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的火把节(黔西北记忆(148)对 “彝族火把节”的权威解读)

彝族的火把节

直立行走的古猿食用火炙烤过的熟食后,大脑得到充分的发育与扩张,从而进化为原始人,学会制造与使用工具,把人和动物彻底区分开来。

经过新旧石器时代,随着火的使用技术日臻完善,金属的冶炼开始出现并被制作成工具,才使人类的生存手段得以最大限度地延伸,从而进入文明社会。这就是火给人类带来的幸福,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火;而彝家对火情有独钟,并以火崇拜为核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火文化,在56个兄弟民族中被称为“火的民族”。

▲赫章“彝族火把节”篝火晚会活动现场(李学友 摄影)

在黔西北的广大彝族聚居地区,多年来均有过“火把节”的传统习俗。2011年5月23日,《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国发[2011]14号)文件下发,赫章彝族“火把节”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序 号:458;项目编号:X-10;项目名称:彝族火把节)。

彝族火把节的来历,有许多优美的传说。从前,有一个叫作诺鲁的彝家寨,住着一对恩爱的夫妻,男的叫布娄,女的叫舍玛。舍玛精心绣制一个闪光的香包给丈夫布娄佩带,布娄于是连交好运,他每次出征都得胜而归,并总是能逢凶化吉。这件事不知怎么让酋长兹摩阿纪知道了。

▲赫章“彝族火把节”(李栋 摄影)

舍玛天仙般的美貌和精巧的手艺都让阿纪垂涎三尺,魂不守舍。阿纪借派布娄出征之名,在半路上把布娄给杀害了,夺得布娄佩带的稀世珍宝——闪光的香包,接着派兵抢去舍玛,逼迫舍玛随即与之成婚。

舍玛假装答应阿纪,要求阿纪于这年的六月二十四日,以900捆高山柴、900捆平坝柴为布娄焚尸,以打牛染红山顶、打羊染白山腰、打猪染黑山谷为布娄作祭为条件,方才应允。阿纪为得美人归,成婚心切,只好按照舍玛的条件勉强去做。正给布娄焚尸祭祀之际,趁无人注意之时,舍玛纵身投入焚烧布娄的大火之中,以死殉情。后人为纪念舍玛,每年六月二十四日举火把纪念她,由此演化为节日。

▲赫章“彝族火把节”(李栋 摄影)

还有传说叙述道:很古很古的时候,勤劳勇敢的彝家迎来了一个金色的秋天,眼看就要丰收了,可天王耿兹却不愿让彝家过上好日子。他派下一个名叫阿且的大力士来践踏庄稼,彝家义愤填膺,纷纷推举勇士阿荣同阿且比试高低。搏斗了三天三夜后,阿且败下阵来,逃至点吐山时被阿荣追上杀死。天王耿兹恼羞成怒,连降雨点般蝗虫,要把所有庄稼都吃光。彝家眼看一年的辛苦就要徒劳了,于是每人手执一把火,把所有蝗虫一烧而光,夺得了丰收。从此,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这天,就成为彝家点燃火把,除恶灭害、共庆丰收的盛大传统节目。

▲赫章“彝族火把节”——跑火龙(李学友 摄影)

彝族“火把节”,彝语称之为“朵扔吉”,源于彝族十月太阳历。实际上,彝族火把节是根据彝族十月太阳历来定的。一年以十个月计算,一月以三十六日计日,以北斗星斗柄指向定季节,斗柄正下指南为大寒,在这段时间过十月年节,即彝族十月年。斗柄正上指北为大暑,在这段时间过新年,即火把节,又叫做星回节。后来此种仪式经过发展演变,增加了歌舞表演、服饰展示、斗牛、赛马、摔跤、打陀螺、荡秋千等活动内容,成为今天的“火把节”。

▲赫章“彝族火把节”——跑火龙(李学友 摄影)

