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波随笔 || 写在第六届“以慈化瓷”活动前

点击标题下「蓝色微信名」可快速关注
前两天还在期盼一周后与两岸艺术家们在千年银杏树下的相聚,再一眨眼已经进入到本届“以慈化瓷”活动最后3天的倒计时。虽然天越来越凉了,心却越来越暖了,因为离相聚越来越近了。
这次活动一如既往得到了两岸艺术家们的广泛关注,但参与程度如此火爆还是超出了我的预期。虽然早前作品征集就已截止,但在艺术家们一次次热情的询问中,我们足足将征集又向后延伸了整整一个月。最后,实在因为考虑到展览场地大小和展示效果,而婉拒了更多继续想要加入的心意。
或许,这打破了展览征集应当遵循的严谨规则,但在这场瓷与慈相遇、因慈与瓷而意在创造更多相遇的活动中,我们诚挚的希望能够尽全力为大家提供展示、尤其是交流的机会。
最终,今年在青浦报国寺即将开幕的这场“以慈化瓷”两岸陶艺展齐集了近150位艺术家的200件陶瓷作品,突破了我们展品数量的历届之最。原本打算使用一层楼面的展示空间,也走上了报国寺藏经阁的3层的空间。虽然展览时间短,但不少艺术家都拿出了重要作品参与,更有一众艺术家特地根据“以慈化瓷”的主题全新创作和烧制作品。这都让我们无比感动,并且为“以慈化瓷”这个文化交流活动品牌所获得的认可而深感欣慰。
同时,今年的“以慈化瓷”——两岸陶艺文化论坛也将再度升级,除了邀请多位海峡两岸、各个年龄层次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专题汇报,更将结合时下许多热点问题,共同探讨“从过去,到现在”的中国近现代艺术陶瓷的发展之路。创作理念“不同声音”的互补,观点看法“不同声音”的碰撞都将一一呈现,我相信都是极具看点、值得期待的。
从2014年受邀奉化雪窦山弥勒文化节策展“以慈化瓷——两岸陶艺文化展”至今,已经是“以慈化瓷”的第六个年头。从奉化雪窦寺、到崇明寿安寺、再到受星云大师之邀把活动带到台湾、走进台湾佛光山寺,继而又走进宝山寺、走进东海观音寺、再此次的青浦报国寺,从此岸到彼岸,每一年,我们都把这一展览和活动排上年度展览计划的重点,就是希望把慈与瓷的这份美缘延续下去,展现慈与瓷的正能量,并将它们更好、更有机、更深入地融合起来。
“以慈化瓷两岸陶艺文化交流活动”,是一场联系大陆与台湾两岸文化艺术界、联结宗教与艺术对话的、具有开创性的活动。从纯展览,到结合学术论坛、艺术采风的多元化项目,再到被列为国台办对台重点交流的专案和海派文化艺术节的子活动,这一活动的成长离不开许多人的集思广益、大力推动。而这一活动的成功举办也见证了两岸艺术家们对于共同推动中华陶瓷文化发展的文化自觉与使命担当,更展现了两岸携手的巨大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血缘相亲,文缘相承。两岸文化交流,大有文章可做。”李强书记也曾言:“ ‘两岸一家亲’,就是要多走动, 多交流,加强各领域交流合作。”
虽然当前两岸关系较为敏感,但在当前局面下,依托民间力量、 加强两岸交流的必要性亦十分重要。而在两岸交流的众多板块中,文化交流是最具柔性、最具延展性的通道。两岸文化交流理所应当成为两岸交往的先行者和拓路者,为进一步累积两岸和平发展、共同进步进行铺垫。
“以慈化瓷”,是一个项目,更是一座桥梁,而这六年来所有参与其中的两岸艺术家们亦都是搭建者,而今,这座桥已初具规模,我感到欣慰,更为此而感到骄傲。
谢谢,每一位伸出双手握紧彼此的你们!
11月30日,我们不见不散!
往期精彩回放资讯||抢先看! 佳士得秋拍《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专场预展!
海波随笔||盼相聚,在千年银杏树下
海波随笔||去巴黎也未必能看到的85件艺术珍品
资讯||经历一个半世纪的漂泊,圆明园马首终于归家……
海波随笔||艺术展厅里,那些彼此相遇的瞬间
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瓷海新波
此文甚好,朕为你点赞!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