师交流,大家对他的印象都不深刻,只觉得他资质平平。他从资质平平向“数学神”进蜕,应该是要经历许多没有人知道的黑夜和辛酸,诚如他在班级日记写的那样:哭的时候没人哄,我学会了坚强;怕的时候没人陪,我学会了勇敢;烦的时候没人问,我学会了承受;累的时候没人可以依靠,我学会了自立。有些坚韧安静,不着痕迹,却已然成为习惯。
「肆」与“学神”遥遥相望的,就应该是“学渣”了,在数学里,女生常是主角。但我并不喜欢“渣”这个字眼,我宁愿真的去相信,她们只是上辈子折翼的天使。但对于我的“天使”,我也总说,如果你因为折翼而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终究有一天你要被KFC老爷爷拿去做新奥尔良烤翅。

高一的时候班上有一些女生,因为不讨厌我而拼命去学数学,不管怎么努力每次都只能考三十分左右。最初的几次发卷子我焦急地说,大题怎么就空着了呢,写公式都有分啊,公式都记不住,你有什么资格说学不好数学。后来的考试,好多张试卷上都写满公式,却找不到得分点,依旧也只是三十多分。后来我不分对错,只要有字就给两分。

张嘉佳的《末等生》里有一段描写:慧子是我见过最有坚持精神的女生,能从早到晚刷题海。哪怕一条都没做对,但空白部分填得密密麻麻,用五百个公式推出一个错误的答案,令我叹为观止。如果这世界是所学校的话,慧子应该被劝退很多次了。生活,爱情,学习,她都是末等生。唯一拥有的,就是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咬着牙齿,坚持再坚持,堆砌着自己并不理解的公式。

对于这段描写,我想我是最有资格共鸣的。

记得高一有一次测验,面对很多不会做的大题,有个女生在写完她能想到的公式之后,又用英文写完一段话作为补白。她以为我看不懂,其实我看懂了,能教数学偶尔写点文章认识一些基本的单词,我的奇葩远超出了她的想象。那段话的大概意思是,“老天总是爱开玩笑,每一次的努力换来的都是嘲笑,是我太笨,也许就不该认真。”后来我回复她,“我无法去感同身受你眼中的数学是什么样的,因为我的数学从来没差过。但是我能理解你的感受,就像我的体重,不管怎么努力也成不了我满意的样子。我只想告诉你,坚持得再久一些,越努力越幸运。”

高一分班后,她选择了文科,遇到一个很优秀的数学老师当班主任,那个老师比我更稳重比我更有耐心,她也在我看不到的地方坚持学数学。有一次期末考试,她问完班主任分数之后就哭了,虽然总分是班上的前十,但数学只考15分,她说不可能,无法相信。后来他的班主任安慰她一番后,决定去给她查试卷。

翻遍上千张答题卡,看完她写的每一步,最后的结果是,她只考15分。现实就是这样现实,没法改编成励志故事。她不相信自己考15分,是因为不知道集体评卷只看结果,不讲人情。但她对数学的坚持,纵然考不好数学,说不定就读懂了人生。
「伍」
之前给学生布置过一篇《我和我的数学》的回忆录,有一个学生夸了我好一大段:

当他瘦小的身体每天徘徊劳累地穿梭在三个班之间,课堂上早已沙哑的喉咙以及早已直不起的腰却依然坚持,为的是能够让求学路上的孩子“找到属于他们明确的方向,清楚他们所处的位置”;为的是把他的所学传授给他的学生;为的是让他的学生知道数学的魅力;为的是让他的学生有朝一日破茧……这些不仅让我们拥有这样的老师而自豪,而且还让我们为他的不辞辛劳而感动。他用他真诚的心每天为我们上着轻松快乐的数学课,用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向我们传递着幽默的人生哲理。有这样一位数学老师,不管以后是风雨还是雷电,我们都要尽最大的努力去改变,让数学不再遥远。

受用之余,还是想谈点存在和守护的意义。长时间从事一项工作太久,人很快就会丧失思考能力、分辨能力,只剩下目光呆滞和双腿肿胀,数学老师走火入魔后还会变成秃头。在一个精神贫困的社会,不管军队多么强大,不管GDP有多高,终究是“浮肿”的,因为它没有教会人们有尊严地活着,没有教会人们如何提升自身价值,获得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站台,吸粉,卖声,如果我非得说我喜欢这份工作,那么我是否会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过程中丧失自我提升的追求?我究竟是热爱我的工作,还是被工资拴住?这份工作带给我的除了赖以生存的金钱,是否还有更饱满的精神层面的附加值?重复的日子,把每一天都书写成平淡,学生带给我的感动和美好,自然超过了生活给我下好的套。尚有余温的感情若能在岁月的更替中驱散一些寒冷,人也就学会了善待和知足。

喜欢林夕在《酷》里写的几句词:一情深就庸俗,一怀念就落伍。装到自己都搞糊涂,最高的本领就是没感悟。现在不流行感人肺腑,只求刀枪不入。
「陆」纵使有情,终抵不过岁月的狠心,留在昨日的身影,还是披上了现在的外衣,而我们如何才能追寻昨日的步伐,抓住故事的感动?我迫切地渴求着明年六月的那个满盘皆胜的结果,而所有要跋涉的路,都得从现在稳扎稳打,一步一步地走过。

“本应属于你的心,它依然护紧我胸口,为只为那尘世转变的面孔后的翻云覆雨手。 ”

(图为学生画的我,略感动)

微信号:zhongquwuwen

版权声明

您可能感兴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