火把节期间的活动是丰富多彩的,村寨中散发出咂酒诱人的香味,百听不厌的乡音旋律从唢呐、月琴、口弦等由各种古老乐器里弹奏而出。

青年男女们也借此机会展示自己绚丽多彩的服饰与才艺,赛装与选美活动也会有序地展开。

节日的撩动,会让人心驰神往,同四面八方络绎不绝前来观光的宾客汇集一起,去通过用花和松枝扎制的迎宾彩门,在以金银铜为序的三道门的通行中,品尝彝家小伙抬出的咂酒、彝族姑娘捧出的水花酒。为领略彝族浓浓的风情,迎宾舞曲会把你同主人家和谐地交融在一起,彝族歌舞《阿西里西》的旋律让大家手拉手,心连心。

▲赫章“彝族火把节”——吐火(李学友摄影)

火把节期间还有机会观赏彝家的赛马、摔跤、斗牛、斗羊活动,获胜的小伙子,还有那赛赢的马、牛、羊都给披红戴花,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在石峰下面,箭竹丛中,杜鹃树下,百合花旁,三五成群的青年男女分作两队,大展歌喉,用长篇“咪古”古歌对赛,比才斗智;涓涓流淌的小溪两岸,有青年男女在玩用蛇皮、竹筒和麻线制作的“顺风耳”,在相隔几十米的两端互打“土电话”问候,一首首“曲谷”情歌从话筒的这边送到那边。

临时搭起的摊点上,摆满彝家的“蜂蜜蘸荞粑粑”“荞饭下冻肉”“全羊汤锅”“燕麦汤圆”等风味小吃。

▲赫章“彝族火把节”——火把节期间展出的民族特色小吃(图片来源:赫章发布)

当夜幕降临时,彝寨的每户人家都要不约而同点燃火把,进行象征性的驱虫活动。火把绕自家的住房一圈后,大家又要把举着的火把汇集到一起,这时的火把会形成一条条火龙,喷出熊熊的火焰。顺着村寨转两圈后,移至田间地坎,山坡林下。这景致,犹如繁星降临彝家山寨,把山寨、田野点缀得格外美丽。

待一会儿,山上的人们陆续回到村寨边,燃起一堆堆篝火,围着篝火,在唢呐、笛子、月琴的伴奏下,拉开圈子跳起《阿西里西》《撒麻舞》《撒荞舞》《乌蒙彝舞》等欢快的舞蹈,一次次将火把节的活动推向高潮。通宵达旦的活动,伴随着人们度过一个美好的不眠之夜。

▲赫章“彝族火把节”视频(来源:《毕节之最》 时长:7分34秒)

作者王继超简介
王继超,贵州省毕节市彝文文献翻译研究中心原主任、译审。享受贵州省政府特殊津贴,毕节市市管专家,2002被评为毕节地区“首届有突出贡献的知识分子”。贵州省古籍保护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贵州省和毕节市彝学研究会副会长,贵州民族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等。整理翻译有《彝族源流》、《彝文典籍图录》等和著述《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贵州彝族》、《彝文文献翻译与彝族文化研究》等,公开出版著述四十余部、近百卷、一千八百余万字。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1999年10月和2005年5月,两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先进个人)”称号。国家民委、国家文化部表彰的全国古籍整理先进工作者。
作 者:王继超编 辑:吴 芳编 审:秦 恒监 制:叶光良 总监制:朱光伦

更多新闻

《黔西北记忆》栏目开篇语黔西北记忆 ① 美丽毕节我的家黔西北记忆② 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黔西北记忆③毕节古人类的足迹黔西北记忆④毕节的来源及建制沿革
黔西北记忆 ⑤ 水西改土归流的历史过程黔西北记忆 ⑥ “乌蒙磅礴走泥丸”用典追考
黔西北记忆 ⑦ 革命老区黔西北
黔西北记忆⑧“彝族古代百科全书”——《西南彝志》黔西北记忆⑨ 享誉全国的毕节市彝文文献翻译研究中心黔西北记忆 ⑩ 黔西北苗族迁徙路线图黔西北记忆 ? 黔西北苗族与蚩尤黔西北记忆?黔西北苗族的传统节日

