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通假字(我给学生讲“通假字”)

什么是通假字

什么是通假字?
通就是通用,假就是假借,通假字的意思就是两个或多个可以互相通用,相互假借的字。
“通假字”是怎么产生的?
在活字印刷术未发明以前(北宋以前),尤其是雕版印刷术也未发明以前(唐以前),书籍的流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手抄。手抄的主要形式无非就两种:一是照着书抄,二是一个人读,一群人听写。前一种形式只适合私人传抄,当传抄的人数多时,就主要是后一种形式。听写的时候,遇到生僻的或者比较复杂的字,人们就很容易写成我们熟悉的或者比较简单的同音字。因此,通假字基本上都是同音或者音近的字。而且,一定是把不常见的写成常见的,把复杂的写成简单的,知道这一点,我们就比较容易判断通假的两个字中哪个是本字,哪个是借字。比如,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通“矣”,矣是本字) 。再如,夫晋,何厌之有 (通“餍”,餍是本字) 。
知道这一点不仅有助于是通假字的判断,古书经常出现文字的错讹,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判断。比如,帮助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药的徐福。史书上记载他的名字有三个版本,我们常用的徐福,徐市,比较罕见的徐巿。其实,正确的版本应该是徐巿。传抄的人听写时误把不常用的巿听写成了常用的福。而对照着书本传抄的人又把罕见的巿错看成了常见的市,以至于一个人的名字出现三个版本的写法。

在上面说到的情况中,字形简单的,字体常见的一定不是通假字的本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规律。然而,有一种情况比较特别。比如,“莫”通“暮”,“曼”通“漫”,我们现在一般也认为暮和漫是本字,其实,这是一种曲解。先秦时期没有暮字和漫字,暮和漫是后来行成的分化字。最开始,漫,慢都写作曼。随着语言的丰富,各自加上不同的意符造出两个新字来。这种情况,我们也把它算作通假字。
不过,两种情况都不影响我们判断通假字的本字,我们现在统一都认为字形简单,常见的是借字;字形复杂,不常见的是本字。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