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卢氏(上)/牛爱民

中国影像方志—卢氏篇
撰稿/牛爱民
引言
【解说】在河南省与陕西省交界的大山深处,有一方神奇的土地,这儿,曾经是恐龙的乐园,是人猿相揖别的地方,是河洛文化的源头,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1945年在重庆梅园,毛主席亲切地问曹靖华是河南什么地方人,曹靖华回答:“豫西卢氏县人。”毛主席又问:“卢氏有位曹植甫老先生……”没待毛主席问毕,曹靖华就答道:“那是家父”。接着就问主席:“家父一生在山区教书,从未出过门,主席怎么知道这名字?”主席答道:“我从鲁迅文章中知道的,鲁迅给他写过教泽碑文。可惜我不曾到过卢氏,有朝一日倘能到那一带时,一定去拜访他的。”
可惜主席太忙了,否则,他一定亲临卢氏县,看看炎黄二帝频繁征战的古卢氏部落,看看大禹治水留下的瑞兽嘉禾,看看孔子讲经的文峪古庙,看看长眠着红军小战士的革命老区——
从左到右依次为:毛泽东 鲁迅 曹植甫 曹靖华
【字幕】卢氏县隶属河南省三门峡市:
面积:4000平方公里,人口:37万
民族: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回族、蒙古族、满族、壮族等。
【画面】卢氏在地图上的位置、座标
卢氏山如画,水如歌,民风古朴
大禹治水、孔子溯源、红军征战等背景画面
图片来自/清清卢氏

地 名 篇
关于卢氏县名的来历,总共有四种说法。
卢氏古称莘川。相传春秋战国时期,莘川一带隶属虢国。有一年虢王带着太子来莘川避暑度夏,住在县城东北的虢台行宫。有一天,忽然发生了一件大事。
【情景再现】
虢国太子暴病而亡,诸多名医抢救无效。虢王心急如焚。
门人急入:“禀大王,神医扁鹊求见。”
虢王激动地:“真的是他吗?快快请入!”
扁鹊入宫,直奔虢太子病床。在弟子子阳的配合下,厉针砥石,医术娴熟。众目睽睽之下,太子慢慢苏醒过来。
“醒啦,太子醒啦,太子活过来啦!”
欢呼声中,虢王热泪盈眶地抱了抱太子,然后拉住扁鹊的手说:“先生起死回生,真乃神医啊!”扁鹊说:“我那能起死回生呢?太子的病也就是假死。我只是给太子调整阴阳,使他恢复常态罢了”。
【解说】后来,莘川百姓在虢台行宫旁边,修建了“虢台庙”,在东街修建了“卢医庙”,以纪念起死回生的神医扁鹊。
与扁鹊齐名、共享百姓香火的,还有一个人物,他就是卢敖。
卢敖,燕国人,因学问渊博被秦朝聘为博士。为避秦焚书坑儒之祸,他离开秦国,东进函谷关,南下卢氏城。在这里,他结茅修真,采药炼丹,当瘟疫肆虐卢氏大地时,他行医施药,奔走四方,快速扑灭瘟疫,拯救了无数百姓。
卢敖洞碑
大明寺碑
【采访画面】卢氏名人手指城隍庙石碑介绍:这是大明正德四年的一块石碑,原先竖立在沙河乡三角城大明寺。碑文记载:“今中州莘川,居万山之中,始卢敖得道之乡,乃扁鹊降升之地,因名卢氏焉”。以卢敖、卢医扁鹊命名,这是明朝碑文和清代县志的传统说法。此外,1980年《河南青年》杂志在各县名称由来一文中写到:“卢氏县是因县城西北有一卢氏山得名”。而卢氏民间则流传着因卢寡妇修城得名的传说。十多年来,卢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在原县人大主任彭修身的领导下,组织县内外学者,深入研究,又取得了新的成果。
【采访画面】彭修身(曾任卢氏县人大主任、卢氏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站在祁村湾村口碑文前讲述:“卢氏”之名由来甚早,最新研究资料表明,卢氏最早当为一氏族部落或一诸侯国。与“轩辕氏”、“神农氏”同一时代的“尊卢氏”,或为卢氏远古祖先。所以说,卢氏得名最早源于卢氏部落和卢氏古国。
卢氏故城

