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见卓“识”

识是形声字,从“言”从“戠(zhī)”。“戠”本指军队的阵形演练,引申为图形及其变换。“言”与“戠”合起来表示用语言描述图形的形状。“识”字本义:区别、辨别图形或事物形状,并能用语言描述;引申为知道、认得、能辨别。
《说文》:“识,常也。一曰知也。从言、戠声。”
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均是这个“識”字形,唯独金文字形没有“言”字,现代简化字写作“识”。
《论衡·实知》:“众人阔略,寡所意识,见贤圣之名物,则谓之神。”意思是大多数人疏于思考,对事物的认识很少有自己的见解,对于圣贤的观点就推崇膜拜。其中“识”是见解的意思。
晋陶渊明《桃花源诗》:“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中的“识”是知道的意思。
苏轼《贾谊论》:“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其中“识”是才识、见识的意思。
苏轼《石钟山记》:“因笑谓迈曰:‘汝识(zhì)之乎?噌(cēng)口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kuǎn kǎn)镗鞳(tāng tà)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这里“识”是记住、记得的意思。
在佛教中“识”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这样定义的:心之异名,了别之义也。心对于意而了别,名为识。有“三识”、“六识”、“八识”、“十识”等等。
常用词语:知识、卓识、见识、识别、识趣、博闻多识、不识时务、老马识途、目不识丁等等。
请欣赏“识”字书法作品:
撰文:曹善华
书法作品及范字书写图片提供:曹善华

版权声明

您可能感兴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