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营洲:回复一个提问,解答关于上热下寒的疑惑

问:祁老师好,臀部和腿部经常冰凉,晚上睡一晚,都觉得小腿是凉的,但是手心和脚心却发热,晨起眼睛肿胀,睡不醒,还感觉嗓子老有痰,吐不出咽不下。请问这种情况是不是上热下寒?这是有湿气有寒又有热吗?
祁营洲:这位同学腰以下全是寒的,倒是符合了“下寒”这个证候的表现。我们从经络循行的角度考虑,手心是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少阴心经的循行部位。手掌中最中心的位置,对应的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劳宫穴。心包和心有什么区别呢?中医讲,心包代心行令,心包又代心受邪。再说脚心,脚心过的是足少阴肾经,很重要的穴位是涌泉穴。
于是手心脚心都发热,往往是说明心肾不交的问题。
中医当中关于心和肾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叫“心肾相交”,也叫“水火既济”。
心在五行当中属火,肾在五行当中属水。心火必须要下移以温肾水,让肾水不寒。肾水必须要上升以济心火,让心火不亢。这叫心肾相交。就是火往下走,水往上升,这也叫水火既济。只有这样才能让人体水火各安其位。相反地,如果心肾不交了,这种情况下的人,睡眠肯定不好,更甚者,会出现乌七八糟的梦境,非常紧张,你追我赶的梦境会偏多一些。
“晨起眼睛是肿胀的”,肿胀是说明一个人体内的水湿得不到运化,眼皮部位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部位,比如我们眼睛上的睛明穴就是属于足太阳膀胱经。膀胱又和肾有关,中医认为,肾与膀胱相表里,于是这时候眼睛肿胀,说明肾与膀胱整个代谢水的能力是下降的。
“睡不醒”,是因为水湿太重,中医讲湿性重浊,重浊之人就会是昏昏沉沉的,不但睡不醒,即便睡醒了这个人也会感觉头晕脑胀,感觉自己头脑思路不清晰,记忆力也下降等。
“觉得嗓子老有痰,吐不出咽不下”,咽喉是跟肺有关的。中医认为,肺是主宣发肃降的,也是通调水道的。人体当中参与水液代谢的脏腑有三个,分别是脾、肾、肺,这是非常重要的机理,一定要学会。如果水不能很好地代谢,水饮停肺,就会出现“痰湿”有痰的情况。
总结来说,这位同学因为心肾不交,导致上焦有虚热,但是关键的病机在于下焦寒太大。
针对这种病证,祁老师推荐了一个方子,来源于东汉名医张仲景的《金匮要略》的“肾着汤”。
《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主之。”
这个方子非常经典,同时所有的药材,都是药食两用的材料,所有的药也都非常安全,你即便自己吃不好,这个方子吃下去也不至于把自己给吃坏。
这个方子的着眼辨证点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个,“如坐水中”。有的人坐着的时候,感觉腰以下就浸在水里,先师张仲景当年在分析这样的一个问题的时候,形容得如此形象。
第二个着眼点,“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这个形容也十分形象,说的是腰沉得不得了,那个下坠感表述得很形象,因为湿的特性是趋下的,所以才会造成这样的现象。
张仲景用到四味药材,“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主之”,我的建议是可以用:甘草10g,干姜10g,茯苓20g,白术20g,按照这个量吃一段时间,比如两周左右,看一看你的整个症状是不是会有改善。
除了这个方子以外,祁老师再推荐给大家另一个中药方剂“交泰丸”,交泰丸是专治疗心肾不交的著名方剂,就是为了让人体的心和肾各安其位。这个方子能降心火,又能温肾寒。交泰丸由两味药组成:黄连与肉桂,它们是交通心肾的。推荐大家可以用黄连 3g,肉桂5-6g 去煮水或泡水喝。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