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春季刊(总13期)《奉天:散文天地》 作 者 :周家俊 史奎华 从战火硝烟中走来的书画家王银祥

山东/周家俊史奎华(山东)
从战火硝烟中走来的书画家王银祥
在八十年代的对越老山作战期间,有这样一幅经典照片:《钢枪与维纳斯》;照片中一个读书的年轻士兵,背后悬挂着冲锋枪,墙壁上贴着维纳斯画像;这是1985年战地记者在老山前线猫耳洞中拍的一张老照片,主人公是参加老山作战的著名军旅画家王银祥,维纳斯是王银祥用钢笔画在稿纸背部的。虽然是硝烟弥漫、炮火连天的战场,生死未卜,但年轻的士兵还是那样热爱美的生活、热爱美的艺术!!维纳斯和那支冲锋枪尽管是多么的不协调,但经历过战争的人,也许更加懂得珍惜生命、热爱和平!
王银祥1966年出生在山东聊城一个农民家庭,就读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深造于清华美院国画高研班、荣宝斋画院名家工作室;师从欧阳中山、李东辉、马海方等书画名家,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荣宝斋画院专职画家、河北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仰山书画院院长。2012年,新华社记者以《从战火硝烟中走来的书画家:记军旅画家王银祥的艺术创作之路》为题,报道了画家王银祥的战斗经历和艺术成就。他的国画、书法、漫画作品造诣深厚,是国内外书画界享有盛誉的书画艺术大家。他不仅为创作了无数的书画优秀作品,还在培养和发现美术人才方面付出了大量心血。小时候,由于家境贫困,读书读到初中就辍学,到一家砖瓦厂做工,那年年仅16岁;当知道县城文化馆举办一期美术学习班,他把一年辛苦攒下的工资,交了学画的学费!1986年,王银祥参加了老山防御作战,85——86年里,他近百次穿越“百米生死线”,一次又一次地与死神赛跑,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运送军需物资、通信设备,为战斗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圆满地完成了连队交给的任务!部队首长对他的战斗事迹给予肯定,他火线入党并荣立三等战功。在南疆的猫耳洞中,虽然受学习条件的制约,但王银祥从没有间断文学和书画的创作,1986年他创作的国画《自强不息》获得济南军区前卫书画展优秀奖。多篇战地文学、绘画写生作品在报刊发表,他用手中的画笔,反映战斗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深受战士们喜爱。
在那个燃烧的山峰上
他上百次穿越“百米生死线”
1985年3月11日早晨,山东益都县(现青州市)尧王山下,凛冽的寒风打着旋儿地刮,王银祥和战友们荷枪实弹,个个头戴钢盔,全副武装,按营编队顺序登上军车,心里大有荆轲赴秦之慨。部队在到达云南后在文山经过两个月艰苦的临战训练后,战友们分别驻守到老山战区的前沿高地。王银祥在奔流的盘龙河畔的208、262等高地,在潮湿阴暗的猫耳洞中,度过了人生中最艰苦、最难忘的四百多个日日夜夜。
老山前线地处亚热带地区,这里满目青山峰连着峰沟连着沟。山上野草毛竹错根盘节呈原始自然状态,给作战行动带来很大困难。由于气候十分炎热,一般在雨季的气温能达到38°—40°,再加上山石自身的自然热量有时会高达42°以上。进入雨季,雨水连绵不断,三天一大雨,两天一小雨,即使是雾天也常常是雨气蒙蒙。而在七、八月份更是阴雨绵绵不见晴,有时十天半月都看不到太阳。雨多而潮湿,导致虫子多,蚊子多,苍蝇多和老鼠多。这里的蚊子、老鼠不仅多,而且个大,战友们戏称道:“三个蚊子一盘菜,五个老鼠一麻袋,苍蝇稠得当锅盖。”老山地区的蚊子多而有毒连白天也咬人,凡是被蚊子咬过的部位都会奇庠难忍,用手一抓就会发炎感染和化脓。有很多指战员的脸上和身上都留下了被蚊虫叮咬后发炎而遗留下的黑色斑痕。
5月31日凌晨,敌人炮火扑天盖地而来,沉闷而激烈的炮声响彻整个阵地。硝烟就像龙卷风刮起的黄土,什么都看不见,连指挥所里七八个电话响成一片,人人都很紧张。但是很快就冷静下来,有序地指挥作战,打到下午3点钟左右,敌人团级规模的进攻被击退。此役中最残酷的当属211高地之战,这天黎明越军在凶猛的炮火掩护下以优势兵力占领了211高地。1985 6月1日,凌晨,在倾盆大雨的掩护下,我们部队的突击队多次向211高地出击。在6.1到6.11十天的战斗里面,中越双方投入了大量的兵员和物资对211进行反复争夺。由于炮火封锁,部分牺牲战友尸体无法抢回,尸横遍野的情景极为凄惨。战后为抢回尸体,首长下达命令,不惜代价也要把烈士的遗体抢回来……120多名突击队员不惜将生命永远留在了211高地上,轻重伤员不计其数。