黔西北记忆? 猪拱箐:清末黔西北苗民起义的根据地

黔西北记忆 ? 毕节布依族的历史与文化

黔西北记忆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黔西北记忆 ? 毕节一中的前世今生

黔西北记忆? 毕节彝学研究院

黔西北记忆?毕节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综述

黔西北记忆 ? 毕节“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综述

黔西北记忆 ? 西部大开发拉开序幕的地方——洪家渡

黔西北记忆 ? 乌江源头在毕节

黔西北记忆 ? 毕节摄影史话

黔西北记忆 ? 毕节公路交通史话

黔西北记忆 ? 磅礴乌蒙万里路

黔西北记忆 ? 毕节飞雄机场建设始末

黔西北记忆?皮皮翻翻及其它方言土语

黔西北记忆?经典的毕节话荟萃

黔西北记忆?惊世骇俗的毕节兰花

黔西北记忆?东汉南中第一名士——傅宝

黔西北记忆?助诸葛亮南征有功的彝族首领“济火”

黔西北记忆?奢香:明初著名彝族女政治家

黔西北记忆 ? 张谏:明代贵州第一个进士

黔西北记忆 ? 李世杰:清乾隆年间兵部尚书

黔西北记忆 ? 晚清重臣丁宝桢

黔西北记忆 ? 周素园:贵州辛亥革命元老

黔西北记忆? 中共贵州省工委第一任书记——林青

黔西北记忆?钱壮飞:中共情报工作的“龙潭三杰”之一

黔西北记忆 ? 丁扬斌其人其诗

黔西北记忆 ? 余达父:毕节历史上杰出的文学家

黔西北记忆?黔西北清朝著名女诗人周婉如

黔西北记忆?毕节著名的民族资本家刘熙乙

黔西北记忆 ? 一代宗师王之和

黔西北记忆 ? 威宁籍苗族大学校长杨汉先

黔西北记忆 ? 威宁籍医学博士张超伦

黔西北记忆 ? 朝鲜战场上的二级战斗英雄刘兴文

黔西北记忆 ? 打虎英雄罗学芳

黔西北记忆?品读毕节

黔西北记忆?七星关赋

黔西北记忆(51)七星关的来龙去脉

黔西北记忆(52) 毕节倒天河是怎么来的?

黔西北记忆(53)毕节城区40余万人的“大水缸”——倒天河水库

黔西北记忆(54)@所有毕节人,“响水轰雷”名字的由来

黔西北记忆(55)纱帽山的故事

黔西北记忆(56)倒天河上的桥

黔西北记忆(57)南关桥,老毕节城的地标建筑

黔西北记忆(58)毕节五龙桥的考证与传说

黔西北记忆(59)那些年毕节城里人是怎样过年的

黔西北记忆(60)走近三百多年历史的毕节一小

黔西北记忆(61)打捞那些遗落在岁月里的毕节老品牌

黔西北记忆(62)毕节“人民剧场”:老毕节城最重要的地标建筑

黔西北记忆(63)毕节古城街道名称初探

黔西北记忆(64)炉火映红铁匠街

黔西北记忆(65)毕节人民公园的历史印记

黔西北记忆(66) 回忆“炒米糖开水”的吆喝声

黔西北记忆(67):清代知名的毕节路氏翰林家族

黔西北记忆(68)大屯土司庄园

黔西北记忆 (69)大南山苗寨

黔西北记忆(70)七星关沔鱼河的传说

黔西北记忆(71) | 碧阳湖畔好风光 美文值得细欣赏

黔西北记忆(72)品读大方

黔西北记忆(73)大方赋

黔西北记忆(74)大方县名的来源

黔西北记忆(75)大方奢香博物馆:荟萃彝族历史文化精华

黔西北记忆(76)贵州宣慰府——全省最大的彝族仿古建筑

黔西北记忆(77)独家揭秘——“九洞天”的由来

黔西北记忆(78) 林则徐与《大定府志》的故事

黔西北记忆(79) 丁文江与贵州彝文古籍的渊源

黔西北记忆(80)“贵州三宝”之大方漆器

黔西北记忆(82) 大方三塔的神奇传说

黔西北记忆(83) 大方: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黔西北记忆(84)大方: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

黔西北记忆(85)大方灯谜 享誉全国

黔西北记忆(86)大方六龙:山奇水秀·诗词享誉·豆干味美·龙灯飞腾

黔西北记忆(87)品读黔西

黔西北记忆(88)黔西赋

黔西北记忆(89)黔西县名的来源

黔西北记忆(90)自古黔西一枝花,什么是她的根杆枝叶花?

