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战简介(张国军|淝水之战衍生的四个典故)

淝水之战简介
文 ︱学 ︱作︱ 伴︱︱精︱神︱ 还︱ 乡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花好月圆 刘紫玲 – 清平调 –>

“淝水之战”我很懵懂,四个典故怎么衍生的?寿春寿都是怎么形成的?

我要追踪,我要穿越,我要翻开历史的旧页。

我穿着古装,迈着方步,揣着司马光同志的“资治通鉴”来到了今称寿县古为南方大国楚国的最后一个都城——郢,寿春,又称寿阳,寿州。是为数不多的与古徽州歙县齐名的中国古城。

此地是皖国中部淮河中游南岸,南北要冲,兵家必争,历史悠久。最初是给战国四君子春申君祝寿的封地,因此得名寿春。东晋孝武帝时,因避帝后郑阿春的讳而改称寿阳。战国时的楚国、蔡国、西汉淮南国、东汉晚期的袁术、刘宋国都曾在此建都。

寿春的发迹始于战国时期,秦军攻占楚国都城郢(今湖北荆州纪南城),楚国被迫迁都至寿春。仅仅过了18年,公元前223年楚都被秦军再次攻破,楚国灭亡。这18年,是寿春最为辉煌的时刻,当时面积仅次于燕国都城——燕下都(今河北易县)的第二大城,人口逾10万。

我翻阅古籍,发现了现在许多淮南人都不知晓的秘籍: 西汉初期,刘邦巡视到淮南,地方长官安排一个美女侍寝。刘次日即离。十五年后,美女带着一个少年寻见到刘邦,因酷似,刘邦相认这个一夜情之果,取名刘长,被封为淮南王,都城为寿春。刘长之子刘安发明了八公山豆腐,袭位为淮南王,淮南国的都城仍然在寿春。秦汉时期,寿春可以说是区域性的中心城市。东汉末年的袁术割据淮南,实力强盛无比,于197年也在寿春称帝。

寿春在大乱世更能显示出其位置的重要性。尤其是南北对峙的时候,淮河一线往往成为南北势力的攻伐平衡后的分界线,寿春的重要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秦大帝苻坚统一北方势力后,大举进攻东晋,陈兵数十万于寿春一线。后酿造了著名的淝水之战。像邯郸一样,同时也铸造了成语典故之城。

现在书归正传一一探寻。

看着脱皮斑驳长满野藤的城墙,手摸一摸沧桑厚重,砖缝里作为粘连剂的糯米浆依然外露并散发粥香味,闻一闻似千年古醇。我穿的木屐时不时地陷扎在千年磨损出来深沟般的辙印里。“瓮中捉鳖”里两道城门固若金汤,城外敌军围困呐喊但就是惧进,怕被包饺子成瓮中之鳖。

我仙风道骨,长髯飘拂,来到了昔日楚国的宝库楚文化博物院即今天寿县博物院。此院宝物数量是全省县级博物馆文物累计之和。但见迎门的一只巨鼎体型硕大磅礴,誉为全国之最,绝世无双。盛酒可供一旅士卒痛饮。楚人无不为她骄傲。就连一千七百多年后的中国的两个主席都啧啧称奇道绝。然而,家有奇货,必遭觊觎。北方的狼早已瞪绿了眼。
 
北国秦王符坚向来势大心野,在强势统一了鲜卑等族还没有稳固后,就急欲南征具有十六国的东晋,一统大江南北。听说寿春是战略要冲且有楚大奇鼎,就挥鞭先进。
 
典故一:投鞭断流
 
苻坚欲率百万步骑兵南下,一举灭除东晋。众大臣多不苟同。“依星象之见,今年不宜南下。况东晋有长江天险为阻,其君又深获民望。故不可轻举妄动,盲目轻进。不如固守国力,修整军备,俟其内变,乘机攻伐。”
 
苻坚不以为然,反曰:“星象之事,未可尽信。至于长江,春秋时吴王夫差与三国时吴主孙皓,皆拥长江之险,终不免于亡。
 
朕今有近百万大军,兵多将广,人多势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岂惧天险?”
 
遂罔顾谏言,亲率大军,兵临淝水,自西而东,列队千里。
 
“投鞭断江”自此成典,版权当归符坚。
 
原指将所有马鞭投入江中,便可截断水流。形容兵多将广。
 
典故二:围棋赌墅
 
苻坚率军百万,在肥水驻扎,京城(今南京)震惊恐慌。
 
于是任命谢安为征讨大都督。
 
遣大将谢玄、谢石领八万精兵抗敌。
 
谢玄进房间问他计策,谢安神色平和,毫不慌张,回答说:“我心里已经有谋划了。”接着就没声音了。
 
谢玄让张玄再去请教。

谢安干脆下令坐车外出去山间别墅,召集亲朋好友,以别墅为注和张玄下围棋。实际上谢安也知棋艺不如张玄,但就敢这么豪赌。这天张玄心中害怕,就和他下了个平手,不能取胜。别墅未易。
 