在老山前线,有许许多多的“百米生死线”,穿过一次“生死线”,就是在鬼门关走一遭!所谓的“百米生死线”,就是越军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故意用炮火打出一片开阔地,用阻击步枪或炮火封锁这一路线,很多的将士、军工在穿越这些“生死线”时永远地留在了那片土地上。穿越百米的距离,生与死往往是瞬间的事情,王银祥第一次通过百米生死线时,是在211之战中,前沿阵地的电台被越军炮弹炸毁,与后方指挥部失去了通信联系!紧急关头,王银祥自告奋勇地向连长要求去完成给前沿阵地送两瓦电台的任务!他和一名邹县籍的战士上路了,过了满是炮火废墟的船头小镇,穿过泥泞、坎坷的战壕,很快就来到了“百米生死线”的附近,这时,“百米生死线”越军的炮火疯狂地封锁着;没有别的选择,只有勇敢地冲过去!他和战友拉开距离,冲刺般地奔跑,耳边不断听到炮弹皮的呼啸声,脚被地上的碎石和杂草划伤,他们全然不顾,几乎是一口气跑过了百米……在行进途中,一发越军加农炮炮弹呼啸而来,王银祥毫不犹豫地把邹县战友扑倒在地,用自己的身体保护战友,庆幸的是,落在身边几米处的炮弹,竟然是一发没有引爆的“臭蛋”。他们顺利地把电台送到了262高地!为我军取得战斗胜利,提供了通信保障!在一年多时间里,王银祥冲锋陷阵,先后近百次穿越“百米生死线”,把生的希望让给战友,把死的危险留个自己;他脖子挂着“光荣弹”,腰扎急救包、止血带,一次又一次地与死神赛跑,冒着枪林弹雨抢水、运送军需物资、通信设备,抢救伤员,为战斗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圆满地完成了连队交给的任务!部队首长对王银祥的战斗事迹给予肯定,火线入党并荣立三等战功。接下来的“7.19”战斗持续进行了三天三夜,打退敌人大小规模进攻33次。敌人伤亡惨重,我军以小的代价狠狠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在我军历史上增添了一个新的典型战例。解放军报以《一个战士就是一座山峰,一个连队就是一道长城》为题报道了这场战斗。战争环境之苦是一种洗礼,军人意志越磨越坚强。王银祥在距越军阵地不足两公里的262高地驻守了半年,住的是人工挖成的掩体——猫耳洞,洞内高温难忍,憋闷潮湿,鼠乱窜,毒蛇出没,蟑螂以及各种昆虫小咬成灾……阵地上缺水,战斗期间连续几十天洗不上脸,刷不了牙。喝水要冒着敌人的炮火到几百米远的山下去背,取水的水潭就是越军炮火封锁区,上下山通过雷区和泥泞地段时还要四肢着地爬行,有时累的晕倒在行进的途中。双肩上皮肤都被磨烂了,王银祥对连长说,我们阵地是“八十年代的上甘岭”。凯旋归来 奋发图强他用画笔描绘美好人生
手握钢枪经历过枪林弹雨硝烟战火洗礼的军人,一旦从战场上凯旋,在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和平时代,握起如椽的大笔,一样能写出最真最好的诗篇,一样能画出最纯最美的图画。军人自有军人的风骨,战场上敢以生命报效国家、尽忠人民;画室内也一样满腔豪情,一心执着,倾情于翰墨书香,醉心于书画艺术之中。走进画家王银祥的画室,就像走进了艺术殿堂。客厅、画室的墙上挂满了各种字画,书橱里塞满了书画论著和文学名著,还有数不清的获奖证书和奖杯,画室案头一幅墨迹未干的山水画正散发着淡淡的墨香。王银祥思维敏捷,与记者的交谈中,娓娓道来,让王银祥在艺术的陶冶和欣赏中,如沐春风。“绘画是我最大的乐趣。” 王银祥微笑地说,回忆走过的路,都有坎坷,但不论境遇如何,他都没有放弃书画事业。他始终认为,书画是最容易普及的艺术形式,人们直接用眼睛来“读”,就能看懂一幅画,不像文学作品,要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才能读懂。在远古时期,绘画艺术就已经存在了,比如陶器、石器上的绘画,都能给人民群众直接的视觉感受。“王银祥之所以选择画画,就是因为它是最接近人的心灵艺术。”
2010年,王银祥创作的水墨人物《新年高跷会》在中国美协和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我们的节日.春节”书画大赛中,脱颖而出,获得国画类银奖,书法家欧阳中石、艺术评论家夏硕琦亲手为其颁奖。2011年,王银祥应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之约,为“世界经典文学名著博览书系”绘制插图,历经数月,复读文稿,聆听文学大师的声音,感悟前辈的思想,刻画文人笔下的人物和背景,几易其稿,用不同的绘画风格,展现历史画卷。他说:“走进名著经典的世界里,与她一起优雅,一起荡漾,一起芬芳。”欣赏王银祥的书画作品,无论人物、山水,还是花鸟,都有着神韵和笔墨趣味,有着独特的艺术语言。
