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老井 II 文/孙海发

生命之光文学传媒
诗人风采
孙海发, 一九六二年生,高中毕业,现从事兽医工作。喜欢文学,爱唱歌,积极向上,家庭美满幸福。

家乡的老井
文/孙海发
我出生在六十年代东北小山村。在我很小的时候,每天早上起来就和爸爸到门口街边老井里担水,一次要担四五担水,把家里的大泥缸 装满为止,足够一天洗衣做饭用。到了十四五岁自已勉强也能担水了。这样时光也不记得过了多少年。
老井是前辈们用笨力气一锨一镐挖出来 的。用大块的石头一块一块砌到地平面的,然后木匠师傅用好木材镶上木框 方方正正的。那时人们饮用水全靠这口老井,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担水。大家有序排队有说有笑很热闹。到了夏天大妈大婶们会把衣服或青菜拿到井边去洗。摘下的菜叶菜根扔在地上。有很多小鸡小鸭前来抢食。大鹅有时也跟着凑热闹。小狗一会追小鸡一会追咬大鹅好不热闹,孩子们围着井边玩耍。好一幅乡村最美的漫画。
小时候也不知道井有多深,总想往里面看一眼,一次爸爸扶着我看了一眼,哇真的很深那!圆圆的井底清彻的井水一眼都能望到底。水静时能看到自己的一张小脸,像照镜子一样清晰透明。稍微大一点自己能打水了。
打水也是一门技术,把水桶挂到绳上续到井里,不会使一个巧劲是盛不满水的,反复看大人们操作才学会打水。有时用力过猛还把水桶和绳子分离了,水桶落到了井底,还得用一种专制的叫抓勾的井勾勾出来。影响了别人担水不说还很着急。有时小鸡小鸭和小猪不小心也会掉到井里,大人们就得下到井底才能捞出来,脏了井水还得把井水淘干,很是费力气的,几个大人轮班也得大半天才能淘干井水。
儿时对老井有很深的印象,也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再发展几年就用手压井了,方便又卫生,现在更好了,精准扶贫好政策家家户户都安上了自来水。原来的老井完成了它的史命和成就退出了历史舞台。为了安全人们用大块石头把它封闭起来,再以后农村街道改造又铺上了水泥路,老井在地下安然无恙地享福了。每当想起老井的模样,脑海里就浮现担水的场面,怀念那个时代的老井,回忆从前那美好的时光。
生命之光文学
北京总社总裁总监:平静
执行策划:福有马光红
现代主编:厚易大斌哥 福有
古诗主编:杨进升
社 长:张殿杰
编审制作 :张殿杰 厚易大斌哥 李全
赏析专栏:福有
平台主播:刘艳 马光红 李全 邓德敏 任建玲 心泉
常驻诗人:蔡为民 周艾西 严加定 曹全仁 宋玉环 李纯仁 孙海发 刘红军 宋之 王兴建 雨村人 刘勇 方林 唐德全齐亚娟 徐绍龙 陈国华 胡庆金 梁广德 冯占兰 李金凤 李雪 刘秀岩 罗启华 昱奇 戴森 高仁家 范兆国 张凌红 张莲洞 彭明辉 谷中锦 周吉海 侯丽华
请扫描二维码加微信
15114170740
关于赞赏
1.作品平台推出7天内,阅读量达到100人以上,赞赏金可按规定比例返给作者,不足100人不予返还。
2.作品平台推出7天内超过阅读量,赞赏金超过10元以上按比例返给作者。10元以内和超过期限的部分,不再返还。
3 赞赏金分配:10元以上按比例
作者:60%(有朗诵40%)
朗诵:20%
其余为平台制作和运行维护。
平台文化,是精神的载体,是文明的源泉。是民族的血脉,是心灵栖息的家园。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世界各族人民的精神命脉,是人类坚实根基。推励志文章、诗词歌赋文学等佳作,交流多元文化,传递正能量。 朋友们,有一种遇见,於千万人中,是一场花开,一场友爱,穿过季节的长廊,幻化成一抹暗香,妖娆了每一个清晨与黄昏,芬芳了似水流年,唯美了指尖岁月。
感谢您抽出·来阅读
欢迎分享转发文章
喜欢点“分享+赞+在看”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