黔西北记忆(91)黔西观音洞遗址:中国旧石器文化的三个代表之一

黔西北记忆(92)“全能大儒”王阳明与黔西象祠的渊源

黔西北记忆(93)重建黔西象祠记

黔西北记忆(94)李世杰与水西文化

黔西北记忆(95)黔西水西公园

黔西北记忆(96)黔剧的发源地——黔西县

黔西北记忆(97)黔西花灯

黔西北记忆(98)贵筑藩屏读大关

黔西北记忆(99)岳红霞:刀剪飞舞镂刻出精彩人生

黔西北记忆(100)品读金沙

黔西北记忆(101)金沙赋

黔西北记忆(102)金沙县名的来源

黔西北记忆(103)金沙立县的来龙去脉

黔西北记忆(104)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沙清池“江西会馆”

黔西北记忆(105)黔西北石雕艺术宝库——金沙敖氏和罗氏墓群石刻

黔西北记忆(106)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沙傩戏(庆坛)

黔西北记忆(107)盐茶古镇——金沙清池镇

黔西北记忆(108)金沙酱香型白酒的前世今生

黔西北记忆(109)金沙名儒方伯鸾先生二三事

黔西北记忆(110)品读织金

黔西北记忆(111)织金赋

黔西北记忆(112)织金县名溯源

黔西北记忆(113)古建筑·山水·名镇

黔西北记忆(114)织金洞发现始末

黔西北记忆(115)水西名楼——织金财神庙

黔西北记忆(116)秀雅鱼山

黔西北记忆(117)历史悠久的织金古桥

黔西北记忆(118)织金东山寺

黔西北记忆(119)织金保安寺

黔西北记忆(120)中国传统村落的经典之作——织金营上古寨

黔西北记忆(121)“指尖上的舞蹈”——织金马尾绣

黔西北记忆(122)品 读 纳 雍

黔西北记忆(123)纳 雍 赋

黔西北记忆(124) 纳雍县名的来源

黔西北记忆(125)山顶上的纳雍

黔西北记忆(126)闻名全省的诗乡纳雍

黔西北记忆(127)纳雍水西宣慰府遗址:见证千年荣与辱

黔西北记忆(128)纳雍猴儿关——冷兵器时代的自然屏障

黔西北记忆(129) 纳雍“苗族芦笙舞滚山珠”

黔西北记忆(130)纳雍苗族服饰:穿在身上的“无字史书”

黔西北记忆(131) 纳雍“羊皮大书”:羊皮包裹的彝族“圣经”

黔西北记忆(132)品 读 威 宁

黔西北记忆(133)威 宁 赋

黔西北记忆(134)威宁县名的来源

黔西北记忆(136)威宁中水遗址:填补贵州史前考古的多项空白

黔西北记忆(137)中国戏剧的“活化石”——威宁“彝族撮泰吉”

黔西北记忆(138)“东方金字塔”——彝族向天坟

黔西北记忆(139)雄关古道话可渡

黔西北记忆(140)威宁彝族婚俗散记

黔西北记忆(142)威宁苗族的歌舞和酒礼

黔西北记忆(143)品 读 赫 章

黔西北记忆(144)赫 章 赋

黔西北记忆(145)赫章县名溯源

黔西北记忆(146)赫章海雀:毕节试验区从这里起程

黔西北记忆(147)夜郎青铜文化的殷墟——赫章“可乐遗址”

看完记得

点亮下方“赞”和哟↓↓↓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