2018年,王银祥进入北京荣宝斋画院名家工作室,全心投入到国画创作中来,一年的时间,作品连续八次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国画作品展览,作品《龙岩早市》获生态龙岩?红色闽西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被正式批准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近几年来,画家王银祥致力于老北京民俗美术作品的创作与探索,他深入生活,了解老北京的风土人情,挖掘中华民俗文化的精髓,结合自身的艺术修养和艺术思考,用民族绘画语言创作了令人赏心悦目的国画艺术作品。2019年6月22日,王银祥由在北京顺义元圣宫成功举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王银祥“老北京民俗”国画艺术展,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当人们忙于从年轻的艺术家身上寻找创意和灵感,从跻身画坛一线的名家身上寻找投资价值,充斥着沽名钓誉乱象的同时,我们很难在画界看到由内而外散发质朴气息的作品。而生于六十年代的军旅画家王银祥却耐心的挖掘着这个时代最不起眼的“财富”,他用画笔勾勒出老北京市井的民俗文化,这些承载着古都遗韵的水墨人物作品,似乎是想告诉我们,老北京还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还在。王银祥定居北京后,散步在北京别具特色的胡同里,感受着北京阡陌纵横的经纬脉络。“我热爱北京的一墙一瓦,一草一木,市井民俗,萌生了画老北京风情的想法。北京民俗文化很厚重,我想用绘画把这些逝去的东西捡回来!” 随后两年,他跑遍琉璃厂的旧货、收藏品市场、旧书店,买来记录老北京风情民俗的画作、老照片,还深入北京老胡同,去潘家园、王府井、马甸庙会等地调研写生,收集了大量老北京素材。至今,王银祥创作了200余幅老北京风情画,描绘大碗茶、捏糖人、天桥杂耍、儿童游戏等民俗作品,力求精准,生动还原。王银祥的老北京风情画作以线描立骨,加敷彩渲染,诸多人物,有幽默趣味,虽有变形与夸张,但骨子里透出的是中国人物画的水墨神韵,古朴而雅致。画家王银祥有着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热爱于扶贫助残事业,先后为各地残联、福利基金会等机构捐赠书画作品上百幅,为贫困家庭、伤残战友先后捐款数万元,自掏腰包成立了“伤残老兵扶困基金”,为贫困老兵分忧解难,《挚友》杂志以《爱心书画艺术名家——王银祥》为题,对画家王银祥的事迹给予专题报道和宣传,2010年被山东省政府授予“优秀复退军人”,2017年被北京市残联、北京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授予“爱心书画艺术家”等荣誉称号。
作者周家俊,系军旅作家,诗人。山东聊城市诗人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聊城作家协会会员。欢迎文学社团企业合作赞助ftwk490461

现《奉天》诗刊2021年春季刊暨总第十三期征稿
投稿前请关注《奉天》诗刊公众号,添加主编微信 :FTWK490461
邮箱:2813447302@qq.com
1、本刊自第十三期起正式改版为每期80页 ,以邮箱投稿,平台选用,优秀稿件优先上刊。
现代诗为主,每首在20行以内为佳,每次投稿5——8首供美编选用。
2、其他文体:散文每篇800字以内;微小说800字以内;散文诗600——800字内优先选用。
3、作品必须是原创,反对抄袭、剽窃、篡改、低俗等,文责自负。
4、拒绝刊发一切不利于国家、社会、家庭稳定团结、宗教色彩浓的文章。
5、编辑部收到作者投稿后,由编审部进行审议,经审核合格后入选《奉天》诗刊纸刊。
6.拟定入选诗友作品,将陆续在《奉天诗刊》平台推送,以最后出刊目录为准。
7.《奉天》诗刊 ,征文长期有效。禁止抄袭,文责自负!
8.《奉天诗刊》于2021年春季刊起正式改版80页。以会员和平台自由选稿为。另纸刊《奉天诗刊》长期招募合作封面人物,封页(诗词书画)等均可。欲上刊诗友尽快联系主编。
欢迎各社团文化企业支持合作,赞助支持传承诗歌文化。
投稿须知
1、作者生活照一张,50字以内简介并联系方式,
代表作5——8首,以邮件形式发送至指定邮箱。2、鼓励原创首发,文责自负。3、如无指定用途,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
4、改版后平台作品打赏归平台所有,用于补贴纸刊发展。
5、部分图文源于网络,侵删。
奉 天

平台图片版权归网络所有
长按二维码,添加关注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