谢安仍外出游玩,到了夜里才回来,指挥授意各个将领,各担职责。
 
谢玄在前线打败苻坚后,驿站传送战报,谢安正在和客人下围棋,看完信,就放在床上,无欣喜之色,如旧继续下棋。
 
客人问他,他缓缓地回答说:“小子们打败了敌人。”下完以后,回到房间,心里太过高兴,过门槛的时候把木屐齿弄折了都不知道,更不惊呼。他故作镇静到了这样的程度。
 
后来,“围棋赌墅”这一典故,用来形容人从容镇定,举重若轻。每临大事有静气。帏屋之中,千里之外。
 
这个故事也有人编码为“踉踉跄跄”和“折屐齿”。但窃以为以偏概全,不能道尽故事本质。
 
典故出自谢安之行为:《晋书》卷七十九《谢安列传》)。
 
典故三:草木皆兵
 
苻坚轻取寿阳后,根本没把力量悬殊的晋军看在眼里,整天把玩楚大鼎。玩物丧志。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
 
苻坚大惊失色,和苻融登上寿阳城头,亲自观察淝水对岸晋军动静。  当时正是隆冬时节,淝水上空灰蒙蒙的一片。
 
苻坚一眼望去,只见对岸晋军一座座的营帐排列得整整齐齐,手持刀枪的晋兵来往巡逻,阵容严整威武。
 
再往远处看,对面八公山上,隐隐约约不知道有多少晋兵。
 
其实,八公山上并没有晋兵,不过是苻坚心虚眼花,把八公山上的草木都看作是晋兵了。随着一阵西北风呼啸而过,山上晃动的草木,就像无数士兵在运动。
 
苻坚顿时面如土色,惊恐地回过头来对苻融说:“晋兵是一支劲敌,怎么能说它是弱兵呢?”他后悔了。

典故四:风声鹤唳
 
接着,在淝水决战,秦军被彻底击溃,损失惨重,秦王苻坚自己受伤,弟弟苻融也阵亡了。
 
苻坚仓皇而逃,他听到风声鸟声也以为是敌人追兵又到了。
 
典故“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是个成语,八字连同可以,只用后四字也行,是形容人在十分惊恐之时,稍微有些风吹草动,便紧张害怕得要命,常形容失败者的恐惧心理。
 
成语中的“唳”字,不同于眼泪,读“立”字。此字可解作鸟儿鸣叫之声,“鹤唳”当然本指仙鹤鸣叫,但泛指鸟儿鸣啼。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此语是对战役的总结,是寿县的历史财富,是淝水之战升华的标签。出自《晋书·苻坚载记》。
 
秦军为什么失败?不得不提一个人:朱序。
 
符坚在轻取寿阳后,派朱序到晋军劝降。朱序敬晋王司马睿之仁爱,没有劝降,反而献计于晋:趁大部队没有赶到,先灭秦的先锋,其锋涣散易讨。并提供了军机。晋军听之,用奇袭灭秦二十五万。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
 
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理由是滨水布阵是意味着持久战,退后一点可以速战速决。如果贵军稍向后退,让我军渡过淝水决战,不是更好吗?”
 
秦军内部讨论时,众将领都认为,坚守淝水,晋军不能过河。待后续大军抵达,即可彻底击溃晋军。
 
因此不能接受晋军的建议。
 
但是,苻坚求胜心切,不同意众将领的意见,说:“我军只要稍稍后退,等晋军一半过河,一半还在渡河时,用精锐的骑兵冲杀上去,我军肯定能大获全胜!”于是,秦军决定后退。
 
苻坚没有料到,秦军是临时拼凑起来的,指挥不统一,一接到后退的命令,以为前方打了败仗,慌忙向后溃逃。加上朱序煽风点火高喊“我军败了!”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互相践踏。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
 
苻坚中箭而逃。
 
那些侥幸逃脱晋军追击的士兵,一路上听到呼呼的风声和鹤的鸣叫声,都以为晋军又追来了,于是不顾白天黑夜,拼命地奔逃。
 
就这样,晋军取得了“淝水之战”的重大胜利。
 
有史家称此战可堪超官渡、赤壁之战。
 
后人是这样立碑记载。
 
我戴着老花镜,捧着古籍,俯视着“淝水之战示意图”,沉思久久。眼前的淝水弯弯曲曲微波细浪向东流,经肥西达淝城泄 巢湖入长江,在历史上致引了好几个水上名战。当年的东吴几次百船千帆飞渡淝河欲克庐州今合肥都被曹魏英巧击退。张辽大战逍遥津,满宠古城退孙权等都是今天人们津津乐道的典故。历史是这样的吊诡。小小淝河成为了战争载体、文化名片。
 
我脱下了古装,拿起了手机视频。
(图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张国军,愚夫直人,年奔七旬,激浊扬清,柴扉余生。

《皖人春秋》投稿须知 

一个寂静、纯粹的文学公众号,一个雅致、兼容的文学公众号,一个追求高端、拒绝平庸的文学公众号,一个文学至上、脱离功利的文学公众号。

投稿者,请发送电子邮件,并附简介(原则上不超过100字)及生活照一张。《皖人春秋》讲究质量,审稿较严。因稿件较多、人手有限,投稿者需稍候;对于来稿,编者有修改权,如不同意修改请来稿时注明;一月内未见刊用或未收到采用通知,可另投他刊。已在其他微信平台发过的稿件,请勿再投《皖人春秋》。投稿者,请加编者微信:ytytapohol,以便联系或发放稿酬。读者赞赏作者的80%将由本刊付给作者本人,结算时间为作品正式推出后一周之内。微刊所用图片除注明外,均来自网络,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本公众号。欲转载本平台文章,可联系编者白名单授权。

 信箱:3252281753@qq.com

赞不容口  击节叹赏
热心朋友赞赏的80%将付给辛勤笔耕的作者

觉得不错,就点“在看”

淝水之战简介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