卢氏境内有重要化石点20多处,重要古文化遗址60多处,仅县城附近、洛河两岸就有仰韶文化遗址30余处。比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祁村湾,在原始社会就是炎帝部落中心。附近的火炎城、石龙头古寨等等,地表和地下都涵盖着丰富的文化元素,这一切充分说明,卢氏是河洛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城隍庙
城隍庙大殿
北关清真寺
【解说】卢氏在夏商时即有建制,属莘川地;周属虢地;晋灭虢后归晋,韩、赵、魏分晋后属韩国;秦属三川郡。至西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建县,迄今已两千一百余载。建县时属新设的弘农郡,东汉因之,三国属魏,西晋归上洛郡,北魏时属恒农郡,隋属弘农郡,隋恭帝义宁元年(617年)曾设虢郡于卢氏,属虢州;唐属弘农郡,五代、宋、金因之。元属南阳府嵩州。明归陕州,属河南府。清属陕州。民国初年属河洛道,民国17年(1928年)废河洛道直属河南省,民国20年(1931年)属陕州十一区专员公署。1949年5月属陕州行政督察公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归洛阳专员公署。1986年4月区划调整后,三门峡市升级为地级市,卢氏县属该市所辖。
【解说】卢氏县位于河南省西部,三门峡市西南部,居北纬33度33分至34度23分、东经110度35分至111度22分之间。地处黄河、长江分水岭南北两麓,跨崤山、熊耳、伏牛三大山脉。境内千山起伏,万壑纵横,形成“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基本地貌。是河南省面积最大、平均海拔最高、人口密度最小的深山区县。
卢氏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百万年沧桑巨变,数千年文明发展,使得莘原大地带着古色古香的容颜,一步步,走向进步,走到今天。
取景:1、清代《卢氏县志》关于扁鹊、卢敖记述特写
2、城隍庙及大明寺石碑
3、祁村湾石碑、文物保护碑
4、扫描一组文物照片衬托沿革文字
5、卢氏新貌、卢园广场、景观柱特写镜头

大 事 记
【解说】《尚书?禹贡》记载:“神禹导洛自熊耳。”这是卢氏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桩大事件。
民间传说,在洪荒泛滥的上古时代,整个卢氏盆地都是一片汪洋。大禹治水来到卢氏后,眼见洛水滔滔,洪流恣肆,正不知如何下手,忽有一只硕大的神龟来到脚下,大禹一看,龟背上的河图洛书,不正是疏导洛河的奇方宝典吗?于是,大禹根据河图指点,挥起神斧,力劈山河口崖壁,只听轰然一声,岩壁裂出一条巨大的峡谷,洪流一泻而下,卢氏百姓顿时欢呼雀跃,从此安居乐业。
【采访画面】文物专家介绍:大禹在卢氏疏导洛水,不仅《尚书》和清代《卢氏县志》均有记载,而且在卢氏县大禹沟洛河岩壁上,还有一处非常重要的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拓片
(手指古洛照片)这就是大禹留下的摩崖石刻。据河南省文物专家认定,石刻中心是一个大大的古“洛”字,周围点缀着瑞兽嘉禾。右下方是清代卢氏知县刘应元书写的五个大字“神禹导洛处”。专家们说,如此珍贵的摩崖石刻在洛河上游还是绝无仅有的,加上清代《卢氏县志》关于“大禹沟”“神禹庙”“禹盆石”这些地名的记载,充分说明大禹文化是河洛文化乃至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神龟负书,只是民间杜撰的传说。可是文物部门在卢氏盆地发现的乌龟壳化石(特写镜头)还真是一个历史的巧合。

【解说】也许是为了探究大禹治水的秘方,也许是为了寻求河洛文化的精髓,出生于莘川大地、躬耕于有莘之野的商相伊尹,退居官场后毅然回到卢氏老家,隐居到大禹劈山开河的山河口一带,整理炎黄文化,收集大禹遗存,从而使卢氏这方禹迹所经、圣泽浸润的神奇大地,再度披上了五彩霞光。
大禹刻字留念的地方,隶属卢氏县范里镇,“范里”是“范蠡”的简写。清光绪版《卢氏县志》记载:“范蠡湖,在范蠡镇西,镇即以是得名。”
【采访画面】民俗专家讲述:那个帮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功成身退的范蠡,带着美女西施泛舟五湖,还专门来到了卢氏县。范蠡本意是寻古访胜,做文化旅游的。谁知无意间发现卢氏山大药材多,林深野兽多,就顺便做起了药材和皮毛生意。短短两年,就赚了个盆满钵满。他把赚来的钱撒发给体弱多病的穷人后,这对才子佳人又访古问胜去了。卢氏老百姓感念他们的大恩大德,把山河口这个湖叫做“范蠡湖”,有莘镇改名“范蠡”镇,大峪沟下边那个西施浣纱的小村叫做“西施村”。
【解说】卢氏历史悠久,红色文化非常宝贵。1934年12月4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北上抗日,抵达卢氏县叫河一带,准备取道五里川,进军陕南。不料蒋介石运筹在先,从开封调度六十师陈沛部占据卢氏,在朱阳关、五里川一带伏兵设卡,加之上官云相的追剿大军,游弋在陇海线的合围部队,红军顿时陷入重围,面临灭顶之灾。
【采访画面】陈晶(陈廷贤外孙)介绍:当时仿佛泰山压顶,军领导的压力相当大,军部已经动员女战士离开部队,自谋生路。可女战士个个态度坚决:死活不离部队,坚决不当逃兵!
正当山穷水尽之时,忽然柳暗花明。原来军领导派出的手枪团,在横涧千佛窑一带,找到了小货郎陈廷贤,也就是我外爷。他眼见红军恪守纪律,军长和蔼可亲,当即挺身而出,愿意另辟蹊径,带领红军突出重围。
陈廷贤
【解说】12月5日,以陈廷贤为向导,红军三千将士直奔姬家岭,6日拿下龙驹寨,8日击败铁锁关守敌,顺利进入陕南。嗣后,红二十五军转战豫陕边,建立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稳定陕北,力挺中央红军,受到毛泽东主席的高度称赞。而陈廷贤带领红军突出卢氏重围,为挽救红二十五军做出重大贡献,因此载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战史》,被誉为“军史布衣第一人”。

【采访画面】陈晶指着虢台庙陈廷贤墓碑讲述:豫陕交界,高山之巅,红军三千将士即将西去,我爷孤身一人返回卢氏,谁都知道,他要面对即将到来的国民党匪军的审问与拷打。分手时,军长程子华叫人拿来现大洋,表达谢意。我爷坚决不要。军政委吴焕先就写了个条子,还盖上大印,对我爷说:“你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这条子你藏好,等革命胜利了,我们一定会找你的。”后来,军领导们找了数十年,终于在卢氏找到了我爷,只是老人家已经病逝。因为给红军带过路,所以我爷始终认为自己是个党员,生前交待,他要长眠在党校这山上,看着卢氏人民过上好光景。
【解说】红25军北上抗日的步伐,没能阻止日寇践踏中华的铁蹄。1945年5月中旬,日军调集重兵疯狂进攻石大山,妄图取道卢氏,进兵西安。中国军民团结抗战,在中美飞机的支援下,血战7昼夜,取得了歼灭日军两千余人的重大胜利。
【采访画面】军史专家介绍:石大山位于卢氏县官道口镇江槽村,是灵宝市和卢氏县交界处的最高峰。为占领制高点,这一仗打得相当残酷。仅20日这一天,敌我相互争夺20余次,我方牺牲连长达26人。机枪打红了,用尿来降温,可是连尿都尿不出来。好在中美机群占了优势。日机3架,中美飞机12架,上去6架,击伤日机2架,击落1架,完全取得了整个战役的制空权。
【解说】石大山战役,是中美联合、国共联合、军民联合的经典之作,日军六千余人,弃下两千多具尸体乘夜逃窜。鲜血染红的石大山,堪称矗立在卢氏大地的英雄纪念碑,令侵略者望而生畏,永远胆寒。
【采访画面】党史专家站在卢氏革命纪念馆讲述:1947年9月10日,陈谢大军四纵12旅首次解放卢氏。此后,历经“六出七进”的拉锯斗争,卢氏于1948年11月彻底解放。扬眉吐气的老区人民,剿匪反霸,土改建政,从互助组到人民公社,从改革开放到扶贫开发,艰苦奋斗,砥砺前进,实现了城乡一体、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
取景:1、神禹导洛处石碑及拓片
2、伊尹、范蠡有关记载
3、陈廷贤墓碑、革命纪念馆等
编者推介:卢氏,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回想昨天,展望今天,我们“厚今”的同时,也不能“薄古”!盛世修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者以珍贵的影像、畅达的文字和真挚的情感,记录卢氏的沧桑历史,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内自然、政治、风俗、文化、人物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作为资料性文献,具有资政、史存、教化的功能,不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
小编初次接触卢氏县志(影像版)公众号编辑,有感于牛老师的细致严谨,更是钦佩有加。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虽然对县志史实略有耳闻,但是真正接触起来还是令人耳目一新、感触颇多……都说“闻名不如见面”,今天,就让小编带着您,从原始石器时代到红色文化,全面认识卢氏一路走过的“印记”,在故事和史载里更多的了解卢氏吧!
(请继续关注公众号《走进卢氏》上、中、下,更多精彩在等着你哟!)

【作者简介】
牛爱民,卢氏县城关镇人,三门峡市党史协会会员,卢氏县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作者相关作品
走进横涧/牛爱民
老城印象/牛爱民

卢氏文苑
执行主编:阳光明媚
本期编辑:壹曲芽水
投稿信箱:LSWY1818@163.com
关注公众号哦
欢迎关注卢氏文苑,点击“留言”,留下你的精彩评论!投稿作者请提供简介及照片!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